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计量建筑“用热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热计量建筑“用热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采暖热计量技术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研究热计量建筑中人的用热模式和未来用热趋势对于我国广泛推进热计量工作、实现供热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定义了用热模式的概念。其次基于供暖房间的热平衡理论对工作模式用热的室温变化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对不同采暖方式的热计量建筑的典型位置用户进行不同用热模式的试验测试,结果显示:不同采暖方式下工作模式用热室温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升温期和降温期的变化速率存在差别;在采暖初末寒期,散热器采暖方式的用户采用工作模式用热时,,温控阀关闭期间平均温降不超过1℃,地板采暖方式下温降不超过0.5℃;而理论计算条件下散热器采暖方式的温降值在1-2℃之间,地板采暖的温降值不超过1℃;相比于固定模式用热,散热器采暖方式下工作模式用热时用户端可节省18%~28%的日耗热量,地板采暖方式下可节省近20%-26%,越靠近建筑中间位置的用户采用工作模式用热的节能效果越显著。所以基于工作模式的室温和耗热量规律,这种用热模式对于白天家里有人的情况也是适用的。 利用DeST-h对寒冷地区热计量建筑采暖季工作模式用热规律和可行性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高寒期工作模式用热的节能效果不显著,对此综合室内舒适性、建筑蓄热性,划分出各典型位置用户可采用工作模式的室外空气日平均温度的界限值,二、三步节能建筑中典型位置用户以相应限值为参考选择工作模式用热时,全年累计耗热量的节省比例分别在14%~20%和18%~25%之间,全楼依据划分标准选择工作模式用热的用户越多全年累计耗热量越小,二、三步节能建筑的节能率最高可分别达到19%和22%,最后模拟分析了户间传热对工作模式用热的影响。 利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热计量用户节热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节能习惯、经济因素、关注度和政策因素是节热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年龄在中年阶段或经济收入为中低水平的热用户实施节热行为相对较好。最后根据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给出了促进用户节热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热计量建筑 用热模式 工作模式 阶段划分 节热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8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符号说明11-12
- 第一章 绪论12-22
- 1.1 课题研究背景12-14
- 1.1.1 热计量建筑热负荷影响因素12-13
- 1.1.2 热计量建筑热负荷特性13
- 1.1.3 热计量建筑能耗现状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9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4-16
- 1.2.1.1 热计量研究现状14-16
- 1.2.1.2 用热模式研究现状16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6-18
- 1.2.2.1 热计量研究现状16-17
- 1.2.2.2 用热模式研究现状17-18
- 1.2.3 存在问题18-19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9-22
- 1.3.1 研究内容19-20
- 1.3.2 技术路线20-22
- 第二章 热计量建筑“用热模式”含义22-28
- 2.1 用热模式概念与内涵22-23
- 2.1.1 用热模式的概念22-23
- 2.1.2 用热模式的涵盖内容23
- 2.2 热计量建筑的室温设定23-26
- 2.2.1 热计量建筑室内设计温度24
- 2.2.2 热计量用户室温设定调查24-25
- 2.2.3 热用户的热舒适与热适应性25-26
- 2.3 热计量建筑中的用热模式26-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热计量建筑“用热模式”研究理论基础28-36
- 3.1 供暖房间的热平衡理论28-32
- 3.1.1 供暖系统连续运行时房间的热平衡28-29
- 3.1.2 供暖系统间歇运行时房间的热平衡29
- 3.1.3 房间的蓄热量29-32
- 3.1.3.1 外围护结构热容量29-31
- 3.1.3.2 内围护结构热容量31
- 3.1.3.3 室内家具的热容量31
- 3.1.3.4 室内空气的热容量31-32
- 3.2 工作模式用热室温变化的理论分析32-35
- 3.2.1 温控阀门关闭后室温变化规律32-33
- 3.2.2 温控阀门开启后室温变化规律33-34
- 3.2.3 工作模式用热室温变化规律34-35
- 3.3 本章小结35-36
- 第四章 热计量建筑“用热模式”试验研究36-56
- 4.1 试验方案36-41
- 4.1.1 试验准备36-37
- 4.1.1.1 典型热计量建筑确定36-37
- 4.1.1.2 典型位置用户确定37
- 4.1.2 主要试验仪器37-39
