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能源压力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03-22 11:08

  本文关键词: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能源压力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1世纪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迅猛而粗放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和依赖倍增,这给能源生产和供给带来巨大压力。由于产业结构和区位的异同,各省的能耗呈现空间异质和空间趋同;部分能耗通过空间效应来解释,可以改正传统能耗模型的估计偏差。采用能源消费总量作为环境压力的衡量指标,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将能源消费的空间效应纳入到STIRPAT模型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省域能源消费在空间上存在依赖性,人口、社会富裕度和第二产业比重与能源消费皆为正相关,随着人口、社会富裕度和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对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逐渐增加。适当地控制人口、社会倡导低碳生活以及节能降耗均能缓解能源压力,同时制定差异化的区域能源消费调控措施也很有必要。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能源消费 STIRPAT模型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074)资助
【分类号】:F224;F206
【正文快照】: 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对能源的需求。改革伊始,中国经济就表现出对包括能源在内的资源高消费和强依赖特点。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量巨大,对能源的生产和供给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能源问题一直都是学术界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长生;郭小东;简玉峰;;能源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方法的比较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2 王立猛;何康林;;基于STIRPAT模型的环境压力空间差异分析——以能源消费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3 张少华;陈浪南;;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行业面板数据[J];经济科学;2009年01期

4 赵进文;范继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5 吴巧生;陈亮;张炎涛;成金华;;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关系的再检验——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6 吴玉鸣;李建霞;;中国省域能源消费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7 王立猛;何康林;;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中国环境压力的时间差异——以1952—2003年能源消费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6年06期

8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严婷婷;;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分异与影响因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8年05期

9 张晓平;;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08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中民,程国栋;中国人口和富裕对环境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2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上)[J];节能与环保;2003年08期

3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下)[J];节能与环保;2003年09期

4 周鸿,林凌;中国工业能耗变动因素分析:1993—2002[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5 徐中民,程国栋,邱国玉;可持续性评价的ImPACTS等式[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6 张雷;;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7 马超群,储慧斌,李科,周四清;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误差校正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4年10期

8 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范英,张九天;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年12期

9 史丹;结构变动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11期

10 吴巧生,成金华,王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变动——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雪红;张意翔;;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理论月刊;2005年12期

2 齐志新;陈文颖;吴宗鑫;;工业轻重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2期

3 赵文艳;张存炳;李建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关系的再探讨: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比较[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7年12期

4 成艳;聂锐;;灰色预测模型GM(1,1)在江苏省能源消费量预测中的应用[J];网络财富;2009年05期

5 徐刚;潘祺志;;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及能源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6大产业部门的综列协整和PVECM模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6 蔡蓉粤;李想;;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09期

7 姜磊;季民河;;中国区域能源压力的空间差异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J];财经科学;2011年04期

8 马宏伟;王效华;何祖银;李静;;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16期

9 余祖松;许惠煌;;我国能源利用效益的计量经济模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刘映;张岐山;;能源消费的——时序神经网络预测模型[J];能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及结构(2004年)[A];2005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C];2005年

2 千怀遂;袁顺全;;气候对中国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人均化石燃料储量和能源消费量的国际比较(2004年)[A];2005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C];2005年

4 吴国华;张春玲;;基于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文启湘;赵杰;;陕西能源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研究[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6 林治柑;;福建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关系研究[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7 韩文琰;;地区经济发展与低碳建设中的冲突与协调——以北京为例[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文启湘;赵杰;;陕西能源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研究[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9 高世宪;;中国能源现状和发展战略[A];中国海洋油气国际峰会2006论文集[C];2006年

10 刘映;张岐山;;能源消费的——时序神经网络预测模型[A];福建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分会专刊[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杨;我市综合能源消费量增幅差异明显[N];晋中日报;2011年

2 记者 高立萍;“十二五”能源消费量难拍板[N];北京商报;2011年

3 冬文;我国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二[N];工人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康华 本报实习生 郭 春;正确看待我国能源消费量下降[N];经济日报;2002年

5 江西发改委;江西:四季度形势严峻多举措应对[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6 孙勇;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N];中国矿业报;2004年

7 通讯员 王凯;1~6月我市重点耗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达11.16%[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8 赵培玲 记者 潘热新;河南确保完成全年降耗任务[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9 省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处;节约能源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N];云南日报;2001年

10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 史丹;我国能源消费下降与经济增长无关[N];经济参考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兰翠;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政策建模与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徐广印;道路物流能源消耗系统分析及运行调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涛;基于环境约束的江苏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5 张晓萱;考虑环境约束的不确定性城市能源系统优化模型[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雷;江西省能源供需缺口预测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商凯;促进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碳税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胡习邦;重庆市虚拟水与水资源战略初探[D];重庆大学;2007年

4 黄智佳;云南省县域经济增长差异成因的空间统计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5 王轶军;基于空间相关的城市公共设施价值估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6 苏晋;福建省未来能源供需分析[D];福州大学;2005年

7 黄晓峰;区域经济空间集聚及其溢出效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孙群;全国能源需求问题预测的若干方法及其比较[D];安徽大学;2010年

9 路凯;山西省社会领域节能战略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10 悦彩;交通运输节能问题的初步探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能源压力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61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5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