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高速铁路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效益计量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04:09

  本文关键词:高速铁路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效益计量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速铁路 沿线城市 经济发展 经济潜力


【摘要】:随着我国铁路行业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作为大型的交通建设项目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如果能够相对准确的衡量出这部分效益,那么对于铁路建设项目的评估和规划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这种影响极其复杂,既表现为产业间的联系,又涉及空间上的联结。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评价大型交通项目所带来的广义影响,如对劳动生产率、就业效果等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并且逐渐认识到这些影响没有很好地体现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我国现行的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影响分析存在与费用效益分析的范围划定不清晰、指标体系复杂和部分指标难以量化等不足。通过阅读国内外大量文献,本文梳理了国外高铁项目区域经济影响的几种主要分析方法,选取了德国、英国、日本三个高铁发达国家的实际经验作为我国借鉴的依据;结合我国的现状和不足,选取英国集聚效应评估方法作为参考,以局部均衡理论为基础,基于“经济潜力”这一核心概念,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建立适合我国的高铁区域经济发展效益计量方法;并对昌赣客运专线进行案例分析,结果发现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显著,本文计量方法算出的效益与现行费用效益分析得出的效益处于同一量级,体现了经济发展效益的重要地位。此外,本文计算的经济发展效益没有涵盖在费用效益分析中,可以作为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方法的重要补充,从而为更加全面地评估高铁项目的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速铁路 沿线城市 经济发展 经济潜力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32.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0
  • 1.2 文献综述10-14
  • 1.2.1 相关理论研究10-11
  • 1.2.2 国外研究进展11-12
  • 1.2.3 国内研究进展12-14
  • 1.3 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14-16
  • 第2章 我国铁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影响分析16-23
  • 2.1 我国铁路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历史沿革16-17
  • 2.2 我国铁路经济效益分析理论基础17-21
  • 2.3 我国铁路区域经济影响分析的不足21-22
  • 2.4 本章小结22-23
  • 第3章 国外高铁建设对区域经济影响分析23-35
  • 3.1 国外高铁区域经济影响分析方法综述23-25
  • 3.2 国外高铁区域经济影响分析经验25-31
  • 3.2.1 德国区域经济影响分析经验26-28
  • 3.2.2 英国区域经济影响分析经验28-29
  • 3.2.3 日本区域经济影响分析经验29-31
  • 3.3 国外高铁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对我国的借鉴意义31-34
  • 3.4 本章小结34-35
  • 第4章 我国高铁区域经济发展效益的计量方法35-49
  • 4.1 计量方法概述35-36
  • 4.2 计量模型及计算步骤36-41
  • 4.3 案例分析41-47
  • 4.3.1 基本情况及数据准备41
  • 4.3.2 计算步骤41-47
  • 4.3.3 计算结果及分析47
  • 4.4 本章小结47-49
  • 结论49-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4
  • 附录54-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即将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法规[J];上海工业;2004年02期

2 李彬;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为新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J];引进与咨询;2004年02期

3 陈思维;突尼斯的经济发展与机遇分析[J];国外建材科技;2005年01期

4 燕丽娟;;中国新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19期

5 孙洪年;;党建工作护和谐[J];施工企业管理;2007年07期

6 秦华;吕国红;;试论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依存关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02期

7 喻莉英;;论经济发展与艺术设计的关系[J];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10期

8 张彻;依靠科技促进我区经济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年07期

9 ;《冷藏库技术与国际接轨论坛》将于10月在上海举行[J];制冷技术;2003年03期

10 李树,吕昭河,陈瑛,张镇宇,罗莉;浅析经济发展与火灾的关系[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必俊;;发展健康产业 促进健康长寿和经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A];2009中国老年保健暨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09年

2 钟坚;;关于回归后香港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A];2007中国经济特区论坛:香港回归1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7年

3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4 陈继平;潘丽珍;庞森;;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5(2007~2008)[C];2008年

5 翟庆昌;李颖;李有为;杨雨;张宁;;天津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6 范少明;袁青;赵春河;郝占永;张帆;;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7 陆群;周洁;欧坚;;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8 陈征;;充分重视现代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9 王国斌;;狠抓决策落实加快经济发展[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周卫平;;长治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A];山西省第七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齐泽萍;省领导参加工会十大各代表团讨论[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2 ;各市州2006年一季度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表[N];吉林日报;2006年

3 田怀玲 (作者系任城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察局局长);通过制度创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N];济宁日报;2007年

4 邱闽;我市新聘30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N];新乡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叶尤刚 苏培;整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N];中国工商报;2000年

6 记者 陈乔炎;和平解决各种矛盾冲突 实现经济发展共同目标[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7 记者 李健 李兵;贵州:出台38条意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8 省委常委、副省长 薛军;强化质量法制 推进经济发展[N];山西日报;2000年

9 杨敬贺 薛伟 黄蔚;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昨挂牌[N];东莞日报;2011年

10 ;各市州二季度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表[N];吉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希琳;中国高等教育的综合贡献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若江;“中国模式”的转型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3 周建雄;孙中山经济发展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赵岳阳;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优势[D];吉林大学;2012年

5 孙希有;经济发展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学;2004年

6 剧宇宏;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周为民;中国经济发展史论[D];中共中央党校;1992年

9 任保平;低成本经济发展的制度阐释[D];西北大学;2002年

10 蔡典维;论知识经济时代政治发展走向与政府新作用[D];山东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贺;石油对外依存度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韩自豪;甘肃省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3 赵吟曦;朝阳县在招商引资中政府职能及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钟誉源;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政策工具创新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5 张煜;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5年

6 巴磊林;中国居民多维贫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7 范宇凤;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苗娟;关于小岗村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9 黄银莉;人民币内贬外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10 王靖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66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566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f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