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赛风赛纪监督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7 14:46
   切实加强大型体育赛事中的赛风赛纪整治,是体育行业作风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体育系统廉政建设的重要职责,关系到体育多元价值和综合功能的发挥,关系到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关系到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征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实行举国体制,通过调动大量资源、集中一切可动用的力量,积极推动体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在充分认识体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竞技体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型体育赛事中的赛风赛纪问题,诸如虚假年龄资格、假打假摔、执裁不公、操纵比赛、闹赛罢赛、赛场斗殴、追打裁判、幕后交易、利益输送、行贿受贿、使用兴奋剂等等,这些问题依然易发多发,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还是与大型体育赛事中的赛风赛纪监督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到位有密切的关系,足坛反赌扫黑系列案件和肖天、潘志琛、赵磊、沈利红、俞丽以及韩世英、宋继新、张雄等案例均充分说明,金牌至上政绩观扭曲了体育精神,有的体育从业人员甚至是体育系统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为了金钱、名誉、地位,置体育为民宗旨和公益属性于不顾,铤而走险、不择手段,严重损害了体育公信度,败坏了体育界的形象。纵观国内外的学术文章,系统化研究大型体育赛事赛风赛纪监督机制的没有查到,这种状况远远落后于大型体育赛事实践的需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大型体育赛事赛风赛纪及监督机制基本理论进行了初步研究,对赛风赛纪监督及运行机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丰富赛风赛纪监督机制理论,推动完善大型体育赛事赛风赛纪监督机制,以期为体育管理部门制定赛事组织管理政策提供理论上的借鉴与实务上的参考。本文重点内容如下:(1)大型体育赛事是以运动竞赛为核心,能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民生等诸多领域产生重要影响,且具有一定筹备举办期限,举办层次高、规模大、影响力广的集众性活动。具体包括四类:一是全国性单项赛事,如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二是全国性综合运动会,如全国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三是国际性单项赛事,如足球世界杯、世界游泳锦标赛;四是国际性综合运动会,如亚洲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大型体育赛事既带有公共产品特性,又带有一些私人产品特性,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即准公共产品,具有拥挤性、非排他性、非均等性、正外部性等多个特征。在实践运行中,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供给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管理部门、体育社团组织、市场主体(企业或俱乐部)和体育非营利组织。赛风赛纪监督机制,就是对体育赛事运行各个环节、参与各方的行为进行督察检查、防范纠正,以保护参与各方合法权益的的程序、步骤、方式和处理的一整套办法。当前,体育系统及体育赛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政事社企“多位一体”、角色混同(一些单位既是事业单位,又有项目管理职能,与单项体育协会合一,还办有下属公司),在具有财政拨款、体育彩票公益金的同时,还能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经营开发;体育资源存在着一定的垄断,如赛事资源、财政拨款、体育场馆、体彩公益金基本都归属于体育部门及其附属单位;权力集中,运动员选拔、教练员选聘、裁判员选调、技术等级评判、场地设施标准、无形资产开发等集于一个组织或单位;利用大型体育赛事主办单位的优势地位和管理权力,将赛事组织管理责任和大额经费支出压力向下级转移。赛风赛纪监督伴随体育赛事逐步发展而完善,监督内容包括竞赛规则执行情况、竞赛纪律落实情况、体育争议处理情况和反兴奋剂规则情况等;监督方法包括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和宣传教育方法等,监管对象有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管理人员等。(2)本文从哲学、管理学和伦理学角度对赛风赛纪监督进行了解读。从权利行使与自由的辩证关系、认识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二重性和趋利避害的价值追求,分析论证了赛风赛纪监督机制的必要性。运用利益相关者这一定性分析方法,解读了大型体育赛事各参与方利益需求和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问题。根据实际参与程度和利益关联程度,将其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直接参与生产产品、利益高度关联)和边缘利益相关者(与赛事有关、属服务保障群体)。核心利益相关者主要追求大型体育赛事的圆满、成功、精彩,主要追求竞赛效益;边缘利益相关者针对大型体育赛事,主要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伦理学的角度解读了体育赛事各参与方可能存在道德缺失、认知局限以及权力的扩张性、自肥性倾向,需要监督来规制和防范。赛风赛纪监督的目标在于矫正赛事违规行为、维护赛场公平竞争、遏制体育腐败问题发生等;赛风赛纪监督主体包括政党、权力机关(包含体育管理部门和司法机关)以及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赛风赛纪监督的客体是基于体育法规和有关章程规定的赛事权力,其以赛事组织管理权为核心,包括项目设置权、资格审定权、赛事裁判权、赛事参加权、争议仲裁权、市场开发权、利益分享权等内容的权力体系;从权力内容看,有资格性权力和事务性权力,也有经济性权力和荣誉性权力等;赛风赛纪监督的对象包括体育管理部门、竞训单位、体育社团组织和体育俱乐部。