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公允价值计量对利益相关者决策的影响探讨

发布时间:2017-03-27 21:08

  本文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对利益相关者决策的影响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2006年FASB的157号准则的发布,全面地将公允价值计量推上了会计计量的舞台,公允价值很有可能取代历史成本,成为未来价值计量的主要属性同年,我国在新制定的会计准则中,也全面地对公允价值进行了应用,但是由于市场的不够成熟,估价技术的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公允价值的计量在实务中的应用显得不够规范,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国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问题上也曾付出过沉重的代价,在本次出台的新准则中,总共涉及17项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这会对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又会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否会成为某些别有用心的企业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的工具?又是否会成为某些利益相关者谋取私利的工具,而损害另一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些都将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与研究的焦点 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在查阅前人对于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的研究情况的基础上,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公允价值计量会对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会对市场的各个参与者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本文对于前人在利益相关者以及公允价值计量上所做出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管理者和债权人,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雇员供应商等重点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主要相关者利益以及决策的影响,哪些利益相关者可能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来谋取私利,或哪些利益相关者可能因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应用而利益受损;从可能引起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如何在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诉求之间,寻找平衡点,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使得公允价值能够真正发挥如实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具有高度相关性会计信息的功能本文主要采用的是规范研究的方法,首先介绍了有关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以及利益相关者的相关理论,之后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分为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来进行探讨对于主要利益相关者,结合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有关公允价值的规定,来说明公允价值计量对他们所造成的影响,在分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有关决策的建议 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情况下,,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讨论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利益相关者的重大影响,分类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各利益相关者决策的影响因为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立场与利益诉求都不同,决定了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他们的影响也有利有弊,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就公允价值计量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差异影响的角度而言,得出以下结论:对于股东而言,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但是却极大地增加了受托责任契约的监督成本;对于管理者而言,公允价值计量增强了管理者对于风险控制管理的要求,但却使得管理者利用准则漏洞谋取私利变得容易;对于债权人而言,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债权人对于债权的风险控制能力,但却降低了了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利用信息优势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难度;而对于政府部门为代表的其他利益相关者而言,对于政府而言,公允价值计量主要意味着税收政策也面临着挑战,而对于雇员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公允价值计量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分析了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影响的前提下,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提出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此外,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入手,我们分析由于公允价值计量而导致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从协调矛盾的角度出发,提出我们应提高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信息质量,使得公允价值计量能够真实公允的反映资产以及负债的实际价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公允价值计量而产生的利益冲突同时,股东管理者债权人应加强互相之间的监管
【关键词】:公允价值 计量 利益相关者 决策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33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0 引言11-23
  •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4
  • 0.2 国内外主要文献综述14-20
  • 0.2.1 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14-16
  • 0.2.2 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文献回顾16-20
  • 0.2.3 关于公允价值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20
  • 0.3 研究内容和方法20
  • 0.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20-22
  • 0.5 本文框架22-23
  • 1 公允价值计量与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23-33
  • 1.1 公允价值相关理论23-27
  • 1.1.1 公允价值的概念和本质23
  • 1.1.2 公允价值计量的产生和发展23-24
  • 1.1.3 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理论基础24-26
  • 1.1.4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难题26-27
  • 1.2 利益相关者理论27-29
  • 1.2.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起源及其关键论点27
  • 1.2.2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27-28
  • 1.2.3 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基础28-29
  • 1.3 公允价值计量在准则中的应用29-33
  • 1.3.1 公允价值计量在美国准则中的应用29-30
  • 1.3.2 公允价值计量在国际准则中的应用30-31
  • 1.3.3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新准则中的应用31-33
  • 2 公允价值计量对股东决策的影响33-39
  • 2.1 公允价值计量对于股东权益影响较大的有关科目33-35
  • 2.1.1 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准则中的应用及对当前损益的影响33
  • 2.1.2 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的应用及对当前损益的影响33-34
  • 2.1.3 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准则中的应用及对当前损益的影响34-35
  • 2.1.4 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应用及对当前损益的影响2235
  • 2.2 公允价值计量对股东权益及决策的影响35-36
  • 2.3 公允价值计量可能造成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冲突的协调36-39
  • 3 公允价值计量对管理者决策的影响39-45
  • 3.1 公允价值计量对管理者决策的影响39-40
  • 3.1.1 公允价值计量对管理者的有利影响39
  • 3.1.2 公允价值计量对管理者的不利影响39-40
  • 3.2 实例探讨管理者可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制造会计舞弊的可能性40-43
  • 3.3 公允价值计量可能造成管理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冲突的协调43-45
  • 4 公允价值计量对债权人决策的影响45-48
  • 4.1 公允价值计量对债权人决策的影响45-46
  • 4.1.1 公允价值计量对债权人的有利影响45
  • 4.1.2 公允价值计量对债权人的不利影响45-46
  • 4.2 公允价值计量可能造成债权人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冲突的协调46-48
  • 5 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决策的影响48-50
  • 5.1 对政府决策的影响48
  • 5.2 对雇员决策的影响48-49
  • 5.3 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决策的影响49-50
  • 结论与展望50-51
  • 参考文献51-54
  • 后记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学;蔡建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环境及范围研究[J];财会通讯;2009年03期

2 杨德伟;杨大凤;吴志超;;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公允价值计量分析[J];财会通讯;2009年03期

3 万美;刘小丽;龙柏秋;;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公允价值思考[J];财会通讯;2009年09期

4 常勋;公允价值计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4年01期

5 曹越;;产权会计发展的必然:公允价值计量[J];财会月刊;2006年34期

6 任世驰,陈炳辉;公允价值会计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7 罗胜强;;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8 张劲松;苑士威;;公允价值应用对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影响[J];北方经贸;2009年02期

9 王建成;胡振国;;公允价值会计与利益相关者行为[J];管理世界;2006年04期

10 葛家澍;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J];上海会计;200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彩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影响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对利益相关者决策的影响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71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f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