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APFBC-CC发电系统技术经济及环境综合性能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3 03:52
  APFBC-CC发电系统是目前具有发展前景的洁净煤发电技术之一,论文对几种典型的系统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性能分析研究,同时也研究了具有相同思想的天然气补燃PFBC-CC发电技术综合性能。以期为发展我国洁净煤发电技术的新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在常规热经济和技术经济研究基础上,将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引入先进燃煤发电系统的综合性能研究,形成能源利用效率-技术经济性能-环境影响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获得了燃煤发电系统包含环境影响成本在内的真实成本,以此对APFBC-CC发电系统进行了综合性能的定量评价。对APFBC-CC发电系统目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三大类系统:增压气化增压半焦燃烧系统(APFBC-CC/I);增压气化常压半焦燃烧系统(APFBC-CC/II);常压气化常压半焦燃烧系统(APFBC-CC/III)以及天然气补燃的PFBC-CC联合循环发电系统(NGSC-PFBC-CC)进行的热力性能、技术经济性能及环境性能综合分析表明:(1)系统APFBC-CC/I和APFBC-CC/II均具有优越的综合性能,其中APFBC-CC/I系统的综合性能最优,而APFBC-CC/...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APFBC-CC发电系统技术经济及环境综合性能分析研究


-1空气鼓风气化循环系统ABGC流程图

示意图,发电系统,日本,流程


焦化炉余热炉水去烟囱蒸汽轮机热交换器化床去凝汽器燃料50%硫剂图 1-2 美国 Foster Wheeler APFBC-CC 发电系统流程图本也在积极开展 APFBC 研究,且属于日本正在实施的六种煤的洁净利省资助,日本煤炭利用中心(CCUJ)牵头,联合 EPDC 以及 CEPCO 等单位BC 中试试验研究[29],在九州若松(WAKAMATSU)研究所建成一套输入为 究系统。该研究项目 2001 年开始投入试验运行,到 2002 年底共进行装置已能够正常运行。日本提出的 APFBC 系统也采用煤的增压部分气该系统流程如图 1-3 所示。其最大的特点是空气经压缩机后首先全部进出口的高温高压燃气再进入部分气化炉,利用过剩空气和过热蒸汽实现可减少一套高温过滤式除尘器,简化了系统,而且高温烟气给气化炉带空气量,但是烟气中含有较大比例的 CO2和 N2,因此将导致煤气热值降为 470MW 的商业验证电站的概念设计中预测,该电站系统的净发电效率商业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燃煤过程中碱金属迁移规律的模拟研究与预测分析[J]. 李勇,肖军,章名耀.  燃料化学学报. 2005(05)
[2]高温空气发生器中蜂窝陶瓷蓄热体性能研究[J]. 曹小玲,王方圆.  华东电力. 2004(12)
[3]煤炭多联产技术和氢能技术[J]. 肖云汉,张士杰.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4(06)
[4]火电厂热力系统并联算法通用逻辑-矩阵模型[J]. 王乃华,高玉川,孙奉仲,黄新元.  热能动力工程. 2004(06)
[5]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前景[J]. 王文选,赵石铁,吕俊复,岳光溪.  锅炉技术. 2004(05)
[6]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坑口电站——燃前采用两段高效干法选煤技术[J]. 陈清如.  中国煤炭. 2004(10)
[7]我国火电建设的新里程碑——超超临界(USC)燃煤机组[J]. 汤蕴琳.  电力建设. 2004(10)
[8]关于目前世界上IGCC发展情况与趋势的评论[J]. 焦树建.  燃气轮机技术. 2004(03)
[9]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是我国目前发展洁净煤发电技术的优先选择[J]. 李君,吴少华,李振中.  中国电力. 2004(09)
[10]基于平衡常数法的Texaco气化模型[J]. 侯祥松,陈勇,刘艳霞,张建胜,吕俊复,岳光溪.  煤炭转化. 2004(03)

博士论文
[1]煤加压部分气化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 肖睿.东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65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565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7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