赛风赛纪监督方式包括党内监督、国家机关监督和媒体舆论监督等外部监督,和体育部门自上而下监督、体育系统内部根据分工进行的巡视审计复议复核、体育下级单位向上监督等内部监督;大型体育赛事各参与方是赛风赛纪监督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体育管理部门、竞训单位、主办组织、赞助商、社区、赛事生产者(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管理者、媒介、观众等,正确引导管理大型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有利于提高赛事综合效益。赛风赛纪监督软弱虚化主要与道德缺失、认知局限、权力特质等方面息息相关。(3)调查显示,大型体育赛事的赛风赛纪问题主要有:虚假年龄资格、假打假摔、执裁不公、操纵比赛、闹赛罢赛、赛场斗殴、追打裁判、幕后交易、利益输送、行贿受贿、使用兴奋剂等等。赛风赛纪问题危害大,严重影响体育赛事运行秩序,玷污体育界的形象,败坏社会风气。赛风赛纪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体育法规制度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巨额物质利益诱惑、部门特殊利益固化、思想道德素质低下等。调查对象提出了诸如完善体育法制、完善监督机制、加大处罚力度、深化体育赛事改革、加强体育赛事政策扶持、强化产业资金引导等解决办法。调查还显示,赛风赛纪发生风险与大型体育赛事中的运动项目特点相关联。如速度力量耐力型项目主要有使用兴奋剂、虚假年龄资格问题;表现难美型项目主要有执裁不公、虚假年龄、行贿受贿问题;表现精确型项目主要有公款消费、行贿受贿、索拿卡要问题;隔网对抗型项目主要有虚假年龄身份、行贿受贿问题;同场对抗型项目主要有假打假摔、体育赌博、执裁不公问题;格斗对抗型项目主要有执裁不公、操纵比赛、使用兴奋剂问题。赛前和赛中发生赛风赛纪问题的比例相对较高,而在赛后仍时有发生,主要为谋求以后赛事或长期竞争优势,固化利益合作模式。公款消费、索拿卡要、行贿受贿、操纵比赛结果在体育管理部门、项目管理单位、竞赛组织单位最易发生,赛风赛纪风险发生的大小与不同人员所实际掌控的权限关联密切,项目管理人员、竞赛组织人员、裁判人员、仲裁人员掌握着运动项目人财物管理、决定竞赛各环节运行及争议解决等实际权力,是赛风赛纪问题发生的高危人群。(4)构建大型体育赛事赛风赛纪监督机制的模型,必须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制度保障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大力营造体育领域风清气正的体育生态。为加强对大型体育赛事赛风赛纪的监督,本文初步阐述了当前大型体育赛事赛风赛纪监督机制的现状,明确了着力构建新监督机制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提出了监督机制的理论模型。依据诸要件在理论模型中所处的位置及关联性、重要性程度,可以将之分为基本构成要件和支撑保障要件。基本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大型体育赛事各参与方作为赛风赛纪监督的主体,在体育政绩观和廉洁文化等主观方面的引导下,在体育生态的大背景中,针对赛事权力这一监督客体,积极开展监督,维护大型体育赛事参与各方合法权益。支撑保障要件包括责任基础、法治方式和源头治理。加强赛风赛纪监督、完善监督机制,必须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责任内容,层层传导压力,抓好责任检查考核和成果运用;必须坚持依法治体、从严治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在体育赛事治理和赛风赛纪监督中的重要作用,维护法治统一、尊严和权威;必须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全面深化体育改革,消除体制机制弊端,从源头上治理体育赛事中的赛风赛纪问题和腐败现象。本文针对调研访谈发现的问题及对其的深入分析,在监督机制理论模型中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尤其是要抓好以下6项重点:一是完善立法,抓紧制定《大型体育赛事赛风赛纪监督办法》和《赛风赛纪违规行为处罚办法》,以规范程序、统一尺度;制定《体育项目管理人员防治利益冲突条例》,如禁止体育行政管理人员兼任总(主)教练、项目管理人员与教练员在其他地方兼职或取酬,从根本上斩断权钱交易的链条,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二是加强体育诚信体系建设,设立体育“黑名单”,让大型体育赛事中的“老赖”无法立足。三是着力加强与公安部门建立身份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强化年龄骨龄检测和身份检查识别,设立公开监督举报一键通、客户端,避免年龄身份虚假。四是推行裁判职业化,改变目前裁判兼职的状况,建立职业裁判队伍,按照市场机制完善薪酬保障体系,培养职业尊荣,建立健全问责追责常态化机制。五是坚持“三严方针”,着力提高兴奋剂检查检测水平,确保检查重点全覆盖、处罚零容忍。六是借鉴国际体育仲裁庭(CAS)的良好实践,按照我国《体育法》要求,抓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仲裁制度和仲裁机构,完善权利救济途径,切实维护正当体育权益。
【学位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G808.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海燕;张林;;体育赛事的基本理论研究——论体育赛事的历史沿革、定义、分类及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陆小聪;秋鸣;李龙洙;陈静;;韩国职业足球运动的历史与现状[J];体育科研;2010年03期

3 黄玲;李钒;;浅析欧盟竞争法及其在体育领域的适用[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3期

4 沈定珠;;论我国社会转型期中政府体育职能的分阶段转换[J];体育与科学;2007年06期

5 常乃军;陈远军;;构建中国特色体育仲裁法律的几点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茅铭晨;;政府管制理论研究综述[J];管理世界;2007年02期

7 黄海燕;张林;李南筑;;大型体育赛事的正外部性及其内在化途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陈远军;常乃军;;试论公民体育权利的社会实现[J];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12期

9 张健;;反贪机构外部社会监督制度比较研究[J];人民检察;2006年15期

10 徐亚清;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规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庆晖;体育赛事运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13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813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1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