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中心城市旅游地角色研究 ——以黄山市屯溪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15 07:05
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要求旅游目的地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同时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各组成部分的角色和地位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全域旅游与自主自助游日趋盛行的背景下,区域旅游目的地中的城镇在目的地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区域旅游目的地的组成要素特别是城镇的角色对于优化区域旅游发展的内部空间结构与促进目的地系统良性循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区域旅游中心城市是区域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组成部分,目前关于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研究成果较多,主要涉及旅游中心城市的概念辨析、旅游中心城市的形成与演化、体系构建以及中心性等方面,但是对于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角色研究目前还不够深入。同时,旅游地角色研究是旅游流研究的重要内容。黄山市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屯溪区作为黄山市的旅游中心城市需要明确其发展定位,因此有必要对其角色进行相应研究。基于此,本文以区域旅游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以黄山市屯溪区为研究案例,重点开展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角色研究。围绕上述研究思路,本文主体框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阐述本研究的理论背景与实践背景、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次对旅游中...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进展
四、研究目的、思路及方法
五、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辨析
二、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 案例地概况及数据收集与处理
一、案例地概况
二、数据收集与处理
第四章 基于旅游线路的屯溪旅游地角色
一、屯溪旅游景点出现率
二、不同客源市场的旅游者旅游线路空间模式
三、屯溪在不同客源市场旅游者旅游线路中的角色
第五章 基于旅游流网络的屯溪旅游地角色
一、模型构建及评价指标
二、旅游流网络中的屯溪旅游地角色
第六章 屯溪旅游地角色分析结果、研判及发展策略
一、屯溪旅游地角色分析结果与研判
二、屯溪旅游发展策略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云南省自助游空间结构研究[J]. 戢晓峰,李俊芳,陈方.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6)
[2]海南岛旅游线路模式的空间格局与特征研究[J]. 刘静,朱传耿,史春云,冯亮,唐雯雯,孙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3]云南省旅游线路网络与空间结构特征[J]. 孙勇,史春云,唐雯雯,刘静. 人文地理. 2016(01)
[4]四川省旅游线路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J]. 唐雯雯,史春云,孙勇,刘静,冯亮,周慧慧. 旅游论坛. 2016(03)
[5]社会网络视角下山西省旅游线路优化整合分析[J]. 张俊丽,张红,刘妍.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6(01)
[6]广西民俗文化旅游线路的社会网络分析[J]. 刘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7]云南省旅游线路空间模式与特征研究[J]. 孙勇,史春云,唐雯雯,刘静. 旅游研究. 2015(03)
[8]湖北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的特征与优化[J]. 付琼鸽,刘大均,胡静,谢双玉,龚箭,陈小娟. 经济地理. 2015(03)
[9]旅游中心城市相关概念辨析[J]. 孟庆伟,孟芳旭,宋河有.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4(05)
[10]基于社会网络方法的跨界旅游客流网络结构研究——以泸沽湖为例[J]. 彭红松,陆林,路幸福,凌善金,李子明,邓洪波. 地理科学. 2014(09)
硕士论文
[1]基于旅游线路的都市圈国内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D]. 汤云云.安徽师范大学 2014
[2]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地角色研究[D]. 朱冬芳.安徽师范大学 2013
[3]重庆作为长江上游旅游中心城市构建研究[D]. 钱天鹏.西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17869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进展
四、研究目的、思路及方法
五、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辨析
二、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 案例地概况及数据收集与处理
一、案例地概况
二、数据收集与处理
第四章 基于旅游线路的屯溪旅游地角色
一、屯溪旅游景点出现率
二、不同客源市场的旅游者旅游线路空间模式
三、屯溪在不同客源市场旅游者旅游线路中的角色
第五章 基于旅游流网络的屯溪旅游地角色
一、模型构建及评价指标
二、旅游流网络中的屯溪旅游地角色
第六章 屯溪旅游地角色分析结果、研判及发展策略
一、屯溪旅游地角色分析结果与研判
二、屯溪旅游发展策略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云南省自助游空间结构研究[J]. 戢晓峰,李俊芳,陈方.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6)
[2]海南岛旅游线路模式的空间格局与特征研究[J]. 刘静,朱传耿,史春云,冯亮,唐雯雯,孙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3]云南省旅游线路网络与空间结构特征[J]. 孙勇,史春云,唐雯雯,刘静. 人文地理. 2016(01)
[4]四川省旅游线路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J]. 唐雯雯,史春云,孙勇,刘静,冯亮,周慧慧. 旅游论坛. 2016(03)
[5]社会网络视角下山西省旅游线路优化整合分析[J]. 张俊丽,张红,刘妍.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6(01)
[6]广西民俗文化旅游线路的社会网络分析[J]. 刘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7]云南省旅游线路空间模式与特征研究[J]. 孙勇,史春云,唐雯雯,刘静. 旅游研究. 2015(03)
[8]湖北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的特征与优化[J]. 付琼鸽,刘大均,胡静,谢双玉,龚箭,陈小娟. 经济地理. 2015(03)
[9]旅游中心城市相关概念辨析[J]. 孟庆伟,孟芳旭,宋河有.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4(05)
[10]基于社会网络方法的跨界旅游客流网络结构研究——以泸沽湖为例[J]. 彭红松,陆林,路幸福,凌善金,李子明,邓洪波. 地理科学. 2014(09)
硕士论文
[1]基于旅游线路的都市圈国内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D]. 汤云云.安徽师范大学 2014
[2]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地角色研究[D]. 朱冬芳.安徽师范大学 2013
[3]重庆作为长江上游旅游中心城市构建研究[D]. 钱天鹏.西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17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917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