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14 14:14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2780名中青年知识分子并应用亚健康评定量表对其进行现场测试。结果中青年知识分子的亚健康评定量表总分为(58.23±10.83)分,生理、心理、社会亚健康子量表的得分分别为(58.13±16.90)、(55.19±11.55)、(62.41±14.01)分。城镇居民组与公务员组的亚健康状况较差,大学生组的亚健康状况最好(F=398.635,P0.01);青年组的亚健康状况优于中年组(t=8.377,P0.01);女性组的亚健康状况优于男性组(t=5.000,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职业、性别、婚姻状况、日均工作时间、早餐习惯、睡眠时间、久坐或长时间伏案与操作电脑情况、锻炼情况是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的亚健康状况,尤其是心理亚健康状况不够理想,并且差异较大。针对影响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的不同因素进行分析,可为提高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提供依据。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ub-health statu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iddle-aged and young intellectuals in Guangzhou,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health level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intellectuals. Methods 2780 middle-aged and young intellectuals in Guangzhou were selected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nd tested with sub-health assessment scale.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sub-health assessment scale for young and middle-aged intellectuals was (58.23 卤10.83). The scores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sub-health subscales were (58.13 卤16.90), () 55.19 卤11.55), (62.41 卤14.01) respectively. The sub-health status of urban residents group and civil servant group was worse than that of college students group (FF398.635P0.01), that of young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middle-aged group (t 8.377n P0.01), and that of female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male group (t 5.000 P0.01).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occupation, sex, marital status, average daily working hours, breakfast habits, sleep time, sedentary or prolonged ambush and computer operation, Exercise is the influence factor of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intellectuals in Guangzhou,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ondition of sub-health, especially mental sub-health, is not ideal, and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intellectuals in Guangzhou.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b-health status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intellectuals can provide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health status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intellectuals.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科;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0YJCZH192)
【分类号】:R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向东;张熙;鲁婧婧;张晋昕;古萍;邹国龙;陈品兴;吴德元;;广州市部分职业人群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2 许军;陆艳;冯丽仪;丘金彩;邹俐爱;屈荣杰;范欣欣;谢娟;魏骞;;中国公务员亚健康评定量表的常模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3 张金华;许军;黄季萌;冯丽仪;罗仁;;亚健康测量的定量化研究[J];广东医学;2009年11期

4 张桂欣;许军;;亚健康的测量[J];中国全科医学;2007年11期

5 冯丽仪;许军;罗仁;丘金彩;张金华;;亚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建立[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01期

6 杜本峰;和红;金承刚;付晓光;翟振武;;中年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估——中国知识分子健康研究报告之三[J];人口研究;2006年01期

7 屠燕;黎健勇;滕中华;;对广州市3个行政单位中青年知识分子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9年09期

8 马宏;知识分子概念与知识分子问题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9 张碧昌,邓冰,李杰;中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5年10期

10 李毅红;;青年概念的当代阐释[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冰;;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亚健康现状及调适[J];安徽体育科技;2010年01期

2 寇建民;马文海;苏静;;对知识分子亚健康状态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蒋万青;常生;章娟;钱秋霞;;江苏省职业青年体育锻炼行为现状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0年06期

4 李冠儒;王佳佳;王天芳;薛晓琳;张雅静;韩萍;;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疲劳特征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7期

5 孟崴;;民族地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研究——以内蒙古某市为例看民族地区青年的特点[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6 杨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亚健康状况及危险因素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7 于文民;;赤峰学院青年教师健身现状的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高锦梅;邬兆迪;郑成爱;;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高锦梅;王立武;徐文杰;邬兆迪;;高校教师亚健康之新说[J];重庆与世界;2011年01期

10 张建;杨裕佳;;血糖升高对青年急性胰腺炎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1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贵彬;李玉刚;;亚健康及预防措施[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龙鸣;艾灸对亚健康脑力疲劳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神经元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邱玉明;疲劳型亚健康的中医体质特征及其尿液代谢组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蔡永飞;论毛泽东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理论[D];中共中央党校;1998年

