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陕西省森林生态系统乔灌草叶片与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

发布时间:2017-04-01 16:13

  本文关键词:陕西省森林生态系统乔灌草叶片与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陕西省森林生态系统121个样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4个层次的C、N、P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变异性,探讨了各层次间及其与地理因子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并将陕西省森林生态系统按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区域进行划分,研究不同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各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及不同类型乔木(常绿、落叶树种)叶片与凋落物C、N、P含量及其比值的异同;分析比较陕西省不同科(刺槐、辽东栎、油松)及不同栎类(辽东栎、栓皮栎、麻栎)乔木叶片和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纬度、经度、海拔、年均温度和年降水等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异同,以期丰富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C、N、P化学计量特征数据库,为更合理的管理陕西省植物资源提供资料,并为认识陕西省主要森林树种养分限制状况和制定合理的植被管理和恢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中,乔叶C、N含量最高,草叶P含量最高,凋落物C、N、P含量均最低。乔叶、灌叶、草叶N:P比值差异不显著,但均与凋落物N:P比值差异显著,表明不同生活型活体植物叶片N:P比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林下草本比灌木与乔木C、N、P含量及其比值具有更好的相关性,表明林下植被中草本层有更强的竞争力。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灌叶与纬度关系最紧密,草叶与经度关系最紧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各地理因子对草叶的影响大小表现为经度纬度海拔,对乔叶、灌叶、凋落物的影响大小表现为纬度经度海拔,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活策略,有助于更好地分配森林群落中的各种资源。2)常绿树种叶片C、N、P含量的范围均小于落叶树种叶片。三大区域均表现为乔木层C含量最高,表明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固碳能力最强;乔灌草叶片和凋落物C含量均表现为陕南最高,表明陕南有更好的光照条件,植物具有更强的固碳能力。凋落物分解速率与C:N、C:P、N:P比值显著负相关,即C:N、C:P、N:P比值越低,分解速率越快;C:N、C:P、N:P比值越高,分解速率较低。由此可以判断出常绿树种在陕北分解速率最低;落叶树种在陕南分解速率最低,在陕北分解速率最快,因此陕北的常绿森林群落、陕南的落叶森林群落更有助于水土保持。3)不同科树种叶片与凋落物中,C含量及C:N、C:P比值均表现为油松辽东栎刺槐;除凋落物中N:P比值表现为辽东栎刺槐油松,叶片与凋落物中N、P含量及N:P比值均为刺槐辽东栎油松。不同栎类树种凋落物中,C含量及C:N、C:P比值均为栓皮栎、麻栎显著高于辽东栎,N、P含量及N:P比值均差异不显著。辽东栎叶片N、P含量及N:P比值的变异系数在5个主要树种中最小。不同科和不同栎类树种叶片N与P含量均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在叶片建成过程中对N、P元素的吸收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与叶片相比,5个主要树种凋落物中N、P含量均显著下降,体现了植物养分的再吸收特征。4)5个树种叶片与凋落物C、N、P含量及其比值中,除叶片C:N比值外,均大致表现出随着纬度和经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年均温度和年降水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叶片C:N比值则表现为随着经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与其它环境因子相比,叶片与凋落物C、N、P含量及其比值受海拔影响较小。不同栎类叶片与凋落物中,与辽东栎和麻栎相比,栓皮栎C、N、P含量及其比值受环境影响较小,可能表明3树种中其植物养分稳定性最强,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是最强的。5个主要树种对于环境因子的响应都有着比较大的差异,表明不同树种对于环境具有不同的适应策略,这是植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并与植物自身的遗传特性有关。叶片与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可以很好的用回归方程表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这些回归方程能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区域尺度上叶片与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关键词】:叶片 凋落物 环境因子 主要树种 化学计量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718.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19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9
  • 1.2.1 生态化学计量研究进展13-14
  • 1.2.2 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研究进展14-16
  • 1.2.3 植物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研究进展16-19
  • 第二章 研究区域及内容19-24
  • 2.1 研究区概况19-20
  • 2.1.1 地理位置19
  • 2.1.2 地形地貌19
  • 2.1.3 气候水文19
  • 2.1.4 植被土壤19-20
  • 2.1.5 森林资源20
  • 2.2 研究内容20-21
  • 2.2.1 陕西省森林生态系统乔灌草叶片与凋落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20-21
  • 2.2.2 陕西省不同区域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21
  • 2.2.3 陕西省主要树种叶片与凋落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1
  • 2.3 研究方法21-23
  • 2.3.1 野外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21-22
  • 2.3.2 室内测定项目与方法22
  • 2.3.3 数据分析方法22-23
  • 2.4 技术路线23-24
  • 第三章 陕西省森林生态系统乔灌草叶片与凋落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24-31
  • 3.1 乔灌草叶片与凋落物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统计特征24-26
  • 3.2 乔灌草叶片与凋落物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26-28
  • 3.3 地理因子对乔灌草叶片与凋落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28-30
  • 3.4 小结30-31
  • 第四章 陕西省不同区域植物叶片与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31-38
  • 4.1 不同区域常绿和针叶树种叶片与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31-34
  • 4.1.1 不同区域常绿和针叶树种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31-33
  • 4.1.2 不同区域常绿和针叶树种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33-34
  • 4.2 陕西省不同区域乔灌草叶片与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34-37
  • 4.3 小结37-38
  • 第五章 陕西省主要树种叶片与凋落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38-43
  • 5.1 不同科树种叶片与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38-40
  • 5.2 不同栎类树种叶片与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40-42
  • 5.3 小结42-43
  • 第六章 陕西省主要树种叶片与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影响因素43-56
  • 6.1 环境因子对主要树种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43-49
  • 6.1.1 环境因子对不同科树种叶片C含量及C:N、C:P比值的影响43-45
  • 6.1.2 环境因子对不同科树种叶片N、P含量及N:P比值的影响45-47
  • 6.1.3 环境因子对不同栎类树种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47-49
  • 6.1.4 环境因子对主要树种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49
  • 6.2 环境因子对主要树种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49-54
  • 6.2.1 环境因子对不同科树种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49-52
  • 6.2.2 环境因子对不同栎类树种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52-53
  • 6.2.3 环境因子对主要树种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53-54
  • 6.3 小结54-56
  • 第七章 结论56-58
  • 7.1 结论56-57
  • 7.2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57-58
  • 参考文献58-65
  • 致谢65-67
  • 作者简介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金兆,刘建军,朱清科,吴钦孝;森林凋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Z1期

