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企业在我国建筑业的应用研究
【学位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F426.9
【部分图文】:
(l)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存在问题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模式是建立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的“金字塔”式组织,典型的组织结构如图3.1所示。该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有〔,11:·项目参与各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地位不平等。·项目参与方只顾自身的利益,从而忽略了项目的总目标。
有了一定的基础,大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网站,企业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建筑业相关管理部门、行业协会都建立了与建筑相关的网站。在网上,不仅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招投标信息,还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信情况、施工业绩等信息。参照图3.4,虽然信息技术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已发展到了战略性应用阶段,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多为单项开发、系统集成性差,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性差,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企业各种系统之间的集成性差。从美国特纳工业有限公司的案例可以看到,特纳公司的企业间计划(hiterPlan)是由项目评估、项目控制系统、企业资源计划和进度安排软件组成的综合系统。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离虚拟建设要求的信息化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2.基础分析虽然我国建筑企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还达不到虚拟建设的要求,但实际上我国建筑企业的主体
合包集团(consortium)、合作管理(Partnership)三种形式〔32]。在虚拟建设中,企业可参照此选择合作方式。敏捷型的成员企业是构建虚拟建设主体的基础。建筑企业的组织构造为矩阵结构,这部分包括了图4.2中的第三个层次和第四个层次。由于虚拟建设是一个与传统的,此处的虚拟企业指的是由各成员企业项目团队组成的虚拟建设主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美君;陆惠民;;基于多Agent系统的建筑业虚拟企业集成化管理[J];建筑经济;2011年S1期
2 ;美国建筑业复苏尚需两年[J];建筑机械;2011年13期
3 孙红宇;;美国设备制造商协会(AEM)[J];工程机械文摘;2011年04期
4 纪迅;;江苏建筑业转型升级的研究与思考[J];建筑;2011年13期
5 ;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1年09期
6 张忆;;《房地产建筑业》概述[J];港澳经济;1995年09期
7 吕俐;;我国建筑业“十二五”发展有了路线图[J];中国勘察设计;2011年09期
8 李晓虹;唐笑露;袁立强;;加纳:建筑业为发展铺路[J];21世纪建筑材料居业;2011年07期
9 尚培;刘志中;;绿色施工在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华章;2011年15期
10 孟桂云;鲁辉;;浅析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构建[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华波;;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建筑业对我市建材工业拉动浅析[A];青海省统计系统1998—1999年优秀统计论文选编[C];2000年
2 杨焕彩;;为做大做强山东建筑业提供科技保障《建筑的时代性与科学性——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序[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张炳;毕军;袁增伟;杨洁;;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建筑行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明;;浅谈二级建筑市场的管理[A];科学发展——七省市第九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何飞龙;;积极建设有建筑之乡特色的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对建筑之乡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点思考[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第十一届浙江省经营管理大师风采及浙江省经营管理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徐鸿进;;台湾观光事业与房地产投资[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7 范代玲;;关于建筑业现代化管理的探讨[A];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适用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1年
8 郑凯;汝宜红;朱煜;杨永杰;;建筑业循环物流系统构建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军;胡建锋;;浅谈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与应用[A];科学发展——七省市第九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金磊;;我国建筑业质量现状的系统评价与控制对策[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2004年建筑业情况[N];中国信息报;2005年
2 元津吉;虚拟企业:企业管理新模式[N];中国建材报;2005年
3 牛士红;关注建筑业工人的“综合贫困”[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4 钟敬轩;加快建筑业改革[N];广东建设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明靖;我市建筑业呈良性发展态势[N];衡阳日报;2005年
6 记者 谢然浩;建筑业改革围绕八重点[N];经济日报;2005年
7 宋振远;建筑业“拖欠怪圈”还在转[N];经理日报;2005年
8 荆 馨;建筑业六类人才告急[N];建筑时报;2005年
9 记者 游雪晴;建筑业科技贡献率不足15%[N];科技日报;2005年
10 苏士成;“转轨变型”保持建筑业发展竞争新优势[N];联合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满辉;基于网络集市的虚拟企业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陈一鸣;虚拟企业建立及运行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3 曾小青;基于多智能体的虚拟企业协同生产规划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郑文军;虚拟企业的组织特性与管理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5 张喜征;虚拟企业信任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6 苑清敏;虚拟制造企业稳定运行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李芳;虚拟物流中心构建的管理理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8 高晚欣;虚拟企业构建及利益风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9 周伟;基于多智能体协作的虚拟企业任务调度和冲突消解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姜建华;虚拟企业环境下订单驱动的任务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海;虚拟企业在我国建筑业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2 聂子龙;构建虚拟企业[D];湘潭大学;2001年
3 骆傲忠;THR公司虚拟企业模式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邵先军;虚拟企业运行机制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张为峰;e时代虚拟企业构建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6 严峰;虚拟企业的伙伴选择及管理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7 乔宪木;虚拟企业信任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赵培勇;虚拟企业知识共享风险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9 王莹;虚拟企业审计风险评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江志华;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法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30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830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