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我国平均温度对小麦产量影响计量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1 23:01

  本文选题:平均温度 切入点:小麦产量 出处:《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国家统计局和气象局的统计数据,采用两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对近20年来我国的平均温度变化与小麦产量关系做了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温度与小麦的产量存在下列函数关系:Y=612.0601X(X代表我国各省会城市平均温度,Y代表我国小麦产量)。这表明,在其它因素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平均温度越大,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越大,小麦产量受到的影响也越大。得出此结论后,提出要培育新品种,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进而逐步提高小麦产量。
[Abstract]: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and the Meteorological Bureau, a two-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change and wheat yield in China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wheat yield is as follows: (1) yong 612.0601XX X represents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each provincial capital city of China, and Y represents wheat yield in China.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higher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s, the higher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s when other factors are ignored. The higher the probability of extreme weather is, the greater the wheat yield will be. After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new varieties, do a good job of weather disaster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 and then improve wheat yield step by step.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2008年立项项目(08-232) 国家气象局2008年软科学立项项目(QR2008-37)
【分类号】:P468.021;F326.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国燕;葛幼松;;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山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2 祝美群,白人朴;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0年02期

3 王春乙;娄秀荣;王建林;;中国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07年05期

4 刘玲,沙奕卓,白月明;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区域分布与减灾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西成;赵虹;曹廷杰;;谈2007年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利用[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2 张大瑜,刘兴土,高旺盛;吉林省玉米生产县域尺度比较优势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3 苗齐,许彩丽;吉林省粮食生产的结构变动与比较优势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4 杨尚英;张梅梅;杨玉玲;;近10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07期

5 于爱芝,裴少峰,李崇光;中国粮食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1年06期

6 范雪梅;姜东;戴廷波;荆奇;曹卫星;;不同水分条件下氮素供应对小麦植株氮代谢及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6年02期

7 范雪梅,姜东,戴廷波,荆奇,曹卫星;花后干旱或渍水下氮素供应对小麦光合和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10期

8 张华,王道龙,屈宝香,周旭英;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区域比较优势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年02期

9 王晓红;;山东省种植业区域比较优势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年04期

10 郭进修;李泽椿;;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J];灾害学;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晶;贸易、波动、可获性与粮食安全[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肖运来;我国油料作物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及效率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3 夏彤;中国玉米及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楠;WTO框架下中国玉米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2 刘勇;中国油料作物生产的效率及地区比较优势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02年

3 朱利群;淮安市淮阴区种植业比较优势分析及结构调整策略[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4 沈国强;粮食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浙江农业结构变化与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龚晓光;湖北省农业产业优势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6 田波;中国粮食安全的区域平衡与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7 范雪梅;花后干旱和渍水下氮素对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8 张鑫;辽宁省自然灾害的第四纪环境背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9 毕红杰;吉林省粮食增产潜力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10 陈德;重庆市重要农产品比较优势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健;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和对策[J];山东环境;1994年04期

2 刘涛;山东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年04期

3 辛文利,肖志敏,祁适雨,王世恩;不同光温反应特性的春小麦品种产量稳定性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4年01期

4 王利,刘富琴;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谭洪江;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困境与出路[J];岭南学刊;2004年04期

6 王杰;农业投资中政府制度因素效应分析——以山东农业投资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3年06期

7 迟运祥;山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人文地理;2000年02期

8 娄秀荣,王石立,沙奕卓;东北地区气温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1995年S1期

9 郭建平,高素华,毛飞;中国北方地区干旱化趋势与防御对策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1年03期

10 王春林,刘锦銮,曾侠,万日金;近50年来广东冬季寒害的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少锋;张金池;张波;王永平;俞红;闵俊杰;张增信;;南京极值温度长期变化及其与平均温度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年03期

2 戴英;张岩;葛俊逸;;北京地区过去2650年来暖季温度的年代际变化特征[J];科学通报;2011年22期

3 严登华;耿思敏;罗先香;秦天玲;;中国北方地区四季的时空演变特征[J];地理科学;2011年09期

4 李伟;;气候变暖下的“杀麦刀”[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1年06期

5 邹海波;刘熙明;吴俊杰;吴珊珊;袁卓建;王四化;;定量诊断2008年初南方罕见冰冻雨雪天气[J];热带气象学报;2011年03期

6 常军;潘攀;王纪军;吴元超;张云霞;;1957~2009年河南省季节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7 张福娟;石磊;江姗;;多因子相关相似判别法[J];黑龙江气象;2011年02期

8 蔡琼琼;周天军;吴波;李博;张丽霞;;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及其年际变率的海气耦合模式模拟[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1年04期

9 胡进宝;;典型年选择及其对空冷机组气象参数的影响研究[J];陕西电力;2011年07期

10 辛宝桢;杨桂英;王耕;;近五十年来赤峰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续秋霞;梅长林;;变系数回归模型在我国极端温度与平均温度关系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善强;;对流层全球温度变化及趋势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李兴宇;郭学良;朱江;;中国地区低云云水含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Ⅱ)[C];2008年

4 王景悦;;衡水市小麦产量预测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苏占胜;陈晓光;;宁夏山区小麦产量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王静;;驻马店市6~8月区域强降水分析及预报[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陈永林;满莉萍;曹晓岗;;低空交叉锋区与厚层平流雾的成因分析[A];第二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李慧敏;陈海平;黄顺祥;胡非;;哈尔巴岭地区风、温结构特征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9 盖长松;申学勤;韩世刚;唐家萍;谭柄全;潘颖;张玉坤;潘永久;孙科;;重庆市巫山、武隆、沙坪坝、黔江和铜梁等五地区供水量和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城市气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王琼;刘秀玲;;2007年秋季异常连阴雨对沧州农业生产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蔡琦 通讯员  李海军;平均温度比往年高3℃[N];嘉兴日报;2006年

2 ;全球遭遇“暖春”[N];科技日报;2002年

3 记者毛磊;全球遭遇“暖春”[N];人民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尹晓宇;中原大地抗旱忙[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记者 付建强;坚决打赢抗旱浇麦这场硬仗[N];驻马店日报;2011年

6 孙惠楠;贵州度过56年来最暖冬季[N];贵阳日报;2007年

7 特约记者 刘树军;彭山县:全民动员避旱减灾[N];眉山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刘毅;“暖冬”还会持续吗?[N];人民日报;2006年

9 王艳秋邋记者 穆巍;平均—12.1℃,这个冬天太暖和[N];哈尔滨日报;2008年

10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科学家 研究员 张称意;“气候变化”真的开始了吗[N];解放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曲建光;GPS遥感气象要素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海东;气候变化对我国取暖和降温耗能的影响及优化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3 张慧玲;建筑节能气候适应性的时域划分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跃飞;新疆局地气候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陈峰;伊犁南天山北坡西部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3 沈柏竹;海陆热状况异常与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的关联[D];吉林大学;2007年

4 陈逸;基于遥感数据的贵阳市热岛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忠宝;徐淮平原农林复合系统小气候效益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宁吉才;基于遥感的地表温度对土地利用变化及咸水入侵的响应[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增加;西双版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气候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8年

8 赵炎;住宅小区室外热环境的实测与模拟[D];重庆大学;2008年

9 孙珂;利用Terra和Aqua双星MODIS数据协同反演组分温度[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孔祥杰;京西北卫星热红外数据与实测地表温度的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本文编号:1645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645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8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