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兵某部训练伤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研究
本文关键词:装甲兵某部训练伤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研究 出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近年来,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全军上下掀起了大抓军事训练的热潮。随着军事训练强度的增大和实战化水平的提高,军事训练伤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训练水平和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同时也给军队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有些严重的训练伤也为个人家庭及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目前,全军上下对军事训练伤的防治都非常重视,军事训练伤已成为全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监测的内容,但由于监测覆盖面广、基层卫生机构对军事训练伤的诊断和治疗存在把握上的不准确,有些单位对军事训练伤的上报不重视等原因,造成对全军部队军事训练伤情况掌握数据不准确,防治措施不到位,影响了部队训练水平的提高。因此,开展对部队尤其是对特殊兵种部队的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的调研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对提高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和实现强军目标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是通过现状调查、文献回顾、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系统分析等方法,首先了解装甲兵某部乘员军事训练特点,然后分析训练特点对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影响,再制定调查问卷调查统计该部装甲车乘员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最后分析总结装甲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原因,同时结合部队训练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卫生防护和预防措施,降低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为全军的军事训练伤研究提供一个真实、有效的样本。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回顾。回顾分析了以往文献报道的外军和我军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致伤危险因素分析、军事训练伤造成的严重影响以及预防措施方面的研究等。同时还回顾分析了目前我军在军事训练伤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防治工作还存在形式主义、科学组训落实难度大、存在盲目降低训练难度保安全的现象、健康教育开展不经常等。第二部分是对装甲兵现阶段的军事训练特点及其对训练伤发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是通过现状调查、专家咨询、组织座谈等方法,了解装甲部队训练的实际情况及训练中易发生军事训练伤的潜在危险因素。装甲部队的日常训练有其特有的特点,一是装甲车内环境较差,主要包括空间狭小、振动剧烈、噪声强大、温差较大、有害气体多等。二是装甲兵部队训练难度大,装甲车的操控、乘员的协调以及维护保养都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三是对装甲兵的身心素质要求高,由于装甲车体积庞大及内环境极其恶劣,要求乘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四是装甲兵的训练时间长、有明显的周期性。这些训练特点对装甲兵极易造成疲劳、慢性病和急性损伤等。第三部分是对装甲兵某部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进行研究。以装甲兵某部2015年度356乘员、2016年度337乘员为调查对象,以建制连为单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个人基本情况、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及原因、训练伤的治疗和影响等内容进行了解。结果显示,该部装甲兵2015年度共发生军事训练伤148例,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41.6%,2016年度,该部装甲兵共发生训练伤126例,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37.4%;伤情以软组织损伤和骨与关节损伤为主,分别占到39.8%和32.8%;伤势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分布占到90.1%和9.1%;损伤部位以躯干和下肢为主,分别占到47.4%和33.6%;军事训练伤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所占比重为41.2%;在人群分布上,驾驶专业人员、身高大于178cm、兵龄较长的士官以及初中和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发生军事训练伤的概率较大;在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原因调查中,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训练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身高、军龄、专业和熟练度为训练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发生军事训练伤的原因,排在前四位的原因是自己思想不重视、环境因素、训练要领不掌握和身体因素。第四部分是对军事训练伤调查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从训练伤发生率上看,两年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39.5%,发生率较高。分析原因如下:一是考虑最近几年随着部队训练强度增大,训练实战化水平提高。二是近年来部队演习、考核等大项活动组织多。在伤情、伤势、损伤部位、发生时间以及在人群分布上看,都有装甲兵特有的特点,对具体的数据都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了具体的原因。在原因调查中,针对数据得出的结论以及问卷调查得到的原因进行逐条分析。第五部分是预防军事训练伤的对策建议。根据该部装甲兵近两年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该部装甲兵训练的实际情况,对该部装甲兵在军事训练伤预防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一是做好健康教育,加强卫生监督和指导;二是提高装备性能,做好个人防护;三是加强训练中的管理,包括科学制定训练计划、组织训练要科学、训练保障要到位等;四是强化官兵身体素质,从新兵入伍、士官选拔着手,同时进行针对性的身体素质训练;五是继续创新军事训练伤防治理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剑;黄昌林;常祺;;0期诊断技术对新兵军事训练所致下腰痛的预防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年09期
2 徐鹏;黄昌林;张佳;赵文举;刘剑;;0期诊断对驻豫某部新兵应力性骨折诊断评价[J];人民军医;2015年05期
3 高升斌;肖扬;;不同健康教育方式预防军事训练伤的效果[J];实用医药杂志;2014年11期
4 韩志军;孙少斌;张仁友;杨和梅;;装甲兵模拟训练系统体系架构[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4年09期
5 陈艳;;制订《应征适龄人员体能标准》必要性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10期
6 郭永敬;赵静波;任卫新;张晓辉;;某部做好军事训练伤防护的做法与思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3年04期
7 李颖羽;;高三学生体能素质水平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2年16期
8 黄智;赵丹;龙仕柏;郭瑛;;科学施训对军事训练伤的效用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9 周荣斌;王新华;来钢;陈冬梅;吴航宇;程霞;王玉红;;某装甲部队坦克乘员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年10期
10 李海鹏;刘玉杰;朱娟丽;郑国权;薛静;李光辉;;装甲兵军事训练伤调查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丹阳;北京军区某装甲团乘员训练伤流行病学现况调查[D];大理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441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441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