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电信运营商的技术与商业变革
发布时间:2021-06-16 16:48
数字经济正在催生新的市场扩张机会,电信运营商在新的浪潮下也面临巨大的变革挑战。文章从技术变革和商业变革两方面入手,详细论述了数字经济背景下电信运营商需要应对的新挑战。技术层面,运营商需要应对网络云化、5G、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带来的能力新要求;商业层面,运营商要准备好突破规模经济的增长范式,加快向范围经济转型,还要创新营销模式、盈利模式、体制机制。
【文章来源】:信息通信技术. 2020,14(0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5G技术标准推出及产业推进进程
技术变革的第一个挑战是网络云化。云化网络的架构是以云数据中心资源池为基础,通过网络功能虚拟化和云管理平台的统一编排和调度来满足自营业务以及第三方应用提出的对各类ICT资源的需求[2-3](如图1所示)。SDN和NFV作为基础技术,正在推动电信网络由“硬网络”向“软网络”演进。网络的演进目标是实现“各类业务被动适应网络”向“网络主动、快速、灵活适应各类业务”的根本转变。最终实现网络资源可全网调度、能力可全面开放、容量可弹性收缩、架构可灵活调整。这一网络架构的巨大转变将打破传统网络中网元封闭、资源难共享、建设周期长等问题,同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CAPEX与OPEX。以AT&T为代表的运营商正在极力推动白盒设备的部署,而日本电商巨头乐天(Rakuten)获批为日本第四大运营商后,正在试图建立全球首个端到端云原生的5G网络。面对网络云化带来的生产力变革,运营商同样需要变革自身的生产关系。一是需要再造组织体系,打破行政化的组网架构,转向以DC为核心的新格局;二是需要重塑经营思维与文化,构建基于DevOps的研发运营一体化思维与基于NaaS的运营服务化思维;三是需要变革人员技能,培养和引入软件化人才,提升面向软件的自设计、自开发、自编排能力。技术变革的第二个挑战是5G。不同于传统2/3/4G技术,5G技术面向三大应用场景,即增强移动宽带(eMBB)、高可靠低时延连接(uRLLC)和海量物联(mMTC)。虽然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运营商已经正式宣布5G商用,但5G标准的完整版本尚未全部冻结。继2018年6月R16版本冻结后,能够全面体现5G三大特征的完整版本R16将在2020年3月冻结。而围绕“网络智慧化、能力精细化、业务外延化”的5G的R17版本预计到2021年才会确定(如图2所示)。根据标准及技术演进判断,2021年仅有个人的智能穿戴、云游戏、云办公、移动视频等eMBB类业务率先成熟。高级控制类业务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业务大概要在2023年后才会基本成熟,这类垂直行业的孵化至少需要2~3年时间。这也给运营商寄予厚望的政企市场业务拓展带来一定的时间滞后。因此在真正5G能力全面释放的前期,如何挖掘存量业务潜力,确保可持续增长面临一定挑战。
商业变革的方向之二是营销模式创新。数字化时代客户行为线上化迁移趋势明显,运营商必然要构建新的触点以迎合客户行为的变化。梳理实体渠道、电子渠道、直销渠道,以及包括业务触点、互联网媒介等在内的可以接触客户的触点,将各类触点打通,面向客户形成泛在、统一的渠道触达和服务能力[7]。在大众客户市场,当前重点是要打破原有实体渠道为王的经营理念,在产品/套餐设计、服务流程、营销资源方面要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并加大向线上渠道的资源倾斜。在线下渠道方面,运营商积累了大量的实体门店,随着进店客流的减少,门店的经营效益持续降低。为此需要转变传统实体渠道的定位,从原有以办卡放号、售卖通信服务为主向新业务体验、手机及周边产品销售、家庭及政企业务办理等多元化转型,进一步盘活渠道资产。在企业客户市场,传统营销模式是客户经理的直销模式,随着5G对VR/AR、机器人、无人机等行业的赋能,未来将会出现一批提供上述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商。传统的B2C的直销模式将会演变为B2C+B2B2C等混合模式(如图3所示)。商业变革的方向之三是盈利模式的创新。在过去,电信运营商在产业链中主要扮演管道类角色,盈利模式单一,可操作空间不足。而在数字经济时代,电信运营商将作为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三极,独有的网络基础设施是数字化世界发展不可或缺的底层建筑,而天然的资源优势将赋予其在To B/To C端业务使能、应用与服务方面新的角色。电信运营商盈利模式将由“同质化模式”向“差异化、分层化”演变,实现产品与服务个性化、专业化定制。一是创新收费,在基础服务之上,构筑新量纲,通过生态+权益提供增值服务。例如,美国AT&T及Verizon提供按单独连接设备收费的模式,LG U+提供VR业务及头盔服务。二是创新服务,网络切片及平台模式将成为电信运营商新的经营模式,依托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电信运营商可以利用其网络及资源优势,一方面,结合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切片服务,另一方面,构建生态系统共享平台,实现多主体共赢。例如,德国电信通过构建Qivicon平台,向各厂商开放API进行硬件适配,该平台既可以把控最终客户,进行产品销售及客户维护与运营,又能够连接博世和西门子企业设备,借助平台来寻求更多的盈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数字化时代运营商渠道转型微探[J]. 邓文星. 通信企业管理. 2019(05)
