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客运与高速铁路客运协同发展研究
【学位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116
【部分图文】:
第三章 道路客运与高速铁路客运协同性分析效显著,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客运站是整个运输网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几年,我国基于进行建设,有序推进续建和新建客运站项目,各、持续优化完善综合客运枢纽和省级公路运输枢一级客运站,在规模较大的重点乡镇建设三、四站。截止 2016 年底,我国共有 20707 个等级客客运站 1949 个。运输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年来客运站数量统计如表 3.2 所示,2016 年全国高速3%一级2%等外10%
第三章 道路客运与高速铁路客运协同性分析深高铁、沿海高铁(温州、厦门、宁波)。(2)高速铁路未来发展趋势新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肯定了铁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我“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我国将大力发展高速铁路事业,到 2020 年我国铁路网里程要达到 15 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 3 万公里,到 2025 年该将会增至 3.8 万公里,2015 年高速铁路总里程相比翻了一番。另外,高速铁路的覆盖范围也将会不断扩大,盖全国 80%以上的大城市。未来,我国高速铁路的分布将形成以“八纵八横”为主骨的网状互联模式,辅之以城际铁路,如图 3.8 所示,实现高速铁路在省会城市之间的效通达便捷。[1]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从图 3.9 中 “十三五”期间全国 25 省铁路新增里程变化情况中可以看出:方面,我国的铁路网将覆盖全国 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80%的县级行政区域;路网方面,我国的高速铁路网将基本覆盖全国 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90%的地心。高速铁路建设范围也将向西北方向拓展,构建北、中、南三大通道,为丝济带的发展提供支撑。可见,到 2025 年在客运方面,国家或区域中心城市之现最快一小时至八小时通达,相邻大中城市可以实现最快一小时至四小时通达内上班族来说,能够实现半小时至两小时通达,未来我国的高速铁路网将更加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炜华;杨青;刘浩学;边浩毅;;道路客运发展中的问题及成因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5年12期
2 谭晓伟;;基于广珠通道旅客出行特征的公路客运应对策略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年09期
3 廖勇;;基于出行方式选择的运输通道客运结构的协调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年17期
4 韩世通;;大同至太原间客流分担率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年04期
5 孙启鹏;高捷;邹海波;朱磊;马飞;宋京妮;;通道运输方式的耦合机理及耦合协调度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6 张涛;;高铁时代背景下的道路客运与高铁客运协同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18期
7 孙启鹏;朱磊;陈波;;基于动态广义费用的客运通道交通方式选择Logit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3年04期
8 傅成红;刘国买;段爱华;;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的DEA评价[J];系统工程;2012年07期
9 赵贝;赵淑芝;朱永刚;倪同和;;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6期
10 黄向荣;李引珍;;综合运输体系下客运结构合理配置模型及算法[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京伟;基于协调理论的内河集装箱运输系统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张旭;高速铁路与民航客运竞争及协同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廖勇;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系统结构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华荣;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2 代晶晶;道路运输与宏观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D];长安大学;2017年
3 高卫东;综合运输通道影响区客运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徐鹏;运输通道内各交通方式客流分担率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5 刘嘉宝;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设施布局优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6 白宋凯;基于广义费用的高铁与公路班线客运竞合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7 高磊;我国道路旅客运输行业发展趋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罗云辉;高铁对中小城市公路客运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韩伟;高铁时代浙江省道路客运行业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10 张健健;城际铁路与公路客运协同发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14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814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