4 霍云华;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脾气虚证唾液代谢组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5 林本荣;军人亚健康分型、诊断与干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6 史月;嘉黛·萨曼内战三部曲中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胡国明;香港职业人群亚健康状况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陈昊;基于移动物联网的区域协同心血管病急救模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9 陈洁;新疆公务员生存质量调查和自我健康管理干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10 周鹏;“逆针灸”背俞穴干预人群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斌斌;高校青年辅导员专业化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洪婷婷;符号消费视野下当代西安城市青年结婚消费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马天成;宁心安脑方治疗亚健康状态心肾亏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张光宇;通督调神推拿术调治亚健康状态的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王美楠;上海市无业青年学习动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侥;循膀胱经弹拨法及优化方案干预亚健康状态临床评价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蒋万青;江苏省职业青年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通大学;2010年

8 樊金云;株洲市高职院校教职工运动锻炼现状调查[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邓辉;肠道亚健康人群结肠粘膜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周雅芳;亚健康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和危险因素分析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洁,梁磊;亚健康成因分析及预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周穗赞;王晓莉;王燕;;产后生存质量量表条目筛选[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4期

3 许军;冯丽仪;罗仁;丘金彩;张金华;赵晓山;魏骞;;亚健康评定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林锦洪;李敏健;许智源;程宇星;刘秋菊;蓝鹏;陈薇;黄启新;高崇荣;;社区45岁以上人群退行性膝关节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年12期

5 张金华;许军;黄季萌;冯丽仪;罗仁;;亚健康测量的定量化研究[J];广东医学;2009年11期

6 吕鹏俊;行为危险因素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7年04期

7 许军;自测健康及其应用研究[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8年03期

8 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年01期

9 袁萍,梁伯衡;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年02期

10 孔乐乐;方天会;;亚健康状态的评价及其预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鸿敏;政府雇员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试行分析[D];新疆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琼;;某高校教职工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年03期

2 朱玲;胡先明;陆素琴;席卫平;卢祖洵;;青春期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7年09期

3 卢春生;李伟;王涛;欧阳瑾;;吉林某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33期

4 杨建平;廖兵荣;;宜春市区中学生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7年06期

5 王兴英;陈新宇;张凤平;宁秋;;辽源市部分中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14期

6 徐怀忠;吴金兰;周玉玲;孙梅;郝咏梅;孙青;王伟蓓;;淮北市煤矿企业管理人员亚健康状况的调查[J];淮海医药;2008年04期

7 梁雪珍;;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分析与研究[J];医学信息;2008年11期

8 张慧春;;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分析及其预防[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吴文贵;刘爱忠;姚燕;;某卫生学校在校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0年10期

10 陈雁;汪玉梅;龙泳伶;;广州大学城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庆祥;;某市公安人群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吴思英;李煌元;王晓蓉;;医护人员与中学教师亚健康状况评价及其与职业紧张关系的比较研究[A];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职业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袁杰利;李兵;康白;;中国人群肠道微生态失衡与亚健康状况调查[A];第六届全国儿科微生态学学术会议暨儿科微生态学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4 姚荣英;陶芳标;庄颖;韩慧;周纯先;;蚌埠市大学生亚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0年第2期[C];2010年

5 司琦;;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的心理成因与锻炼对策研究初探[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吴连次;;警卫部队亚健康状况对体能的影响[A];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7 白雪冬;孙晓茜;;浅谈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A];第十六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陶映荃;5万样本揭示中国城市劳动力人口亚健康状况[N];工人日报;2010年

2 张建松;专家提醒:亚健康状况需引起足够重视[N];中国水利报;2000年

3 张建松;亚健康状况需引起足够重视[N];检察日报;2000年

4 怀若谷 本报记者 袁鹏;兰州: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堪忧[N];中国妇女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曹建文;敲响中青年知识分子健康警钟[N];光明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成静;OLIGO项目:改善国民亚健康状况的良方[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7 记者 徐立峰;市工商联为非公经济人士提供高效服务[N];武威日报;2006年

8 健康时报记者 张纪翔;不同年龄,体检侧重各不同[N];健康时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鲁海燕 熊恕;健康——我们做得好吗[N];家庭医生报;2011年

10 记者 孙海芳;司机体检走过场 “高效”还是“高危”?[N];现代物流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国明;香港职业人群亚健康状况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强;沈阳市社区居民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2 闫莉;长春市劳动人口亚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3 习军;福建警察亚健康状况对战斗力影响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陆艳;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5 范欣欣;沈阳市公务员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朱丽;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屈荣杰;新疆公务员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8 庞静;中国六省市公务员和教师2类职业人群亚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9 赵阳;某学院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10 钟春德;天津市公务员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21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121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b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