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制造业PMI上升为59.2%
本文关键词:4月份制造业PMI上升为59.2%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制造业 指数加权 设备制造业 价格指数 百分点 综合指数 生产指数 新订单 上升 绒制品
【摘要】:正4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9.2%,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从2005年1月起,PMI指数一直保持在50%以上。制造业PMI是一个综合指数,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由5个主要扩散指数加权而成。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
【作者单位】: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指数加权 设备制造业 价格指数 百分点 综合指数 生产指数 新订单 上升 绒制品
【分类号】:F222.3
【正文快照】: 4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9.2%,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从2005年1月起,PMI指数一直保持在50%以上。制造业PMI是一个综合指数,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由5个主要扩散指数加权而成。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剑平;中国制造业增值约占世界的4%[J];国际经济合作;1986年06期
2 杨莹;改革我国现行职工生活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J];商业经济与管理;1986年02期
3 黄庆明;谈谈批发价格指数[J];中国统计;1989年06期
4 董祺;;关于指数平滑的动态特性的讨论[J];预测;1989年02期
5 吴仁洪,邹正青;中国制造业动态与经济发展:现实与假说[J];管理世界;1990年01期
6 ;就业理论研究面临新课题[J];经济体制改革;1990年05期
7 莽景石;;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J];日本研究;1990年03期
8 胥学明;关于日本对华制造业直接投资的调查[J];管理世界;1991年03期
9 熊贤良;;国内区际贸易与国际竞争力:以我国制成品为例的分析[J];经济研究;1993年08期
10 聂皖生;时间序列预测的权数理论[J];统计与预测;199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蕾;孙金生;王执铨;;小波变换域的自适应滤波[A];1998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姚逢昌;刘雯林;;地表一致性子波处理[A];计算机在地学中的应用国际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1年
3 秦秋莉;陈景艳;;WTO与中国制造业[A];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王平心;;作业成本法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研究[A];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蒋恩尧;祝爱民;;绿色营销——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途径[A];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吴贵生;过增元;李纪珍;谢伟;;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探讨[A];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郭重庆;;全球化与中国制造业[A];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8 张涛;孙林岩;胡飞虎;;中国制造业业务流程重组成功因素分析[A];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张之敬;袁大勇;袁洪芳;王信义;张建民;;制造和检测系统中的分布式虚拟仪器技术的研究[A];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陈子辰;顾新建;祁国宁;;基于网络的制造的集成平台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我们的永恒主题[N];中国冶金报;2000年
2 宋仁丰;中国制造业需重整旗鼓[N];经济参考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李向南;让中国制造业挺起脊梁[N];经济日报;2000年
4 北京清华京渝天河软件公司总经理 兰富荣;让中国制造业挺直腰杆[N];科技日报;2000年
5 刘侃 孙利民;MCT8000——中国制造业腾飞的翅膀[N];科技日报;2000年
6 孙玉遐;“入世”在即 百舸争流[N];中国电力报;2001年
7 钟声;嘉陵集团向信息产业挺进[N];中国汽车报;2001年
8 记者 张洪;中国制造 工业化后期的光荣与梦想[N];中国企业报;2001年
9 记者 杜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大力振兴制造业[N];中国冶金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张开宏 颜超凡 实习记者 陈林祥;拆开湖南机械业看看[N];湖南经济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磊;中国工业化与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凌国良;关于丰田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及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梅松;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李斌锋;铸造生产中应用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徐凤菊;基于ABCM的企业成本管理集成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羊绍武;WTO背景下中国的产业转移战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盛文军;产品差别化的经济分析[D];南京大学;2003年
8 魏梅;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及其路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9 伦蕊;制造业资本深化进程中的竞争力提升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张杰;中国制造业买方供应链合作伙伴一体化模式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忠君;企业快速反应系统的建立与实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姜涛;依靠技术创新增强传统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于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庆丽;论21世纪中国制造业的振兴[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5 田径;全球制造中心概念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林菁;世界工厂与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7 张爱华;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对我国的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简开宇;实现6σ产品质量的途径和方法[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9 汪佑军;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10 徐春艳;国际外包业务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29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029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