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近代汉口社会转型下的住居形态研究——以街区肌理与界面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27 04:31

  本文关键词:近代汉口社会转型下的住居形态研究——以街区肌理与界面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近代城市住居 汉口 街区肌理 空间界面 社会形态 适应性


【摘要】:城市历史街区肌理往往通过其空间界面形态得到某种反映;而影响街区肌理及其界面形态的重要因素,即转型下的社会形态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街区空间肌理产生、界面形态形成、场所识别的内在隐含动因,故而对近代汉口住居街区肌理与界面的物质历时形态进行考察,以1890~1930年代的汉口社会发展时期为时间切片,通过对当时的市政建设、管理、以及住居开发模式等相关因素的文献与案例分析,试图解析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对历史街区空间肌理模式及其界面的作用与影响,这对于当下同样处于急剧社会转型历史进程中的城市住居规划与建设、历史街区复兴与更新,以及探索地域社会形态与住居形式的互适性等人居环境创新思维的构建,均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近代城市住居 汉口 街区肌理 空间界面 社会形态 适应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代武汉城市形态与建筑的现代转型及其轨迹与动因研究,项目编号:51278210
【分类号】:TU984.12
【正文快照】: 1引论城市是“活的历史”,其物质形态伴随着社会形态运动而不断发展。对一个城市的认知,除标志性的公共建筑外,住居则是构建城市形态及其意象的主体。住居形态包括实体存在与非实体存在两个方面,涉及到三个层次的形式:物质形态构成、空间组合形式、行为方式(谭刚毅,2007)。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红;邓正兵;;日本现存部分武汉近代史书籍简介[J];人文论谭;2014年00期

2 王立民;;中国租界法制与中国法制现代化历程[J];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3 艾杰;;城市文化价值提升——武汉与茶叶之路探析[J];新闻前哨;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艳梅;;试论武汉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及其保护[A];“红色文化论坛”论文集——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C];2012年



本文编号:927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27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c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