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互联网资源量与普及度双重视角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4-11-18 22:55
把互联网资源量和互联网普及度作为衡量互联网发展的指标,基于互联网资源量和普及度双重视角,以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和杜宾模型探讨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异质性影响与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资源量和普及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互联网普及度的作用更强,但二者对不同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互联网资源量与普及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前者呈现高水平陷阱与空间异质性,后者在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非线性关系,具有网络效应;中部地区的互联网资源量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质量,而全国与西部地区的互联网普及度显著抑制了区域创新质量;互联网资源量对发明专利与专利质量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互联网普及度对专利申请数与专利授权数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文章页数】:20 页
【文章目录】:
一、 引 言
二、 相关文献述评
三、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一) 互联网资源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二) 互联网普及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四、 计量模型、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 模型设定
(二) 变量与数据
(三) 互联网资源量与普及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线性影响效应
(四) 互联网资源量与普及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门槛效应
1. 互联网资源量与普及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门槛模型检验
2. 互联网资源量与普及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门槛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五) 互联网资源量与普及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稳健性分析与内生性分析
1. 变量替换
2. 工具变量
五、 进一步分析
(一) 互联网资源量与普及度对区域创新质量的影响
(二) 互联网资源量与普及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六、 结论与启示
本文编号:4012238
【文章页数】:20 页
【文章目录】:
一、 引 言
二、 相关文献述评
三、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一) 互联网资源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二) 互联网普及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四、 计量模型、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 模型设定
(二) 变量与数据
(三) 互联网资源量与普及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线性影响效应
(四) 互联网资源量与普及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门槛效应
1. 互联网资源量与普及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门槛模型检验
2. 互联网资源量与普及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门槛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五) 互联网资源量与普及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稳健性分析与内生性分析
1. 变量替换
2. 工具变量
五、 进一步分析
(一) 互联网资源量与普及度对区域创新质量的影响
(二) 互联网资源量与普及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六、 结论与启示
本文编号:4012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4012238.html
上一篇:技术生态域理论建构及运行机制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