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创业学习对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8 19:49

  本文关键词: 创业学习 创业自我效能 创业机会识别 风险感知 创业意向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创业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议题,创业活动提升了全世界的经济效率、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提高了就业率。在中国,当前已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尽管我国当前创业活动指数高,但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而言,基于机会驱动型创业的比例较低,新创企业的创新水平还很低。如何提升机会驱动型创业的比例,提高创新率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唯一路径,也是中国赢得世界竞争优势的必要选择,而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青年大学生是这一责任和使命的担当者。学者们认为,创业是有计划性和有意识的行为。在决定创建新企业的过程中,创业意向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政府已采取大量的措施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向,高校也被呼吁应当调动起更多的创业力量,帮助大学生创业。然而,哪些因素会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呢?本文回顾了过去几十年有关创业意向的研究文献,发现学者们应用不同的方法对影响创业意向的因素进行研究,主要集中于一些个人特质方面。《2015/2016全球创业观察报告》(GEM)研究表明,在政府政策、创业教育等12项创业生态指标中,学校阶段创业教育和培训得分最低,大学生创业学习的不足是阻碍创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个体的创业意向可能会有部分先天因素的存在,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将会提高个体的创业意向水平,正如李新春(2000)所指出,通过学习这种特殊机制能够有效地甄别创业者。大学生通过有效的创业学习,获取创业所需的特异性知识,并进一步提高了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机会识别能力是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向的重要途径。本文回顾和梳理了国内外以往有关创业意向的研究文献,从创业学习理论视角出发,以社会学习理论、经验学习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等作为重要的理论研究基础,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研究创业学习对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1)在创业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学习类型和行为,什么样的学习活动对于潜在创业者的创业意向具有关键影响是本文的核心研究议题之一。(2)将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机会识别作为中介变量引入到“创业学习与创业意向”这一关系中,试图构建“创业学习——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机会识别——创业意向”这一概念模型,从而揭开了“创业学习对创业意向作用的黑箱子”。(3)人类的创业活动是一项无法避免风险的社会行为。将风险感知作为调节变量引入到“创业学习——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机会识别——创业意向”这一概念模型中,增强了模型的解释力。本文试图系统性地构建创业学习对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模型。本文通过前期大量的文献阅读,结合中国情景化研究背景,提出创业学习如何影响创业意向这一重要研究议题。首先,通过深度分析创业学习与创业意向、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机会识别和风险感知五个变量之间的理论逻辑关系,并结合结构化访谈,理论推导和假设演绎等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其次,通过访谈设计,科学合理地进行变量设计和测量、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过程,确保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再次,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351个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实证检验本文所提出的18个假设。最后,本文详细地讨论和分析了主要研究结论,总结了研究贡献和创新,提出了创业实践启示、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本研究通过问卷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经验学习和社会网络学习对创业意向、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机会识别三者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创业教育学习对创业意向和创业自我效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对创业机会识别没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的创业学习方式对个体的创业意向产生的效果和作用路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本研究验证了创业自我效能在创业教育学习、经验学习、社会网络学习与创业意向的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个体的创业自我效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不同的创业学习方式获得提升,从而促进了个体创业意向的产生。(3)本研究验证了创业机会识别在经验学习、社会网络学习与创业意向关系间的中介作用,而创业机会识别在创业教育学习和创业意向间没有显著的中介作用。通过经验学习和社会网络学习,创业者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增强个体的创业机会识别能力,提升个体的创业意向。(4)本研究验证了风险感知在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意向之间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这有力地解释了,在现实的创业活动中,一些潜在创业者通过创业学习提高了其自身的创业机会识别能力,他们也发现了很好的创业机会,但可能对创业的风险感知程度较高,担心创业失败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创业意向较低。本研究从心理学层面和社会认知视角构建了创业学习对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模型,完善了创业意向理论相关研究,并将理论贡献和实践影响相结合,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拓展:(1)本研究拓展了大学生创业学习类型,将创业教育学习和经验学习、社会网络学习整体纳入到研究视角之中,探讨了不同的创业学习方式对创业意向作用机制研究。(2)本文通过引入“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机会识别”这两个中介变量及“风险感知”这个调节变量,系统性地构建了“创业学习—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机会识别—创业意向”理论模型。通过应用社会认知理论,以“认知逻辑链”分析了潜在创业者的创业学习行为对其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这与以往创业学习研究中主流的“能力逻辑链”研究模式有较大的差异性。(4)从创业过程动态视角,研究了潜在创业群体从创业前学习到创业意向产生这一重要过程。试图借助认知理论来打开创业学习与创业意向关系之间的这只“黑箱”,并实证分析了本文所提出的理论模型,以动态化的研究视角增强了创业意向作用的解释力。(5)本文提供了创业学习对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提供了创业学习对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意向作用的证据。最后,系统分析比较中美两国的创业生态系统环境,找出当前存在的差距,为提升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提供有益的启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79.2


本文编号:1471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471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4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