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长三角制造业产业集聚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21:47

  本文关键词:长三角制造业产业集聚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这个概念被明确提出以来,长三角的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伴随长三角经济的增长,区域肉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区域内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现有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大部分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或截面数据构建经典计量回归模型(OLS),前者忽略了相邻地区经济活动存在相关性,无法描述其他相邻地区对研究区域所产生的影响;后者则假设所有观测点是“同一的”,忽略了不同经济单元的异质性。因此本文立足空间计量经济学,在详细介绍空间聚类检验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基础上,利用长三角25个经济单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3——2011年的统计数据,首先计算全局Moran's 1值,表明当前长三角制造业28个行业中有15个存在显著空间集聚,不同经济单元制造业的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其次,通过局部空间聚类检验,探讨研究区域制造业空间集聚模式,证明不同地区制造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形式随时间推移有所改变。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文章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测算长三角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与传统OLS模型进行对比。研究发现,(1)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与传统OLS模型相比,更能体现不同经济单元制造业发展的差异性,能够表现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拟合效果更好;(2)不同行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结果表示,GWR模型计算出的TFP值普遍高于OLS模型的估计结果,证明空间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TFP值,产业集聚能够拉动制造业的TFP;(3)以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为例,计算20032011年TFP增长率及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行业TFP变动与空间集聚模式变化基本相符,即产业集聚程度高的行业热点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大。最后,文章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今后长三角如何调整产业布局、协调区域制造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建议本研究是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的一次尝试,更是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集聚和发展的一个全新诠释,研究结论有望为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城市联动、区域协调等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长三角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集聚 空间计量 GWR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27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1章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6
  • 1.2.1 产业集聚理论12-14
  • 1.2.2 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4-15
  • 1.2.3 空间计量经济学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15-16
  •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16-18
  • 1.3.1 研究目的16
  • 1.3.2 研究内容16-18
  • 1.3.3 技术路线18
  •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18-21
  • 第2章 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21-25
  • 2.1 制造业发展现状21-24
  • 2.2 制造业面临的问题24
  • 2.3 本章小结24-25
  • 第3章 长三角制造业全局空间聚类检验25-33
  • 3.1 空间聚类检验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25-26
  • 3.1.1 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25-26
  • 3.1.2 空间聚类检验分析方法26
  • 3.2 全局空间聚类检验分析26-27
  • 3.2.1 全局空间聚类检验模型26-27
  • 3.2.2 空间权重矩阵选择27
  • 3.3 长三角制造业全局空间聚类检验分析27-29
  • 3.3.1 研究范围27-28
  • 3.3.2 指标选取28
  • 3.3.3 数据来源28-29
  • 3.4 结果分析29-30
  • 3.4.1 长三角制造业整体全局空间聚类检验29-30
  • 3.4.2 长三角制造业分行业全局空间聚类检验30
  • 3.5 本章小结30-33
  • 第4章 长三角制造业局部空间聚类检验33-45
  • 4.1 局部空间聚类检验模型33
  • 4.2 结果分析33-42
  • 4.2.1 长三角制造业整体的局部空间聚类检验33-35
  • 4.2.2 长三角制造业分行业的局部空间聚类检验35-42
  • 4.3 本章小结42-45
  • 第5章 长三角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GWR模型分析45-59
  • 5.1 OLS模型的缺陷45-46
  • 5.2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46-48
  • 5.2.1 GWR模型的基本方法论46-47
  • 5.2.2 空间权重函数和空间加权函数校准47-48
  • 5.3 基于GWR模型的长三角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48-56
  • 5.3.1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模型的设定48-49
  • 5.3.2 空间权重函数设计及最优带宽选择49-50
  • 5.3.3 GWR模型与OLS模型比较50-52
  • 5.3.4 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52-53
  • 5.3.5 GWR模型下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与产业集聚模式关系探究53-56
  • 5.4 本章小结56-59
  • 第6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59-63
  • 6.1 主要结论59
  • 6.2 政策建议59-63
  • 参考文献63-67
  • 附录167-69
  • 附录269-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东模;一种新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纯利润生产率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5年03期

2 张德霖;论生产率的内涵[J];生产力研究;1990年06期

3 张德霖;生产率的系统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0年12期

4 曲建君;;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综述[J];经济师;2007年01期

5 杨丹;戴昌钧;;我国生产率研究的现状解析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01期

6 熊鸿军;李再跃;陈香;;关于生产率研究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探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8年03期

7 曾世宏;郑江淮;丁辉关;;国外服务业生产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产业经济评论;2010年02期

8 王立成;牛勇平;;山东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9 潘丹;孔凡斌;;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与收敛分析——基于环境污染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10 马天乐;刘璨;;中国林业总要素生产率测度与分析[J];林业经济;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京海;胡鞍钢;Arne Bigsten;;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一个生产率视角[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2 李刚;;全要素生产率与上市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基于传统行业与高技术行业的对比分析[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3 祝志勇;罗刚平;;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4 王争;孙柳媚;史晋川;;外资溢出对中国私营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来自普查数据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海成;关注顾客导向的服务生产率[N];天津日报;2004年

2 王燕坊;郑京海: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一个生产率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丹;产业集聚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差异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晓华;中国碳生产率地区差异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3 潘江;典型手性药物砌块酶促合成过程生产率强化关键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4 傅东平;中国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李星光;中国石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魏梅;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生产率与产业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李玲;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8 郑明海;开放经济下中国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韩妍;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郑文;金融发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子桥;黑龙江省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申春骏;延边州耕种型农业机械效率分析[D];延边大学;2015年

3 申婷;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叶良益;我国东中西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5 张莹莹;金融错配、所有制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黄卫平;产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7 王建科;碳生产率改进空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8 孟令久;信息化影响我国服务业生产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9 王唯朴;重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10 欧阳婉桦;中国省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长三角制造业产业集聚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02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5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