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气井排液采气方式优选及排液采气井安全评价

发布时间:2020-09-28 12:08
   在油气田的开采过程中,随着气藏压力和天然气流动速度的逐步降低,气藏中产出水或凝析液不能随天然气携带出井筒,从而滞留在井筒中,形成“气井积液”;气井积液严重地影响了天然气产量,并导致油田经济效益的下滑,因此必须采取排液采气措施,来增加气井乃至气田的产量。但排液采气方式措施多种多样,并各有优缺点,而且不同的工艺措施实施于同一气井或者同一工艺措施实施于不同的气井,其效果都是不相同的,同时在进行排液采气的生产过程中,各排液采气方式气井的装置都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根据以上问题以及气井、气田的实际情况,如何选择出使气田总的效益最大、并且能使采用该方式进行排液采气的气井安全性达到最高的最佳最安全的排液采气方式,就成为有水气田开发首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进行了临界携液流速及临界携液流量的计算,并建立了考虑回压因素的临界携液流量计算公式,探讨了在什么情况下液滴能被气流携带出去。其次建立了以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几套排液采气工艺措施为基础,依据优化决策原理,在符合气井、气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选择适合气井的最佳排液采气方式的气田排液采气优化决策系统。然后根据安全评价原理以及一系列的安全评价方法,对采气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应用各种排液采气方式的排液采气井进行了装置设备安全评价;最后利用Visual C++面向对象语言,开发了气井排液采气方式优选及排液采气井安全评价系统,通过该系统,对于给定的一口气井,可以选择出最合适最安全的排液采气方式,以达到气井、气田经济效益和安全性的最优化。
【学位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TE377
【部分图文】:

工艺流程图,泡沫排水,气井,工艺流程图


图 4-1 气井泡沫排水工艺流程图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Foaming Drainage Gas Recovery 泡沫助采剂由井口注入,即用油管生产的井,从套管由套管生产的气井,则由油管注入。对于棒状助采剂入部位一般是在分离器的入口处,与气水混合进入分目的,便于气水分离。气工艺适用于预产水量不大的弱喷、间喷井排水,最大硫气井,具有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见效快、成本低广泛。采气工艺气技术是通过气举阀,从地面将高压天然气注入停喷中的液体,使井恢复生产能力。气举分为连续气举和间

流程图,排水采气工艺,电潜泵,流程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形成生产压差时,就造成类似于自喷排液的势头,在井内液注被卸载后,需的产量指标。举排液采气工艺适用于弱喷、间歇自喷和水淹气井。排量大,日排液量适宜于气藏强排液;适应性广,不受井深、井斜及地层水化学成份的限、低含硫气井。该工艺设计、安装较简单,易于管理,是一种少投入、多艺技术[36]。电潜泵排液采气工艺潜泵排液采气工艺是采用随油管一起下入井底的多级离心泵装置。将水淹从油管中迅速排出,降低对井底的回压,形成一定的“复产压差”,使水淹种机械排水采气生产工艺[36]。

示意图,排水采气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 4-3 水力射流泵排水采气工艺流程示意图e Schematic Diagram of Jet Pumping Drainage Gas Recover采气方式外石油科技工作者针对现有积液气井排液采气工艺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型适用的排液采气工艺,如:井间心毛细管技术、天然气连续循环技术、深抽排液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大勋,徐春碧,刘玉娟,石永新;含水气井泡沫排水采气工艺设计[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刘光新;;超高压柱塞泵故障原因分析与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张剑君,赵炜,杨德林;防止气井积液与提高天然气产量的两项实用技术[J];断块油气田;2000年03期

4 卢雪梅,程英姿;国外油气开采新技术[J];国外油田工程;2003年08期

5 李媛,吴重光;基于道化学公司安全评价标准的计算机辅助方法[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2年04期

6 李发荣;预先危险分析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劳动保护科学技术;1999年05期

7 解建辉;刘新民;;游梁抽油机现场应用几种常见问题分析[J];青海石油;2008年02期

8 谢传欣,叶从胜,黄飞;国内外井喷事故回顾[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4年02期

9 宋懿勋,彭惠芬,李红;潜油电泵机组质量可靠性分析与评定[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4年10期

10 刘琦;蒋建勋;石庆;冯敏;;国内外排液采气方法应用效果分析[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2828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828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4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