- 4.1.3 试验过程39-41
- 4.2 试验结果分析41-54
- 4.2.1 典型位置不同用热模式室温变化规律41-46
- 4.2.1.1 固定模式室温变化分析41-43
- 4.2.1.2 工作模式室温变化分析43-46
- 4.2.2 典型位置不同用热模式下耗热量变化规律46-54
- 4.2.2.1 固定模式用热耗热量分析46-48
- 4.2.2.2 工作模式用热耗热量分析48-49
- 4.2.2.3 随机模式用热耗热量分析49-50
- 4.2.2.4 不同用热模式耗热量对比分析50-52
- 4.2.2.5 关闭时间对耗热量的影响分析52-53
- 4.2.2.6 工作模式用热的户间传热分析53-54
- 4.3 本章小结54-56
- 第五章 热计量建筑工作模式用热模拟研究56-78
- 5.1 典型建筑模型建立56-60
- 5.1.1 建筑模型介绍56-57
- 5.1.2 模拟参数设置57-60
- 5.2 工作模式用热室温规律模拟分析60-66
- 5.2.1 典型位置用户初末寒期室温规律分析60-64
- 5.2.1.1 典型位置室温对比分析60-61
- 5.2.1.2 散热器采暖室温试验与模拟分析61-62
- 5.2.1.3 地板采暖室温试验与模拟分析62-63
- 5.2.1.4 两种采暖方式模拟结果对比分析63-64
- 5.2.2 典型位置用户高寒期室温规律分析64-65
- 5.2.3 采暖季工作模式用热室温规律总结65-66
- 5.3 工作模式用热热负荷模拟分析66-69
- 5.3.1 典型位置用户初末寒期逐时热负荷分析67
- 5.3.2 典型位置用户高寒期逐时热负荷分析67-68
- 5.3.3 典型位置用户全年累计耗热量分析68-69
- 5.4 工作模式用热可行性阶段划分69-71
- 5.5 复合用热模式下建筑的节能率分析71-72
- 5.6 户间传热对工作模式用热的影响分析72-75
- 5.6.1 邻室用热方式模拟设置72-73
- 5.6.2 户间传热对工作模式用热室温的影响73-74
- 5.6.3 户间传热对工作模式用热耗热量影响74-75
- 5.7 本章小结75-78
- 第六章 热计量用户节热行为研究78-96
- 6.1 节热行为及影响因素78-82
- 6.1.1 节热行为78-79
- 6.1.2 节热行为的影响因素79-82
- 6.1.2.1 节热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79
- 6.1.2.2 节热行为的影响因素79-82
- 6.2 节热行为影响因素调查与问卷设计82-84
- 6.2.1 调查过程82-84
- 6.2.1.1 准备阶段82
- 6.2.1.2 调查阶段82-83
- 6.2.1.3 研究假设与正式问卷设计83
- 6.2.1.4 问卷调查和数据处理83-84
- 6.3 节热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84-94
- 6.3.1 基本数据统计结果84-85
- 6.3.2 节热行为统计分析85-86
- 6.3.3 节热行为的相关性分析86
- 6.3.4 节热行为的回归分析86-88
- 6.3.5 节热行为的差异性分析88-92
- 6.3.5.1 建筑环境因素88-90
- 6.3.5.2 个人特征因素90-92
- 6.3.6 节热行为现状总结92-93
- 6.3.7 促进节热行为的对策与建议93-94
- 6.4 本章小结94-96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96-98
- 7.1 结论96-97
- 7.2 展望97-98
- 参考文献98-102
- 附录 A102-104
- 附录 B104-106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106-108
- 致谢10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歆弘;;城市居民居住节能行为与意识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12年03期
2 崔明辉;贾立斌;吴雅琴;;分户热计量系统中室内温度的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罗雪莹;王随林;董福麟;;国外供热计量技术发展应用状况分析[J];建筑节能;2010年08期
4 李庆红;李良;李志军;马曙晓;;河北省第三阶段节能标准研究[J];工业建筑;2008年06期
5 岳婷;龙如银;戈双武;;江苏省城市居民节能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基于扎根理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Rainer Kordes(孔容);;德中供热改革之比较[J];城市住宅;2008年11期
7 符轩;;丹麦供热节能模式值得借鉴[J];北京房地产;2008年01期
8 于瑾,方修睦;欧洲采暖热计量述评[J];节能;2005年05期
9 简毅文,江亿;住宅房间空调器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专刊);2005年06期
10 辛坦;;丹麦热计量改革经验概要[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2009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春华;热计量建筑用热模式与耗热量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曹彬;气候与建筑环境对人体热适应性的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热计量建筑“用热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78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