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和耦合协调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1 18:15

  本文关键词: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和耦合协调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利用中国1999—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方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高等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及耦合协调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无论是东部、中部和西部,高等教育投入都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经济增长只在东部是高等教育投入的主要原因;在长期内,东、中、西部的高等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总体上都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只是这种因果关系在东部体现得更为明显,而在中、西部地区体现得相对较弱。在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方面,从总体上看,都从1999年左右的中度失调状态逐步过渡到勉强协调的状态,各区域之间又存在差距。因此,要提高高等教育财政经费支出比例,缩小地区间高等教育支出水平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建立高等教育经费使用监督机制,开拓多元化高等教育融资渠道,促进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高等教育投入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耦合协调度 面板数据
【分类号】:F812.45;F124;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而高等教育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承担者,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被推向经济活动的前台,扮演核心角色,起着科学知识创造、储备、分配和转化的先导作用,开始成为科技资源配置的基地,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发明,尤其是在产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晓东,池天河;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1年04期

2 杨士弘;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J];地理科学;1994年02期

3 贾彦东;张红星;;区域性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6年03期

4 胡咏梅,薛海平;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规模的相关性研究[J];江苏高教;2004年02期

5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年01期

6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向阳 ,陈忠暖 ,陈基纯;珠港澳可持续发展协调度评估[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5期

2 苏维词;贵阳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年02期

3 郭长雷;王丽婧;梅凤乔;郭怀成;;贵阳市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策略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4 张燕;吴玉鸣;;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机制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6期

5 尹怀庭,郭淑芬;中小煤矿城市发展及其经济、社会、环境分析评价的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1999年02期

6 徐清梅,张思锋,牛玲,雍岚;中国城市群几个基本问题的观点述评[J];城市问题;2002年01期

7 赵勇;白永秀;;城市群国内研究文献综述[J];城市问题;2007年07期

8 刘传明;李伯华;曾菊新;;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3期

9 王长征,刘毅;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10 李鹤;张平宇;刘文新;;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J];地理科学;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董家华;陆雍森;;中小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度评价[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2 蒋辉;张怀英;;湘鄂渝黔边区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岳昌君;;中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4 邓华灿;陈松林;;福建省区域发展与耕地资源协调度研究[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高吉喜;张彪;;论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民;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2 冉瑞平;长江上游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3 李明;山东半岛沿海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D];山东大学;2005年

4 罗利民;农村水环境经济系统分析与决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朱丽;广州市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6 黄海峰;珠三角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及GIS技术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7 宗浩;川藏两地生态建设若干实例及生态建设管理体系的探讨[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8 张萍;港城互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宗毅;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傅朗;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彦敏;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2 张辉鑫;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建模与评价[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4 陈广洲;水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5 尹海伟;山东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时空变动及区域调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立辉;洞庭湖洪涝高风险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林先扬;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龙壮志;广州市城市林业建设构架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年

9 詹锋;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估与分析——兼对江西省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10 徐鹏;关中城市群内部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昌君;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2 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贾彦东;张红星;;区域性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6年03期

4 李玲;中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低贡献水平的成因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8期

5 孙彩虹;区域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年05期

6 郑丽琳;;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的区域差异[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6年02期

7 杨士弘;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J];地理科学;1994年02期

8 杨勤业,张军涛,李春晖;可持续发展代际公平的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2000年02期

9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10 胡咏梅,薛海平;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规模的相关性研究[J];江苏高教;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文正;;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人力资本投资分析[J];时代金融;2011年14期

2 万道琴;杨飞虎;;严格界定我国公共投资范围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3 李海申;景志英;苗绘;;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和对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15期

4 张叶峰;王文寅;;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1年07期

5 孙静;;试析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0期

6 石贤光;;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基于河南省1978~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11年06期

7 王芳;刘伟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基于福建省的实证[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黄臻;;信息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基于欧洲多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市场;2011年31期

9 谷新辉;;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J];商业时代;2011年17期

10 于卉;;浅议人力资本理论[J];科技资讯;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蔡中华;刘为;;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自然资本投资模型[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唐滔;;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建民;刘振娥;;流通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曹林峰;刘黄金;;苏北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郭锦辉;消费引擎“护航”经济增长[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2 马方业;4万亿与经济增长[N];联合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陈yN淼;侯云春:经济增长“保8”可期[N];中国工业报;2009年

4 记者 柳立;中国有能力保持平稳较快经济增长[N];金融时报;2009年

5 陈默;从关键产业“窥”经济走势[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6 陈波

本文编号:413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413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2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