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生活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人均寿命逐渐上升,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以来,中国人口的生育率持续下降,这些因素加快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据全国人口第六次普查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131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也已占到8.87%。然而,尽管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是我国依然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很可能面临一个“未富先老”的困境。巨大的人口红利逐渐转换为养老压力,我国面临的养老现实情况也不容乐观,国家正积极应对养老难题,政策制定也更加关注老年人的养老、医疗、保险等问题。然而,老年人养老的首要问题是养老模式的选择,在我国目前一般有家庭养老、养老机构养老和老年人独居这三种情况,而养老机构养老目前还不健全与完善,因此在短期内,老年人的养老将更多地依靠家庭养老。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中,父母在年轻时有抚养照顾子女的责任,而子女在父母年老时有赡养老人的责任与义务,“尊老爱幼”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依然具有很强的道德规范作用,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同时还受法律制度的保障。这种传统的孝道观念在现代社会仍具有很强的作用,现在很多人依然信奉“养儿防老”的思想,将子女的赡养作为养老的主要方式。在当代中国,子女确实为老年父母主要的依靠,大部分老年人在年老后选择与子女住在一起,并由子女照顾,度过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因此,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现在依然有重要的作用,子女对父母的经济、劳务等支持依然存在并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中老年家庭与子女间的代际财富转移情况,挖掘现在中老年家庭与子女间的财富交流动机,从而折射出当今社会家庭养老的现状,为我国的养老政策提供可靠的来自微观数据的证据,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对目前中国家庭中子女与父母的代际财富转移现状与动机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考察双方在经济、物品交流与父母特征变量及子女特征变量之间的关系,来分别分析中老年父母对子女家庭的代际财富转移与子女家庭对中老年父母的代际财富转移的影响因素,其中使用Probit模型分析代际财富转移可能性的影响因素,使用Tobit模型来分析代际财富转移规模的影响因素,并通过交换动机与无私动机理论来分析我国目前家庭代际交换的动机,为老年人的家庭养老提供可靠的来自微观数据的证据。此外,由于中国具有城乡二元结构的特点,本文还根据中老年人的户口与居住地点不同将中老年人群体分为农村人口、农民工、城镇人口,并对各个中老年群体分别建立Probit模型与Tobit模型,进而对比分析我国城乡中老年人群体与子女家庭间的财富转移情况。本文的结论为:中国家庭的代际财富转移总体上来讲呈现向上转移的特征,大多数子女均对父母进行财富转移。然而,很多中老年人在退休后仍然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并不需要依靠子女,甚至一部分老年人依然对成年子女进行经济上的支持,子女“啃老”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父母对子女家庭的财富转移更多的由父母自身的特征变量所决定,而子女家庭对父母的财富转移除了与其自身的特征有关外,还与接受转移的父母的特征变量有关;收入是影响子女与父母间代际财富转移的主要因素,代际转移方的收入水平越高,对转移接受方的财富转移越多;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家庭间的双向代际财富转移规模均大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照顾孙子女、子女与父母同住对父母与子女间的代际财富转移有一定的影响;子女居住地点对子女家庭向父母财富转移的可能性与规模影响较大。通过将中老年人口分为农村人口、城镇人口与农民工,发现农村中老年人对子女的财富转移与子女的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城镇中老年人接受子女财富转移的可能性与父母的收入水平呈负相关;农村父母对子女的财富转移存在一定的交换动机,除此之外,我国大部分家庭间的代际财富转移更多的还是基于无私动机所驱动;农村中老年人与农民工这两类群体中,父母对子女的财富转移偏向于儿子,但是女儿却更有可能给予父母财富转移;与农村中老年人和农民工不同,城镇中老年人对子女家庭的代际财富转移不受年龄的影响,但受学历的影响;农村父母接受子女财富转移的概率与子女常住地相关,子女居住离父母越远,子女家庭对父母的财富转移概率越大,但在城镇却不存在这种情况。根据本文的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完善现有的养老政策与措施,积极建立社会养老模式;鼓励父母与子女间双向的经济支持与交流,积极支持家庭养老;促进公共教育、技能培训等有利于就业的政策,提高中老年人的自养能力;积极推行放开二胎的政策,可以适当给予二胎生育者一定补贴;提高职业院校的师资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图文】:
的关系类似,这里不再费述,这是因为教育往往通过提高个人技能、思维能力、逡逑社会关系等途径提高收入水平,从而教育水平较高的受访者,收入水平也往往逡逑较高,具体关系见图2-1。逡逑(3)户口类型、居住地区与代际财富转移的关系逡逑由表2-2可知,户口类型、居住地区与代际财富转移的关系相似,并且它逡逑们与代际财富转移的关系同收入与代际财富转移的关系相似。整体表现为:农逡逑14逡逑

的关系类似,这里不再费述,这是因为教育往往通过提高个人技能、思维能力、逡逑社会关系等途径提高收入水平,从而教育水平较高的受访者,收入水平也往往逡逑较高,,具体关系见图2-1。逡逑(3)户口类型、居住地区与代际财富转移的关系逡逑由表2-2可知,户口类型、居住地区与代际财富转移的关系相似,并且它逡逑们与代际财富转移的关系同收入与代际财富转移的关系相似。整体表现为:农逡逑14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义成;徐轶瑛;;论“财富转移的弱势效应”及对当前我国扩大内需的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06期
2 吴晓波;;转变发展方式 迎接广告的春天[J];广告人;2011年01期
3 张曙光;;中国正在发生三大财富转移[J];上海企业;2011年12期
4 徐康宁;;富人移民是社会转型现象[J];董事会;2012年02期
5 拜玉明;;七十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各种族间财富转移问题初析[J];印度支那;1989年04期
6 ;以退为进,恰和为21世纪作部署[J];珠江经济;1995年06期
7 王大可;;抓住财富转移的良机——洛史菲勒如何因石油而致富[J];成功营销;1999年03期
8 郑绍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财富的隐性转移[J];调研世界;2005年09期
9 丁启明,刘玉玲;产权应由个体拥有[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3期
10 方兴东;网络时代的财富转移[J];科技信息;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冯静;;论收入差距合理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冯静;;论收入差距合理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瑞旗;警惕隐蔽的财富转移[N];中国纺织报;2011年
2 冀实 房地产行业研究者;房价上涨中的财富转移[N];中国房地产报;2012年
3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刘尚希;缩小贫富差距不能仅从“收入”做文章[N];消费日报;2012年
4 李春才(作者单位:广东韩山师范学院);公平才有效率[N];发展导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王婷;金融风暴席卷 全球经济捱冬[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史蒂夫·圣安杰洛 覃维桓 译;加拿大枫叶金币销售创纪录[N];中国黄金报;2013年
7 《时代》周刊专栏作家 Rana Foroohar;市场能否得到政府首要重视?[N];华夏时报;2013年
8 本报评论员 李杏;移民数量不是问题的关键[N];长江日报;2014年
9 湖南文化学者 李道儒;解决贫困是进步文明重要标志[N];深圳特区报;2014年
10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王缉思;责任大国的全球角色[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新宇;价格水平的非预期变动对财富转移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5年
2 郭汝元;中国家庭财富代际转移的计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
2553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553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