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织胜任特征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分析框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8 19:11
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胜任特征、可持续创新能力和创新成长绩效整合在一个分析框架中,分析这四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框架特征,描述科技型小微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从触发到形成的机理和识别与观察方法。通过行为事件访谈的内容式分析和典型企业案例剖析确定胜任特征因素结构,设计素质胜任、制度胜任、技能胜任、有形资本和社会资本5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45项三级指标的基于组织胜任特征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这是将知识与可持续创新能力的广泛组织过程和组织胜任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的一种尝试。
【文章来源】:重庆社会科学. 2020,(11)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创新能力传统的形成与作用机理
以一家重庆的机器人有限公司为例,可以看出在抽象了“过程”与“特征”后的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与创新结果以及可持续能力的培育上出现了断裂。该公司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机器人控制系统和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2018年该公司销售收入6 020万元,结合R&D强度、员工总数、科技人员占比以及行业类别看属于典型的科技型小企业(见图2)。研发投入方面,2016—2018年该公司研发经费支出分别为2 027.3万元、2 447.6万元和1 775.7万元,研发经费强度(研发支出/销售收入之比)分别为27.96%、26.41%、29.50%,高研发投入强度与该企业在重庆还处于创业成长初期这一发展阶段有关。2018年,研发人员合计80人,全部为全职研发人员,研发人员强度(研发人员/从业人员)为52.28%,R&D人员全时当量102人年。技术能力与社会资本获取能力方面,2016—2018年该公司共承担科技项目20项,其中,国家科技项目5项,地方科技项目8项。研发产出方面,2016—2018三年累积专利申请受理数64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2018年期末有效发明专利数6项。三年累积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4项,发表科技论文2篇,2018年期末拥有注册商标1件,并在当年年内获得6项软件著作权。科技项目开展的研发活动主要以开发全新产品为主,在2016—2018企业研发项目成果中自主研制的新产品原型或样机、样件、样品、配方、新装置共计18项,占比90%,而发明专利和自主开发的新技术或新工艺、新方法、新服务各占1项,企业研发质量和效率有待提升。该企业没有发生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最核心的资产是其专利,这符合中小企业最终主要通过自主开发来转化其自有技术成果的特征。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形成如下基于组织胜任特征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分析框架(图3),犹如一个“能力万花筒模型”,从左往右是创新能力的触发、形成与演化过程,从右向左是企业创新能力的分析识别过程。(四)分析框架的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隐形冠军企业创业研究述评及展望[J]. 葛宝山,王治国.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20(11)
[2]跨越组织层级的鸿沟:企业创新能力动态构建机制研究[J]. 张璐,赵爽,长青,崔丽. 管理评论. 2019(12)
[3]高管学术经历、企业异质性与企业创新[J]. 赵珊珊,王素荣,陈晓晨.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9(05)
[4]银行信贷与企业创新困境[J]. 徐飞. 中国工业经济. 2019(01)
[5]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以知识管理为视角[J]. 王娟.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12)
[6]健康型组织的概念、结构及其研究进展[J]. 时勘,周海明,朱厚强,时雨.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02)
[7]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研究[J]. 葛宝山,高洋,蒋大可,续媞特,蔡思宁. 科研管理. 2015(05)
[8]高管胜任特征与战略导向的匹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 贾建锋,唐贵瑶,李俊鹏,王文娟,单翔. 管理世界. 2015(02)
[9]企业动态能力形成路径研究——基于创新要素及创新层次迁移视角的案例研究[J]. 张军,金露. 科学学研究. 2011(06)
[10]创业团队胜任力结构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 张振华. 当代经济研究. 2009(12)
本文编号:3272165
【文章来源】:重庆社会科学. 2020,(11)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创新能力传统的形成与作用机理
以一家重庆的机器人有限公司为例,可以看出在抽象了“过程”与“特征”后的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与创新结果以及可持续能力的培育上出现了断裂。该公司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机器人控制系统和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2018年该公司销售收入6 020万元,结合R&D强度、员工总数、科技人员占比以及行业类别看属于典型的科技型小企业(见图2)。研发投入方面,2016—2018年该公司研发经费支出分别为2 027.3万元、2 447.6万元和1 775.7万元,研发经费强度(研发支出/销售收入之比)分别为27.96%、26.41%、29.50%,高研发投入强度与该企业在重庆还处于创业成长初期这一发展阶段有关。2018年,研发人员合计80人,全部为全职研发人员,研发人员强度(研发人员/从业人员)为52.28%,R&D人员全时当量102人年。技术能力与社会资本获取能力方面,2016—2018年该公司共承担科技项目20项,其中,国家科技项目5项,地方科技项目8项。研发产出方面,2016—2018三年累积专利申请受理数64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2018年期末有效发明专利数6项。三年累积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4项,发表科技论文2篇,2018年期末拥有注册商标1件,并在当年年内获得6项软件著作权。科技项目开展的研发活动主要以开发全新产品为主,在2016—2018企业研发项目成果中自主研制的新产品原型或样机、样件、样品、配方、新装置共计18项,占比90%,而发明专利和自主开发的新技术或新工艺、新方法、新服务各占1项,企业研发质量和效率有待提升。该企业没有发生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最核心的资产是其专利,这符合中小企业最终主要通过自主开发来转化其自有技术成果的特征。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形成如下基于组织胜任特征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分析框架(图3),犹如一个“能力万花筒模型”,从左往右是创新能力的触发、形成与演化过程,从右向左是企业创新能力的分析识别过程。(四)分析框架的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隐形冠军企业创业研究述评及展望[J]. 葛宝山,王治国.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20(11)
[2]跨越组织层级的鸿沟:企业创新能力动态构建机制研究[J]. 张璐,赵爽,长青,崔丽. 管理评论. 2019(12)
[3]高管学术经历、企业异质性与企业创新[J]. 赵珊珊,王素荣,陈晓晨.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9(05)
[4]银行信贷与企业创新困境[J]. 徐飞. 中国工业经济. 2019(01)
[5]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以知识管理为视角[J]. 王娟.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12)
[6]健康型组织的概念、结构及其研究进展[J]. 时勘,周海明,朱厚强,时雨.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02)
[7]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研究[J]. 葛宝山,高洋,蒋大可,续媞特,蔡思宁. 科研管理. 2015(05)
[8]高管胜任特征与战略导向的匹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 贾建锋,唐贵瑶,李俊鹏,王文娟,单翔. 管理世界. 2015(02)
[9]企业动态能力形成路径研究——基于创新要素及创新层次迁移视角的案例研究[J]. 张军,金露. 科学学研究. 2011(06)
[10]创业团队胜任力结构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 张振华. 当代经济研究. 2009(12)
本文编号:3272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272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