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滨海盐地碱蓬C、N、P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07:00

  本文关键词:滨海盐地碱蓬C、N、P化学计量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滨海湿地位于海陆交互地带,受海洋和陆地共同作用,是脆弱的生态敏感区。盐地碱蓬(Suaeda salsa)植被是滨海滩涂主要植被类型之一,对于滨海滩涂营养物质的迁移、转换和吸收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并且是一些鸟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栖息地。盐地碱蓬可明显降低土壤含盐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其化学计量特征变化有助于了解滨海滩涂植被健康状况及它们与环境中养分的供求关系,对于促进海滨湿地的恢复、重建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在2010年的6月(生长期)、9月(成熟期)、11月(衰退期)分别对生长周期中的植物样品及土壤剖面样品进行了采集,通过统计检验、相关性分析等手段,从滨海盐地碱蓬的不同器官之间化学计量特征差异、叶片不同生长阶段化学计量特征时空动态、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植物之间的相关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滨海盐地碱蓬的化学计量特征,并对盐地碱蓬生长过程中营养限制因子作出判断,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滨海盐地碱蓬不同器官的C、N、P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C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茎、根、花、叶,N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花、叶、根、茎,而P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花、叶、根、茎;N、P含量在不同器官之间的高低情况表现一致。不同器官由于功能分化,导致结构各异,造成化学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性。 (2)相关性分析发现,茎、叶、花三者的C含量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根与叶、茎与叶的N含量之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四种器官的P含量之间普遍存在正相关关系。正相关关系主要体现了有机体的不同器官在吸收C、P元素过程中有协同效应,负相关表示N元素在不同器官的分配中存在竞争作用,也表明N元素相对匮乏。 (3)通过对化学计量比值的分析,对比已有的研究结果:N:P比大于16时,可以认为这个系统是受P限制的;当N:P比小于14时,这一生态系统被认为是受N限制的;在N:P比为14-16范围内,2种元素共同限制,得出根、茎、叶、花四种器官的N:P比均远小于10,表明滨海盐地碱蓬的生长很大程度受到N元素的限制。因此,在对盐地碱蓬种群进行保护和开发中,通过适量增施N肥,将会促进种群生产力的提高。 (4)叶片C含量在不同生长阶段差异性显著(p0.05),生长期最低,衰退期最高;叶片N含量在衰退期较生长期和成熟期显著性低;而叶片P含量在不同生长阶段较为稳定,无显著性差异。C:N、C:P在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内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而N:P则表现出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在盐地碱蓬三个不同的生长阶段,C:N和C:P与相应的N、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随着N、P的变化以对数方程的形式减小;N含量与P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体现了植物体内两营养元素含量需求变化的相对一致性。 (5)土壤的C、N、P等营养元素含量及相应的化学计量比值在垂直剖面上呈现的规律为:土壤表层的C含量较高,有富集现象,由上到下呈倒金字塔状分布;N含量呈现由0-10cm、10-20cm到20-30cm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整体上表现为梭形分布;P含量在土壤的三个层次中没有显著差别,呈圆柱状的分布。 (6)研究土壤与植物间化学计量特征的相关性,土壤中TC、TN与植物中的TC、TN具有动态变化相似性,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表明植物对两者的吸收过程相对独立,互相影响的程度较弱。土壤中的TP与植物中的TP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两者的P元素含量一致性较好,土壤P含量的提高有效增加了植物中的P含量。植物C:P与土壤TC、TN为正相关的协同效应,而与TP是负相关的关系。植物C:P比与土壤C:P比之间有正相关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营养输入和输出的比例相一致,说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关键词】:滨海湿地 盐生植被 化学计量比 生长期 器官 叶片 土壤养分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Q948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2
  • 第一章 前言12-21
  • 1.1 我国海滨湿地概况12-13
  • 1.2 滨海盐地碱蓬现状与作用13-14
  • 1.3 生态化学计量学及其研究现状14-21
  • 1.3.1 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概念14-15
  • 1.3.2 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15-18
  • 1.3.3 生态化学计量学国内外研究现状18-21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意义21-25
  • 2.1 本研究的意义21-22
  • 2.2 本研究的内容22
  • 2.3 技术路线22-23
  • 2.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3-24
  • 2.5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24-25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25-31
  • 3.1 研究区概况25
  • 3.2 研究方法25-31
  • 3.2.1 样地选择25-27
  • 3.2.2 试验与取样27
  • 3.2.3 样品测定27-29
  • 3.2.4 数据处理29-31
  • 第四章 滨海盐地碱蓬不同器官C、N、P化学计量特征31-39
  • 4.1 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特征31-33
  • 4.2 不同器官化学计量比值特征33-35
  • 4.3 C、N、P含量在不同器官之间的相关性分析35-36
  • 4.4 讨论36-39
  • 4.4.1 不同器官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36-37
  • 4.4.2 不同器官之间化学计量特征相关性分析37-39
  • 第五章 滨海盐地碱蓬不同生长阶段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39-45
  • 5.1 不同生长阶段叶片C、N、P元素含量39-40
  • 5.2 不同生长阶段叶片C、N、P化学计量比值特征40-41
  • 5.3 不同生长阶段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比间的相关关系41-42
  • 5.4 讨论42-45
  • 5.4.1 不同生长阶段盐地碱蓬叶片中C、N、P含量42-43
  • 5.4.2 不同生长阶段叶片化学计量比及相关性分析43-45
  • 第六章 土壤养分动态及与盐地碱蓬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相关性45-52
  • 6.1 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动态及化学计量特征45-46
  • 6.2 土壤养分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及化学计量比46-49
  • 6.3 土壤与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相关性研究49
  • 6.4 讨论49-52
  • 6.4.1 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动态49-50
  • 6.4.2 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的空间动态50-51
  • 6.4.3 土壤与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相关性分析51-52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52-55
  • 7.1 结论52-53
  • 7.2 展望53-55
  • 参考文献55-67
  • 附录67-68
  • 致谢68-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晓霞,郭洪海,孔令安;滨海盐渍地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盐分特性和肥力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1年01期

2 韩文轩;吴漪;汤璐瑛;陈雅涵;李利平;贺金生;方精云;;北京及周边地区植物叶的碳氮磷元素计量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8年04期

3 孙宇梅,赵进,周威,吴爱萍;我国盐生植物碱蓬开发的现状与前景[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沈永明,张忍顺,王艳红;互花米草盐沼潮沟地貌特征[J];地理研究;2003年04期

5 朱晓强,吴小根,王爱军,顾江卉,张建新;江苏射阳县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发展规划[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2期

6 张晓龙,李培英,李萍,徐兴永;中国滨海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J];海洋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7 孙丕喜;王波;张朝晖;王宗灵;夏滨;;莱州湾海水中营养盐分布与富营养化的关系[J];海洋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8 黄建军,王希华;浙江天童32种常绿阔叶树叶片的营养及结构特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9 任书杰;于贵瑞;陶波;王绍强;;中国东部南北样带654种植物叶片氮和磷的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2007年12期

10 彭晓彤,周怀阳;海岸带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评述[J];海洋通报;2002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滨海盐地碱蓬C、N、P化学计量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61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0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