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主要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分异特征
发布时间:2021-01-07 16:58
本研究基于黄河流域11个主要城市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各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从时空维度和动静结合角度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总体绿色发展水平呈"V"型变化趋势,绿色发展效率不高,近年呈上升趋势;②流域整体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指数较低,需要加大科学技术创新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③分城市看,区域分异空间格局明显,中下游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远高于上游城市,经济发展基础好的城市绿色发展效率高于经济基础薄弱的城市。
【文章来源】:科学与管理. 2020,40(06)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黄河流域示意图
本文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通过Max DEA软件测算了2008—2017年黄河流域11个主要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并将黄河流域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其中,上游城市包括西宁、兰州、银川,中游城市包括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太原、榆林,下游城市包括郑州、青岛、济南。黄河流域及上中下游三个区域2008—2017年绿色发展效率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水平总体较低,存在效率损失,说明在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绿色发展意识较薄弱。从时间维度来看,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V”型变化,拐点大致以2012年为界。2008—2012年,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呈下降趋势。2012年绿色发展效率值为0.7378,相较于2010年,下降了3.5%。2012—2017年,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总体缓慢提升,2017年绿色发展效率为0.7740,相较于2012年绿色发展效率提升了4.9%。自2012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大量的资本、劳动要素流入中西部地区,促使中西部地区经济进一步增长,但在产业承接中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非期望产出,直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近些年才初有成效,这也是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先下降后上升的原因。
由于SBM-Undesirable模型反映的是黄河流域主要城市绿色发展的静态效率,为进一步研究黄河流域主要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动态变化规律,本文借鉴Fare等[12]构造的Malmquist指数模型探析,具体如公式(2):式中:(xt,yt)表示第t期的投入产出向量,D0t(xt,yt)、D0t+1(xt+1,yt+1)表示距离函数,(xt,yt)向(xt+1,+1)的变化过程就是绿色发展效率的变化过程。绿色发展效率变动指数(ML)可以分解成绿色技术效率变动指数(EC)和绿色技术进步指数(TC)。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推进策略[J]. 金凤君. 改革. 2019(11)
[2]中国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J]. 李雪松,曾宇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03)
[3]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 周亮,车磊,周成虎. 地理学报. 2019(10)
[4]中国绿色发展时空演变轨迹与影响机理研究[J]. 程钰,王晶晶,王亚平,任建兰. 地理研究. 2019(11)
[5]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及其空间驱动机制研究[J]. 黄磊,吴传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8)
[6]基于超效率DEA Malmquist指数的长江流域绿色发展效率评价[J]. 赵晓霞,傅春,王宫水. 生态经济. 2019(08)
[7]中国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评价及均衡特征[J]. 刘杨,杨建梁,梁媛. 经济地理. 2019(02)
[8]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J]. 黄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4)
[9]产业集聚对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J]. 岳书敬,邹玉琳,胡姚雨. 城市问题. 2015(10)
[10]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J]. 胡鞍钢,周绍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1)
本文编号:2962909
【文章来源】:科学与管理. 2020,40(06)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黄河流域示意图
本文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通过Max DEA软件测算了2008—2017年黄河流域11个主要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并将黄河流域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其中,上游城市包括西宁、兰州、银川,中游城市包括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太原、榆林,下游城市包括郑州、青岛、济南。黄河流域及上中下游三个区域2008—2017年绿色发展效率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水平总体较低,存在效率损失,说明在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绿色发展意识较薄弱。从时间维度来看,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V”型变化,拐点大致以2012年为界。2008—2012年,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呈下降趋势。2012年绿色发展效率值为0.7378,相较于2010年,下降了3.5%。2012—2017年,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总体缓慢提升,2017年绿色发展效率为0.7740,相较于2012年绿色发展效率提升了4.9%。自2012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大量的资本、劳动要素流入中西部地区,促使中西部地区经济进一步增长,但在产业承接中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非期望产出,直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近些年才初有成效,这也是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先下降后上升的原因。
由于SBM-Undesirable模型反映的是黄河流域主要城市绿色发展的静态效率,为进一步研究黄河流域主要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动态变化规律,本文借鉴Fare等[12]构造的Malmquist指数模型探析,具体如公式(2):式中:(xt,yt)表示第t期的投入产出向量,D0t(xt,yt)、D0t+1(xt+1,yt+1)表示距离函数,(xt,yt)向(xt+1,+1)的变化过程就是绿色发展效率的变化过程。绿色发展效率变动指数(ML)可以分解成绿色技术效率变动指数(EC)和绿色技术进步指数(TC)。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推进策略[J]. 金凤君. 改革. 2019(11)
[2]中国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J]. 李雪松,曾宇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03)
[3]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 周亮,车磊,周成虎. 地理学报. 2019(10)
[4]中国绿色发展时空演变轨迹与影响机理研究[J]. 程钰,王晶晶,王亚平,任建兰. 地理研究. 2019(11)
[5]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及其空间驱动机制研究[J]. 黄磊,吴传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8)
[6]基于超效率DEA Malmquist指数的长江流域绿色发展效率评价[J]. 赵晓霞,傅春,王宫水. 生态经济. 2019(08)
[7]中国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评价及均衡特征[J]. 刘杨,杨建梁,梁媛. 经济地理. 2019(02)
[8]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J]. 黄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4)
[9]产业集聚对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J]. 岳书敬,邹玉琳,胡姚雨. 城市问题. 2015(10)
[10]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J]. 胡鞍钢,周绍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1)
本文编号:2962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96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