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间流动性风险的计量与管理
发布时间:2017-03-27 00:01
本文关键词:日间流动性风险的计量与管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使得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问题成为了学术界和监管层最为关心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在“完善金融调控机制”这一部分中明确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评估体系和处置机制”。伴随着货币、银行业以及中央银行的演进,支付系统(尤其是银行间支付结算系统)已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整个金融系统的核心体系。而大额支付系统作为银行间资金转账的主要渠道和系统重要性支付系统,一直是资金周转的主要通道和金融监管的主要对象。中国人民银行在《关于中国支付体系发展(2011-2015年)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安全、高效的支付体系不仅有利于密切各金融市场有机联系”,“而且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坚定社会公众对货币及其转移机制的信心”。 大额支付系统所具备的“流动性饥渴”特征是其主要的流动性风险来源,而参与者的连接性及重要性又决定了其流动性风险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造成灾难性的结果。因而,随着大额支付系统处理的交易规模的扩大,其流动性风险日益不容忽视。而长期以来,大额支付系统被视为一个计算机系统,而不是一个复杂的金融系统,其监管也没有引起监管层和理论研究者的重视。2013年4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日间流动性管理的监管工具》,对商业银行日间流动性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识别和监管工具,这些工具只是从一个方面提供了商业银行日间流动性风险的部分量化信息,而并没有提出日间流动性风险计量和管理的整体框架,也还远没有形成完整的监管体系。 2010年底以来,中国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问题日益突出,反映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波动率大幅增加,尤其是2013年6月的“钱荒”更是一度将银行间隔夜拆放利率推高到惊人的13.44%。一时间,国内银行是否会出现严重的支付违约、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是否已经出现问题、支付违约是否会导致系统性风险、中央银行是否应该以及应该如何进行流动性救助等问题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而目前,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和实务部门尚未就日间流动性风险问题提出系统性的监管和管理方案。正因为如此,也使得日间流动性的计量和管理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基于大额支付系统现实交易数据基础上,通过仿真模拟方法构建我国大额支付系统参与者支付流网络结构,获得大额支付系统参与者500天共2610万笔交易数据,随后定义了参与者日间支付相对流动性上限,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我们发现与参与者单笔支付金额的对数正态分布不同的是,相对流动性上限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右尾分布特征,为研究相对流动性水平右尾分布的影响因素,本文进行了计量回归分析,回归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对流动性上限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解释。为进一步避免不同参与者之间流动性水平的个体差异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及探究影响日间流动性上限分布均值的因素,本文使用绝对流动性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参与者流动性水平下限的差异对流动性水平上限分布的均值具有较强的解释意义,而反应参与者对外支付规模、流入流出单笔金额之比及流入流出支付笔数之比水平的指标则能够很好地说明流动性水平上限的右尾分布特征,最后通过对特定日间流动性监管工具有效性的测试发现,系统存在外部效应,进一步说明了基于个体的微观审慎监管由于没有充分考虑系统效应,可能不仅不能保证整体监管的有效性,也无法保证个体监管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监管动态进行了综述,并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简要评价。 第二章大额支付系统及其流动性管理,首先介绍了大额支付系统由延时净额结算向实时全额结算的转变及我国大额支付系统的转变过程,阐述了当前实施全额结算系统“流动性饥渴”特征;接着本文对单个参与者流动性的度量方法进行了概括,并对本文日间流动性风险的整体水平进行了模型描述。 第三章基于大额支付系统仿真模拟设置,交代了仿真模拟了数据来源和模型设置。本章通过仿真模拟获得了大额支付系统参与者500天共计2610万笔交易数据,为下文的分析打下了基础。 第四章银行日间流动性风险的计量分析,首先对参与者相对日间流动性水平上限RUBLit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RUBLi的分布类似于对数正态分布,呈现出很长的右尾,且多数RUBLi都取值于靠近0,即系统要实现所有支付指令的实时结算,并不需要大量的日间流动性,系统内的流动性循环能支撑起大部分实时结算要求,但当RUBLi取极端值时,参与者需要相对较高的流动性水平才能满足系统实时结算需求。随后,采用计量回归模型对参与者日间流动性水平上限右尾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反映参与者对外支付总额、参与者流入流出单笔金额差异和参与者流入流出支付笔数差异的指标能够很好的解释相对日间流动性上限的右尾分布。