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部窄叶鲜卑花灌丛植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19:19
本文关键词:青藏高原东部窄叶鲜卑花灌丛植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被誉为地球的“第三极”。在青藏高原上分布着中国极为重要的灌丛植被,其分布面积较广。窄叶鲜卑花灌丛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山灌丛中特有的、具有代表性的物种。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来布设样地,在青藏高原东部选取了16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窄叶鲜卑花灌丛生态系统的样地,分别采集生态系统不同组分的样品,分析了样品碳(C)、氮(N)、磷(P)含量及其计量特征。通过对青藏高原东部窄叶鲜卑花灌丛植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青藏高原东部窄叶鲜卑花灌丛样地土壤表层(0-10 cm)C、N、P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73.27±20.25 g.kg-1、6.27±1.8 g.kg-1和1.13±0.25 g.kg-1,该灌丛土壤C、N、P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即都呈现出“倒金字塔”型,但各自减少的程度不一;C、N含量的变异系数总体上随土层加深而增大,P含量的变异系数相对稳定;土壤中C、N之间的相关耦合性和线性拟合程度均高于C、P和N、P。窄叶鲜卑花灌丛土壤表层(0-10 cm)C:N、C:P和N:P的均值分别为10.88±0.87、59.49±18.64和5.49±1.84,C:N在不同土层间的分布相对稳定,C:P和N:P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N、C:P和N:P的变异系数随着土层加深而增加,空间变异性表现为:C:NN:PC:P,土壤C、N、P的空间分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C:N、C:P和N:P的空间分布特征。该研究区域草本层植物地上部分C、N、P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47.72-433.32 g.kg-1、12.98-30.31 g.kg-1、1.06-2.88 g.kg-1,平均值分别为364.48g.kg-1、16.74 g.kg-1、1.78 g.kg-1,变异系数分别为15.94%、26.04%、30.47%;草本植物地下部分C、N、P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53.03-419.55 g.kg-1、3.30-14.93g.kg-1、0.64-2.44 g.kg-1,平均值分别为282.46 g.kg-1、9.96 g.kg-1、1.25 g.kg-1,变异系数分别为32.27%、28.04%、37.12%。草本植物地上部分C、N、P含量大于地下部分,C、N、P含量的变异系数却是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草本植物地上部分C:N、N:P、C:P平均值分别为22.52、9.96、226.91,变异系数分别为20.91%、27.31%、39.21%;草本植物地下部分C:N、N:P、C:P平均值分别为30.22、8.83、271.17,变异系数分别为38.25%、32.39%、57.63%。草本植物地上部分C:N和C:P平均值小于地下部分,而N:P则是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C:N、N:P、C:P的变异系数是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窄叶鲜卑花灌木不同器官中C、N、P的含量分别表现为茎杆(495.07 g.kg-1)当年小枝(483.37g.kg-1)果(480.35 g.kg-1)根(468.47 g.kg-1)叶(466.33g.kg-1),叶(22.27 g.kg-1)果(19.74g.kg-1)当年小枝(7.98g.kg-1)茎杆(4.54 g.kg-1)根(4.00g.kg-1),果(2.85 g.kg-1)叶(1.92 g.kg-1)当年小枝(0.96 g.kg-1)根(0.52g.kg-1)茎杆(0.45 g.kg-1)。窄叶鲜卑花灌木各器官中C含量较高且相对稳定,其变异系数范围为1.71%-4.44%,N、P含量较低且变异系数较大,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14.49%-25.50%和11.46%-46.15%,N、P在根部的变异系数最大。N:P在不同器官中的范围为7.12-12.41,其值相对稳定。窄叶鲜卑花灌木不同器官中C、N、P计量特征及其分配与该器官所执行的功能和所处的生长期密切相关;该灌木不同器官C、N、P计量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内稳态理论和生长速率理论。窄叶鲜卑花灌木中C与N、P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草本植物中C与N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性,C与P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对C、N、P协同利用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青藏高原东部窄叶鲜卑花灌丛土壤肥沃,窄叶鲜卑花灌木叶片C、N、P浓度含量较高,使用土壤和灌木叶片N:P指标分析该物种养分限制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故可得用化学计量比的方法在肥沃的土壤和物种水平判断养分限制性情况理应谨慎。在本研究区域中,灌木植物对C吸收和储存能力高于草本植物。
【关键词】:窄叶鲜卑花 生态化学计量学 青藏高原 植物 土壤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94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引言11-18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选题意义12-13
- 1.2 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现状13-16
- 1.2.1 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概念13
- 1.2.2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现状13-14
- 1.2.3 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现状14-15
- 1.2.4 植物-土壤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15-16
- 1.2.5 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应用16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6-18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研究创新点17-18
-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18-22
- 2.1 研究区域概况18
- 2.2 研究方法18-21
- 2.2.1 样品采集18-20
- 2.2.2 样品处理和测定20
- 2.2.3 数据统计分析20-21
- 2.3 技术路线21-22
- 第3章 灌丛生态系统不同组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22-38
- 3.1 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22-27
- 3.1.1 不同土层C、N、P含量及分布特征22-23
- 3.1.2 不同土层C、N、P比值特征23-24
- 3.1.3 土壤C、N、P含量的相关性分析24-25
- 3.1.4 结果讨论25-27
- 3.2 草本层地上和地下部分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27-31
- 3.2.1 地上和地下部分C、N、P含量及分布特征27-28
- 3.2.2 地上和地下部分C、N、P比值特征28-29
- 3.2.3 草本植物C、N、P含量及其比值间的相关性分析29-30
- 3.2.4 结果讨论30-31
- 3.3 灌木层优势种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31-38
- 3.3.1 窄叶鲜卑花不同器官C、N、P含量及分配特征31-32
- 3.3.2 窄叶鲜卑花不同器官C、N、P比值特征32-33
- 3.3.3 窄叶鲜卑花C、N、P含量及其比值间的相关性分析33-34
- 3.3.4 窄叶鲜卑花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养分分析34-35
- 3.3.5 结果讨论35-38
- 第4章 灌木-草本-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比较38-43
- 4.1 C、N、P在灌木-草本-土壤中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38-40
- 4.1.1 C、N、P含量在灌木-草本-土壤中的分配特征38-39
- 4.1.2 C、N、P比值在灌木-草本-土壤中的计量特征39
- 4.1.3 结果讨论39-40
- 4.2 组分间C、N、P生态化学计量的相关性分析40-43
- 4.2.1 组分间C、N、P生态化学计量的相关性分析40-41
- 4.2.4 结果讨论41-43
- 结论43-45
- 1 主要结论43-44
- 2 研究展望44-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5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51-52
- 附录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媛;梁国兴;王彩芳;何兰;;窄叶鲜卑花化学成分研究(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2 段义忠;张得钧;高庆波;张发起;李印虎;陈世龙;;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nrDNA ITS和cpDNA trnL-F序列分子进化特点的分析[J];植物研究;2010年02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付鹏程;高庆波;张发起;邢睿;Gulzar Khan;张金华;王久利;刘海瑞;陈世龙;;青藏高原地区两种鲜卑花的比较谱系地理学研究[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分会场:系统与进化植物学[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贺合亮;青藏高原东部窄叶鲜卑花灌丛植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2 陶婷婷;窄叶鲜卑花的化学成分及质量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青藏高原东部窄叶鲜卑花灌丛植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64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