[2]云网一体赋能运营商数字化转型[J]. 王小雨,贾宝军,徐雷. 信息通信技术. 2019(02)
本文编号:3233432
【文章来源】:信息通信技术. 2020,14(0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5G技术标准推出及产业推进进程
技术变革的第一个挑战是网络云化。云化网络的架构是以云数据中心资源池为基础,通过网络功能虚拟化和云管理平台的统一编排和调度来满足自营业务以及第三方应用提出的对各类ICT资源的需求[2-3](如图1所示)。SDN和NFV作为基础技术,正在推动电信网络由“硬网络”向“软网络”演进。网络的演进目标是实现“各类业务被动适应网络”向“网络主动、快速、灵活适应各类业务”的根本转变。最终实现网络资源可全网调度、能力可全面开放、容量可弹性收缩、架构可灵活调整。这一网络架构的巨大转变将打破传统网络中网元封闭、资源难共享、建设周期长等问题,同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CAPEX与OPEX。以AT&T为代表的运营商正在极力推动白盒设备的部署,而日本电商巨头乐天(Rakuten)获批为日本第四大运营商后,正在试图建立全球首个端到端云原生的5G网络。面对网络云化带来的生产力变革,运营商同样需要变革自身的生产关系。一是需要再造组织体系,打破行政化的组网架构,转向以DC为核心的新格局;二是需要重塑经营思维与文化,构建基于DevOps的研发运营一体化思维与基于NaaS的运营服务化思维;三是需要变革人员技能,培养和引入软件化人才,提升面向软件的自设计、自开发、自编排能力。技术变革的第二个挑战是5G。不同于传统2/3/4G技术,5G技术面向三大应用场景,即增强移动宽带(eMBB)、高可靠低时延连接(uRLLC)和海量物联(mMTC)。虽然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运营商已经正式宣布5G商用,但5G标准的完整版本尚未全部冻结。继2018年6月R16版本冻结后,能够全面体现5G三大特征的完整版本R16将在2020年3月冻结。而围绕“网络智慧化、能力精细化、业务外延化”的5G的R17版本预计到2021年才会确定(如图2所示)。根据标准及技术演进判断,2021年仅有个人的智能穿戴、云游戏、云办公、移动视频等eMBB类业务率先成熟。高级控制类业务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业务大概要在2023年后才会基本成熟,这类垂直行业的孵化至少需要2~3年时间。这也给运营商寄予厚望的政企市场业务拓展带来一定的时间滞后。因此在真正5G能力全面释放的前期,如何挖掘存量业务潜力,确保可持续增长面临一定挑战。
商业变革的方向之二是营销模式创新。数字化时代客户行为线上化迁移趋势明显,运营商必然要构建新的触点以迎合客户行为的变化。梳理实体渠道、电子渠道、直销渠道,以及包括业务触点、互联网媒介等在内的可以接触客户的触点,将各类触点打通,面向客户形成泛在、统一的渠道触达和服务能力[7]。在大众客户市场,当前重点是要打破原有实体渠道为王的经营理念,在产品/套餐设计、服务流程、营销资源方面要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并加大向线上渠道的资源倾斜。在线下渠道方面,运营商积累了大量的实体门店,随着进店客流的减少,门店的经营效益持续降低。为此需要转变传统实体渠道的定位,从原有以办卡放号、售卖通信服务为主向新业务体验、手机及周边产品销售、家庭及政企业务办理等多元化转型,进一步盘活渠道资产。在企业客户市场,传统营销模式是客户经理的直销模式,随着5G对VR/AR、机器人、无人机等行业的赋能,未来将会出现一批提供上述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商。传统的B2C的直销模式将会演变为B2C+B2B2C等混合模式(如图3所示)。商业变革的方向之三是盈利模式的创新。在过去,电信运营商在产业链中主要扮演管道类角色,盈利模式单一,可操作空间不足。而在数字经济时代,电信运营商将作为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三极,独有的网络基础设施是数字化世界发展不可或缺的底层建筑,而天然的资源优势将赋予其在To B/To C端业务使能、应用与服务方面新的角色。电信运营商盈利模式将由“同质化模式”向“差异化、分层化”演变,实现产品与服务个性化、专业化定制。一是创新收费,在基础服务之上,构筑新量纲,通过生态+权益提供增值服务。例如,美国AT&T及Verizon提供按单独连接设备收费的模式,LG U+提供VR业务及头盔服务。二是创新服务,网络切片及平台模式将成为电信运营商新的经营模式,依托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电信运营商可以利用其网络及资源优势,一方面,结合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切片服务,另一方面,构建生态系统共享平台,实现多主体共赢。例如,德国电信通过构建Qivicon平台,向各厂商开放API进行硬件适配,该平台既可以把控最终客户,进行产品销售及客户维护与运营,又能够连接博世和西门子企业设备,借助平台来寻求更多的盈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数字化时代运营商渠道转型微探[J]. 邓文星. 通信企业管理. 2019(05)
[2]云网一体赋能运营商数字化转型[J]. 王小雨,贾宝军,徐雷. 信息通信技术. 2019(02)
本文编号:3233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233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