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建筑实施效果评析与推进建议
本文关键词:我国绿色建筑实施效果评析与推进建议
更多相关文章: 能耗量 绿色技术 审批制度 绿色建筑技术 中水回用技术 夏热冬暖地区 单位建筑面积 绿色住宅 节能率 二星级
【摘要】:目前绿色建筑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和连片推广的阶段,做好绿色建筑效果后评估工作,可以保证绿色建筑的实施质量,确保绿色建筑充分发挥其先进性和优越性。《绿色建筑效果后评估与调研分析》课题通过对全国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评估现有绿色建筑各项绿色技术实施和运行情况,从技术、经济、人员感受、节约效益等多个方面分析了调研样本的"绿色"效果。调研结果显示,我国绿色建筑虽然总体发展不错,但是有些细节还经不住推敲。提醒业内人士在优化设计、规范修编、审批制度、管理流程、物业运行等方面应多加注意,充分总结优秀案例的经验,少走弯路,全方位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关键词】: 能耗量;绿色技术;审批制度;绿色建筑技术;中水回用技术;夏热冬暖地区;单位建筑面积;绿色住宅;节能率;二星级;
【基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改革创新项目(2015GGCX002绿色建筑实施效果评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2015-R1-014办公类绿色建筑性能评价方法及实例研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2015-K8-038《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在线申报评审系统》研发)
【分类号】:TU201.5
【正文快照】: ?绿色建筑技术:落实和使用效果较好 我国绿色公共建筑设计阶段最常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前五位分别是预拌混凝土、节水器具、完善的无障碍设计、能耗分项计量和便捷的公共交通条件。前五项最不常用的技术分别是冷热电三联供、旧建筑利用、废弃场地利用、废热利用、蓄冷蓄热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雪;警惕!建筑能耗在为地球升温[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5年03期
2 沈迪波;石磊;;能耗量化是节能的基础[J];中国计量;2008年02期
3 卜宁斌;;建筑能耗调查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4 焦有梅;傅宏岗;;面对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幅减少的对策建议[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9年03期
5 唐振龙;;对矿山能耗定额制定的若干看法[J];现代节能;1991年03期
6 仝丁丁;郝斌;;纽约市建筑能耗对标政策研究及启示[J];暖通空调;2014年03期
7 ;抓用能包干 促能耗下降[J];节能;1985年09期
8 ;人类生活所需的能耗量[J];节能;1990年10期
9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能耗量[J];节能;1992年05期
10 罗振峰;;试论建筑能耗的统计与模拟应用[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谢艳群;李念平;陈淑琴;孙凤梅;;长沙市住宅终端能耗的实测及对比分析[A];2007年湖南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秋;;推进能耗在线监测 实现节能降耗[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姜中天;吉野博;;中国七城市住宅能耗现状调查及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4 张娣;;能耗指标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丁松涛;袁晓华;丁文国;朱贤森;;士兵行进能耗模型[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进展(第七卷)[C];2005年
6 楚洪亮;郑荣进;傅莉霞;;夏热冬冷地区外窗系统对建筑能耗的影响[A];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研究进展——2007全国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汪时锋;北京“十一五”工业万元能耗目标拟降三成[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省政协常委 汪景宁;实施市间能耗量交易[N];江淮时报;2012年
3 马琳;政府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建能耗审计技术导则即将出台[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4 李明;二连油田两项能耗指标连续6年负增长[N];中国石油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崔书文 齐慧 单保江;区域间能耗量交易换来什么[N];经济日报;2011年
6 高家宽;能耗每降1000元 奖励员工300元[N];嘉兴日报;2008年
7 特约记者 王俞德;四川能耗增速大幅低于工业增速[N];中国化工报;2009年
8 记者 袁弘 王伶雅;算一算每幢楼“吃喝”多少水电气[N];成都日报;2010年
9 YMG记者 李少鹏;前9月,我市工业营收全省第一[N];烟台日报;2011年
10 记者 王森;重点领域节能 促进能耗下降[N];滨海时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婧;上海高能耗群体的生活方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晓萍;基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中国中小企业能耗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刘永智;不同负重条件下的行走的能耗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3 张颂心;产业创新与能耗强度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4 邹娟;上海居民对私家车拥有选择偏好及其对能耗影响的实证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诸利君;面向能耗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估算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桂智刚;西安地区建筑能耗调研与统计分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7 蒙瑞海;桂滇黔地区研发与单位GDP能耗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殿明;一汽车轮分公司能耗监控管理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陈晟;云南省典型工业行业环境、经济、能耗综合评价技术方法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789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78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