2 李雪峰;韩士杰;胡艳玲;赵玉涛;;长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叶凋落物中有机物分解与碳、氮和磷释放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2期

3 万猛;田大伦;樊巍;;豫东平原杨-农复合系统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及其动态[J];生态学报;2009年05期

4 刘桂霞;王谦谦;张丹丹;;凋落物和覆土对防风种子萌发及早期生长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0年02期

5 马红亮;刘维丽;高人;杨玉盛;孙杰;;凋落物与单宁酸对森林土壤无机氮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1期

6 涂玉;尤业明;孙建新;;油松-辽东栎混交林地表凋落物与氮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其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9期

7 罗新萍;;云南泸水5种生态公益林凋落物持水性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8 崔洋;汪思龙;于小军;颜绍馗;;森林土壤动物对凋落物早期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2年11期

9 汪思龙,陈楚莹;凋落物对土壤酸化的缓冲及其对根系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1992年04期

10 彭耀强;薛立;曹鹤;任向荣;梁丽丽;;三种阔叶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继勋;;植物凋落物研究概述[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2 殷秀琴;陈鹏;;小兴安岭人工云冷杉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动态研究[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吴华;张建利;喻理飞;卢红英;袁丛军;;草海流域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水源涵养能力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8分会场:环境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光升;华西雨屏区几种植被恢复模式凋落物的生态功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2 王春阳;黄土高原生态重建中植物凋落物碳氮在土壤中转化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姚健;喀斯特人工林凋落物特性及对土壤生态功能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王静;凋落物对典型草原植被及土壤水分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5 潘辉;三种相思树人工林凋落物养分归还功能及碳平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6 肖以华;冰雪灾害导致的凋落物对亚热带森林土壤碳氮及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7 王意锟;不同杨树—农作物复合经营模式下凋落物分解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程煜;中亚热带木荷马尾松林恢复过程的群落及凋落物特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9 易志军;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林木生长、养分平衡与地力维护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婧;紫金山栓皮栎林凋落物特性及其对土壤性状的作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李超;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凋落物及土壤层真菌群落动态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3 刘诚诚;模拟氮沉降和凋落物组成对柳杉人工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4 姜沛沛;陕西省森林生态系统乔灌草叶片与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王庆玲;黔中地区几种喀斯特次生林凋落物生态功能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伟;川西亚高山植物层次调控对凋落物凋落与分解动态及苔藓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7 刘尚华;京西百花山区9种植物群落凋落物对土壤环境影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8 韩雨;巨桉与台湾桤木凋落物混合分解过程中微生物动态[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9 涂玉;油松—辽东栎混交林地表凋落物和氮添加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钱正敏;茂兰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动态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陕西省森林生态系统乔灌草叶片与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09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809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1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