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中的计量与统计方法比较分析
本文关键词: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中的计量与统计方法比较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计量分析方法被广泛用于研究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国际发展经济学界涌现一大批对制度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展开经验研究的成果。鉴于作为整体的制度难以量化,人们在使用计量方法时常常容易陷入用非精确数据来解释精确化事实的尴尬境地。本文在对计量和统计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在探讨制度对经济发展相互关系时,采用包括因子分析法和主成份分析法在内的多元统计方法来弥补计量方法在度量制度整体结构方面的不足,从而使得这两种分析方法在对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中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关键词】: 制度 经济发展 计量方法 因子分析法 主成份分析法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发展经济学前沿理论研究”(05JJD790079)
【分类号】:F061.3;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国际发展经济学家重点探讨的领域。近年来,随着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广泛运用以及各国和国际组织的统计数据逐渐完备与公开,人们开始从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角度探究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以及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结构的形成过程。然而,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琴;陈波;;我国建筑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唐洋;周鹏飞;;基于因子分析的西部各省份社会经济实证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张吉献;杨铭;;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4 张守忠;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省域城市化道路初探[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5 何跃;何正林;马海霞;;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1期
6 陈岩峰;于文静;;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广东科技服务业服务能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9期
7 龚琦;付妮嘉;王雅鹏;;湖北省强县扩权效果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任胜钢;彭建华;;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及比较[J];系统工程;2007年02期
9 张敏;;因子分析法在江西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2007年04期
10 陈跃刚;吴艳;;我国知识服务业发展的因子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兰;;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与交通发展水平关联度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王雪琳;郑林;章青果;;江西省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3 王学超;;因子分析法在生态城市建设评价中的应用[A];寒区冰情与冻土水文效应——第4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林军;周红;吕凤兰;胡俊杰;张鑫;;因子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快速筛选高危害化学品[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胡贤辉;杨钢桥;;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驱动机制比较研究[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赵晖;温学飞;赫晓辉;王政峰;安钰;;基于因子分析法分析宁夏农村信息化的发展[A];2011全国灌区信息化建设与防渗抗冻胀新技术应用专刊[C];2011年
7 王喜;秦耀辰;张黛;姜向亚;闫卫阳;鲁丰先;张金平;张艳;张丽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省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研究[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8 张晓铃;刘新绍;;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小板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沈玉晗;乔磊;姚晨;;基于均值-风险模型和因子分析法的积极投资组合实证研究[A];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屈凌波;胡兴旺;曹武军;;经济发展水平与产学研合作途径选择研究[A];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温州市委 温州市人民政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提升经济发展水平[N];中国质量报;2005年
2 记者 王晋 吴佳佳;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N];经济日报;2005年
3 ;乙烯项目:为经济装上强力“引擎”[N];成都日报;2006年
4 杨平昌;要客观真实反映垦区经济发展水平[N];海南农垦报;2007年
5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高合元;旱腰带经济发展的思路[N];咸阳日报;2007年
6 伍家岗区商务局局长 胡兆海;把握发展重点 提升商务经济发展水平[N];三峡日报;2006年
7 周永源;楚雄州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N];云南日报;2007年
8 徐方斌;贸促会大力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N];扬州日报;2006年
9 刘开仁;把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N];广西日报;2007年
10 吴生锋;科学谋划提升发展水平[N];扬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小川;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制度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郭进伟;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发展绩效[D];吉林大学;2007年
3 何永达;制造业循环经济的测度与路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左继宏;区域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钱雪亚;中国人力资本水平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王威;东亚经济收敛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7 田起宏;文化、教育、经济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8 李卫东;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新平;“两型社会”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黄易;基于可拓学的桐梓县林下经济建设项目可持续性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亚平;广东服务业区域竞争力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韩家戚;苏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3 王t;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刘蓉;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5 刘素平;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齐祯;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08年
7 高丽丽;西部地区的县域第三产业发展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07年
8 李莹;生态城市建设中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鞠芳;黑龙江省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10 肖大伟;东北城市金融竞争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中的计量与统计方法比较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61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