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渤海油田J3井区缔合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先导性矿场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6 09:55
【摘要】:目前聚合物驱在我国陆上的某些油田已经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海上油田的聚合物驱仍处于起步阶段。要把聚合物驱技术应用于海上油田,就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大井距、地下原油高粘度、油层有效厚度大;海上缺乏淡水、生产平台空间狭小,使用寿命有限等。只要所使用的聚合物具备这些优良性能(具有高效增粘性、理想的抗温抗盐以及抗剪切性和良好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具有快速溶解的特性),那么就有可能在海上油田开展聚合物驱。 本文根据海上油田的特点,选用了具有理想驱油性能的缔合聚合物作为聚合物驱油剂。渤海油田J3井区的油藏条件下对缔合聚合物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缔合聚合物在J3井区油藏实际条件下,具有理想的驱油效果。在室内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开展缔合聚合物驱数值模拟段塞优化设计研究。根据模拟结果的优选,推荐出最佳的缔合聚合物驱注入方案为:前置段塞3000mg/L,段塞大小0.012PV;主段塞1750mg/L,段塞大小0.25PV。这个方案可以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原油采收率9.207%OOIP,增加的原油量为54279t,吨聚合物增油量为128.8t/t,综合指标为1185.9。此外,对优选出的聚合物驱方案进行初步的技术经济评价。结果表明,在渤海油田J3井区开展缔合聚合物驱是经济有效的。在矿场应用中,由于J3井出砂停产而导致见效时间晚于数值模拟时间,而笼统注入使得实际动用油层厚度只有总厚度的14.67%,导致波及体积较小。目前矿场试验仍在继续进行当中,试验区的综合含水已由注聚前的57%降到目前的48%,产油量从367t/d增加到417t/d。初步的试验结果显示,缔合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先导性矿场试验是成功的,具有明显的增油降水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总体上看,这为海上油田在未来大规模进行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提供可靠的技术经济依据,也为海上大井距离、厚油层、高粘度原油的油田开展早期注聚探索出一条可行的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E357.46
【图文】:

照片,缔合聚合物,空间网状结构,荧光显微镜


吞?J井区缔合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先导性矿场试验研究酞胺的也不同。图1一1缔合聚合物分子在溶液形成的网状结构图1一2荧光显微镜、sME照片观测缔合聚合物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实验结果(样品18一75一2)可见,由于分子间疏水基团产生了非离子键的缔合作用,使得聚合物在溶液中形成巨大空间多级网络结构。因而即使缔合聚合物在较低分子量(500一1000XI扩)和较低浓度(600一1500mg/L)下仍然有很高的粘度,而不是像一般普通部份水解聚丙烯酞胺那样,仅靠增大单个分子在溶液的流体力学尺寸来实现增粘。1.3.3缔合聚合物的抗温抗盐机理及应用前景从经典的高分子物理化学理论看,不仅溶液中的单个聚合物链水化后形成的水动力学体积对溶液粘度有贡献(非结构粘度几非。)。从而可以认为,聚合物溶液的表观粘度是由非结构粘度和结构粘度两部分的迭加,即几,一几纳+几非纳。显然,所有影响分子间缔合作用程度的因素例如水中的矿化度及组成、温度以及剪切作用等都将影响缔合聚合物溶液的物化性质包括表观粘度的大小以及流变学性质、渗流特点等。但是

曲线,井动态,曲线,注聚


图5.71^3井动态曲线23J井组示踪剂监测了对比注聚前后注入驱替液在油层中的运移情况,在注聚前和注聚半年后进剂的监测试验。.1示踪剂监测注聚开始之前,注入水在油层中的推进速度比较快,前缘水线推进速度最快可d,最小也达到了21.货可d,这说明在注聚前,注入水主要沿油层中的高渗透层井,而那些渗透率低的部位没有受到注入水的波及;在注聚开始后所监测到出情况显示,聚合物段塞在油层中的推进速度大大减缓,前缘最大的推进速度3n岁d,最小的只有.26双叮d,差不多只有注聚前的1/10,这说明聚合物的注入的流动阻力加大了,对高渗透层及大孔道起到了封堵作用,液流方向发生了。可以看出,经过缔合聚合物驱后,该井组地下水驱状况己发生明显变化,地明显改善,油层波及体积有了明显提高,证明这次3J井缔合聚合物可以明显,,。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茹森;郭拥军;周薇;杨爱武;;疏水缔合聚合物流变学测量方法研究I:稳态剪切黏度[J];石油钻采工艺;201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顺华;非均质油藏聚驱受效规律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05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805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7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