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淄川区2011-2015年居民死因谱分析及数据质量评价
本文选题:死因谱 + 粗死亡率 ; 参考:《山东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变化是反映人群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做好死因登记和死因统计分析工作,可以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规律和进行人口管理,同时也是制定社会经济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评价居民健康水平及社会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生活、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高热量饮食、吸烟、酒精依赖、缺乏运动,静坐生活方式比例上升、精神压力等,加之环境、人口老龄化等各种社会状况,对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导致人群疾病模式的改变。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死亡谱中的顺位逐渐提高,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比例居高不下,成为当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的最主要疾病。淄川区自2009年启动死因监测工作,粗死亡率由2011年的604.56/10万提高到2015年的727.42/10万,达到国家质控标准,数据质量也是逐年提高,但是缺乏详细系统的死因监测分析。了解淄川区居民的死因谱,评估居民的健康状况,可为当地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门调整疾病控制策略、合理优化卫生资源提供依据。研究目的了解淄川区居民死亡水平、死因构成、死因顺位及重要疾病死亡率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为评估该区人群健康状况、了解卫生防病需求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卫生保健干预效果以及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卫生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的监测数据分析方法。以淄川区2011-2015年死因监测资料为基础,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部分表格和图表由MS Excel 2007完成。本研究资料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粗死亡率变化趋势采用卡方线性趋势性检验。利用粗死亡率、构成比等指标来描述人群死亡状况,同时对2011-2015年主要疾病粗死亡率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和分析;利用根本死因填写正确率、网报符合率、生前最高诊断单位和最高诊断依据比例、捕获-再捕获[CMR]法估计死亡率、漏报率等指标来评价2014年数据质量。研究结果1.2011-2015年淄川区监测总人群数为3238658人,死亡病例21091例,人群平均粗死亡率651.23/10万,标化死亡率420.51/10万,各年度粗死亡率在(604.56-727.42)/10万,标化死亡率在(404.28-457.15)/10万之间波动。其中男性死亡数12088例,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44.82/10万和488.26/10万,女性死亡数9003例,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557.21/10万和350.97/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为女性的1.34倍(χ2=441.430,P0.001)。2011-2015年,随着年龄增长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χ2=26.634,*P0.001),曲线呈“√”型,新生儿死亡率稍高,之后开始下降,至10-岁组死亡率最低,10~岁组之后死亡率呈至直线上升,至85~岁组达到高峰。各年龄段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2.死因构成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淄川区主要死因,其次是伤害和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三大类疾病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人群死因构成不同,主要死因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特点是,0-岁人群为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1-4岁人群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5-14岁组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15岁以上各年龄段人群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3.总死因顺位分析结果显示,淄川区居民前五位死因依次是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前5位死因占全部死因的86.74%。前五位死因顺位男性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女性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4.死亡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3年淄川区人群心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心血管疾病粗死亡率降低至谷底,2015年粗死亡率相对升高(高于2011年但低于其他各年)。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大体呈逐年上升趋势。5.利用捕获-再捕获[CMR]法估计2014年淄川区抽样地区死因数据的完整性,CMR法校正后粗死亡率为802.27/10万,漏报率为1.54%。数据的准确性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抽样地区死因填写正确率88.46%,死因网络报告符合率76.92%,均在70-90%之间,死因卡片质量为中等。数据的可靠性分析结果显示,生前最高诊断单位为二级及以上医院病例3672,占全部死因报告的88.12%,生前最高诊断依据,可靠诊断即临床及以上诊断依据,占全部死因报告的85.58%,说明研究现场死因监测数据质量可靠。结论与建议2011-2015年间淄川区居民随着年龄增长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曲线呈“√”型;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死因谱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淄川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其次是伤害和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不同年龄组主要死因各不相同。前五位的死因依次是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男性与女性前五位死因顺位略有不同。淄川区居民死因数据质量总体上完整、准确、可靠。淄川区的粗死亡率变化趋势、粗死亡率性别差异、三分类疾病排位、前五位死因顺位与淄博市2010-2011年死因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淄川区2011-2015年居民死因谱与淄博市2010-2011年死因谱基本一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已威胁到淄川区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应充分认识到慢病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和严峻性,在淄博市慢病防治各项措施基础上,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适合淄川区状况的慢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与体制,建立和完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体系,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队伍建设,同时广泛普及健康知识,鼓励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尽最大可能消除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提高全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population ' s death level , causes of death and its changing law and the trend of population management . The study aims to improve the health status of people in the region , to assess the health status of residents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government and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to adjust the disease control strategy and optimize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 To describe the population ' s death status and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change trend of major disease crude mortality in 2011 - 2015 ;
Results 1 . The mortality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of all ages were 4.82 / 100000 and 488.26 / 100 000 respectively . The mortality rate of mal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 The results of the data show that the mortali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the area of Zichuan district increased by year by year . The mortality of death in 2014 - 2013 was 88.12 % , the mortality rate was 76.92 % in 2014 , and the rate of death was 1 . 54 % . The results of reliabil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diagnosis unit in 2014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ospital in 2014 .
The mortality of mal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 The cause of death is mainly caused by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malignant tumor .
The main causes of death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are different . The cause of death in the first five places 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 malignant tumor ,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 and injury poisoning .
The causes of death causes of chronic non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2010 - 2011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明,陈兴祥,叶拥军,赵国勋;常德市1992~1998年恶性肿瘤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0年04期
2 高长明;;1986年江苏省十一市、县恶性肿瘤死亡情况报告[J];浙江肿瘤通讯;1988年01期
3 李慧兰,雒小勇,张景怀;西北五省(区)有色工业部分厂矿职业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J];职业与健康;1995年06期
4 何君;高亚礼;王卓;季奎;张宁梅;邓颖;袁建国;;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四川省质量控制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年05期
5 蒋中平;张琴;;2001年—2011年上海市徐汇区居民主要死亡因素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4年03期
6 陈莉莉;张书全;张小栋;刘玉琴;;甘肃省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4年03期
7 李维卡;马吉祥;郭晓雷;楚洁;;山东省2008年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6期
8 许燕君;罗乐;夏生林;莫兆波;宋秀玲;何群;孟瑞琳;周少恩;;广东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1年06期
9 张鑫培,朱方亮;上虞市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J];现代预防医学;2005年03期
10 费军良,蔡文华,陈阿苟;嵊泗县90年代与70年代恶性肿瘤死亡比较[J];浙江预防医学;200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牛丽艳;2008-2013年苏州市某区居民死亡原因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2 赵倩;淄博市淄川区2011-2015年居民死因谱分析及数据质量评价[D];山东大学;2016年
3 王晨;大连市化工企业人群死因调查与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81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881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