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二维会计计量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8-06-25 01:24

  本文选题:计量属性 + 二维计量模式 ; 参考:《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会计计量模式作为会计模式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会计报告理论体系中居于基础且重要的位置。采用何种计量属性、运用何种计量方法、使用何种计量程序,以及如何将其科学有机的结合,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的报告质量和披露效果。近年来,学术界对于会计计量模式的探讨与研究因此也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热度。 根据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及相关的文献研究成果,现行的会计报告计量存在三种模式: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混合(双重)计量模式。其中,学术界的“受托责任观”及“决策有用观”两种学派,对会计报告的计量属性表现出了完全迥异的使用倾向,即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而实务界中以IASB、FASB及CASC为代表的会计报告规范制定者出于技术条件的考虑,采用了部分项目(现主要为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部分项目历史成本计量的信息披露方式,形成了现今所谓的混合计量1模式体系。 事实上,无论混合计量模式还是单一计量模式,其均存在先天固有的、无法弥补的理论缺陷,因此现行的计量模式是无法满足报告使用者的需求的。笔者对现行计量模式的原理、历史、问题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对会计基础理论加以研究,基于现有的科研成果,提出了全新的会计计量模式理论——二维计量模式体系。该体系要求会计主体对报告对象同时采用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两种属性进行计量,独立计价、平行核算、分别报告。该计量模式的产生,将对现行会计报告体系的简单化、全面化、精确化等方面做出重大改进,并对会计报告体系的理论逻辑进行了完整的梳理。与此同时,二维计量体系也提供了全新的财务分析元素和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进一步的价值评估、风险管理提供了多层次、多角度、多内容的信息资源;其针对公允价值在现行环境下的运用困难,也给出了具体的优化相关计量模型的方法,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会计模式的改进和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二维计量模式的提出,将为会计报告、会计计量理论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其将可能引导相关领域研究者跳出旷日持久、无甚意义的计量属性理论之争,将研究重点转向如何能建立先进而又务实的会计计量模式中去,真正的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稳健、真实、有价值的会计信息。
[Abstract]:As one of the components of accounting model, accounting measurement mode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accounting report. Which metrological attribute, which metrological method, what metrological procedure to use, and how to combine it scientifically and organically determine the reporting quality and disclosure effect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rectly. In recent years, the academic circles to the accounting measurement pattern discussion and the research therefore also maintains the very high hea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related literature research results, there are three models of accounting report measurement: historical cost,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l and mixed (dual) measurement model. Among them, the two schools of "fiduciary responsibility" and "decision usefulness" in academic circles show completely different tendency to use accounting report metrological attributes, that is, historical cost measurement and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n practice, the accounting report standard-setters, represented by IASBFASB and CASC, have adopted some items (mainly financial assets)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nd some items' historical cost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method for the consideration of technical conditions. The system of mixed metrology 1 model is formed. In fact, both the mixed measurement model and the single measurement model have inherent and irreparable theoretical defects, so the current measurement model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report user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inciple, history and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measurement model, and studies the basic accounting theory, based on the exis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Put forward a new accounting measurement model theory-two-dimensional measurement model system. This system requires the accounting entity to measure the historical cost and the fair value of the object at the same time, to calculate independently, to calculate in parallel, and to report separately. The emergence of the measurement model will make great improvement on the simplification, comprehensiveness and accuracy of the current accounting report system, and the theoretical logic of the accounting report system will be combed. At the same time, the two-dimensional measurement system also provides a new element of financial analysis and financial analysis method, which provides multi-level, multi-angle and multi-cont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further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 value and risk management.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y of applying fair value in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the method of optimizing the relevant measurement model is also give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ference.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model. The two-dimensional measurement model will provide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for accounting report and accounting measurement theory. It may lead researchers in related fields to jump out of the long-lasting and meaningless theory of measurement attributes, shift the focus of research to how to establish advanced and pragmatic accounting measurement model, and truly provide conservatism for information users. True, valuabl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学位授予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铭;;浅谈会计计量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8年32期

2 李莉丽;;浅析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8期

3 温畅;;多属性会计计量在我国运用现状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年11期

4 陈美华;;论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上的收益决定模式[J];生产力研究;2007年13期

5 王敏;;关于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选择分析[J];时代金融;2011年21期

6 李玲;刘玉萍;;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年04期

7 梁杰,费林琪;新经济下会计计量模式的取向——公允价值[J];商业研究;2002年14期

8 王雨平;;对会计计量不确定性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S1期

9 谭亚勇;黎明;朱振聪;;金融危机下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及披露规范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04期

10 柳庆森;;会计计量模式及其在实务中的运用[J];现代会计;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尉然;;公允价值问题研究——基于会计计量模式的比较[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于永生;;美国救市法案中的会计谬误[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竹泉;王秀华;;公允价值列报:概念、技术与策略[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洪强;樊黎明;;基于选择处理权的公允价值计量修正[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赵瑞;陈金龙;龚志文;;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2007—200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尉然;;价格·价值·公允价值——基于价格与价值的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饶雅君;;审计风险导向观下的公允价值审计[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尉然;;公允价值计量:谁是最终受益者[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齐保垒;田高良;;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其争论[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兰凤云;张军;;公允价值:金融危机的“元凶”、“帮凶”还是“替罪羊”?——兼论美国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承智 申利贤;怎样合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N];海峡财经导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楷弛;公允价值:上市公司的“双刃剑”[N];财会信报;2008年

3 陆洲;“公允价值”催肥年报业绩[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黄世忠;公允价值的十大认识误区[N];中国证券报;2007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黄婷;公允价值有助了解企业资产负债真实价值[N];证券时报;2008年

6 朱德峰;江南高纤引爆公允价值冲击波[N];上海证券报;2007年

7 徐建民;年报准则新看点:锁定控制人和公允价值[N];证券日报;2007年

8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课题主持人 谢荣邋课题研究与协调人 王风华 课题组成员 赵春光 宋德亮 郭永清 廖秀梅 黄桂兰;公允价值与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N];中国证券报;2008年

9 周松林;公允价值有助揭示企业真实价值[N];中国证券报;2008年

10 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了解会计计量属性对投资者很重要[N];证券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珏;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2 孙,

本文编号:2063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063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f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