本章的后半部分结合金融风险管理中VaR的定义和应用,在VaR框架内,对绝对日间流动性水平上限的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与相对日间流动性水平的对比,发现绝对日间流动性水平上限不仅在右尾分布上体现出更大的个体差异,同一参与者在这两个分布上的差异也很明显,于是本章引入参与者日间流动性水平下限进行计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支付网络中流出支付规模越大、流入支付规模越小的参与者不管是从平均意义上还是从高置信区间的风险管理意义上看,都需要更大规模的流动性来实现日间实时结算。同时,在流出支付的相对笔数较少、相对单笔金额较低时,参与者也倾向于需要更多的流动性来确保实现日间实时结算。 第五章日间流动性监管的压力测试,对基于个体的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结合巴塞尔委员会提供的日间流动性监管工具和场景,在VaR监管框架下,选取置信水平分别为0.5、0.6、0.7、0.8、0.9、0.95、0.99和1共8个场景,在每个场景下,每个参与者都按照该置信水平下各自的VaR值来设置内部静态流动性水平,然后对其系统性结果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系统存在外部效应,而基于个体的微观审慎监管由于没有充分考虑系统效应,可能不仅不能保证整体监管的有效性,也无法保证个体监管的有效性。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本文的通过数学建模和仿真模拟法解决了数据获取难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系统参与者满足日间实时结算所需的相对和绝对流动性水平上限,并通过计量回归分析了影响参与者日间流动性需求的因素,结合巴塞尔委员会2013年4月发布的《日间流动性管理的监管工具》中所提出的监管指标和压力场景,对一定条件下监管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测试,本文所构建的日间流动性VaR框架对于加强日间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与监管、弥补现有国际监管工具的不足有着显著的意义。
【关键词】:大额支付系统 银行 日间流动性风险 风险价值(VaR) 压力测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s8-12
- 1 绪论12-25
- 1.1 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12-15
- 1.2 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15-21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15-19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9-21
- 1.2.3 对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价21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21-23
- 1.4 本文创新之处及存在的不足23-25
- 2. 大额支付系统及其流动性风险管理25-38
- 2.1 大额支付系统概述25-28
- 2.1.1 中国大额支付系统的发展历程25-27
- 2.1.2 大额支付系统的延迟净额与实施全额结算形式27-28
- 2.2 大额支付系统日间流动性管理28-38
- 2.2.1 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概述28-29
- 2.2.2 日间流动性风险的国际金融监管动态29-32
- 2.2.3 日间流动性风险的模型描述32-38
- 3. 基于中国大额支付系统的仿真模拟设计38-42
- 3.1 数据获取和模拟设置38-39
- 3.2 仿真模拟结果39-42
- 4. 银行日间流动性风险的计量分析42-49
- 4.1 相对流动性水平上限的分布研究42-45
- 4.2 绝对流动性水平上限的研究45-49
- 5. 日间流动性监管工具的压力测试研究49-55
- 5.1 日间流动性监管工具与日间流动性VaR监管框架49-50
- 5.2 日间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设置50-51
- 5.3 压力测试结果分析51-55
- 6. 总结与展望55-57
- 参考文献57-61
- 附录61-68
- 致谢68-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牧;何翔慧;;大额支付系统中的系统风险及其决定因素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巴曙松;尚航飞;朱元倩;;巴塞尔协议Ⅲ流动性监管新规及其影响[J];南方金融;2013年05期
3 巴曙松;王凤娇;孔颜;;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方法比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马君潞;范小云;曹元涛;;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及其系统性特征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5 梁静;;我国大额支付系统流动性管理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年01期
6 黄聪;贾彦东;;金融网络视角下的宏观审慎管理——基于银行间支付结算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0年04期
7 童牧;何奕;;复杂金融网络中的系统性风险与流动性救助——基于中国大额支付系统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09期
8 万阳松;陈忠;陈晓荣;;复杂银行网络的宏观结构模型及其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9 宋逢明,谭慧;VaR模型中流动性风险的度量[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10 张敏;魏先华;潘松;宋洋;陈敏;;中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参与者的流动性管理[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年08期
本文关键词:日间流动性风险的计量与管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69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