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西部地区 经济增长 收敛性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改善,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即便在西部地区,各省市区之间的经济增长也很不平衡。那么,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地区之间,经济增长是否具有收敛性?如果存在收敛性,又属于哪一类?对于这类问题,目前理论上还存在争议,实证中缺乏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必要就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收敛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分析西部地区各省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和经济增长收敛状况基础上,从空间相关的视角探索其敛散特性和收敛机制,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决策依据。首先,从西部各省区间的空间相关的实际出发,通过创建空间权重矩阵,将各省区间的相互影响因素考虑在内,运用空间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使得出的结论更加准确有效,填补了之前成果的不足,使分析结果更加贴近西部地区实际情况。其次,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结合了不同模型的优势,既考察了个体的异质性,又确保了数据的丰富性,从模型方法上保证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再次,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指导,以西部地区各省区人均实际地区生产总值(PGDP)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物质资本存量、人口增长、就业人数、三大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等多种经济结构控制变量,依次运用空间统计分析、空间面板分析的相关模型和方法对我国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1978-2013年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经济增长收敛性检验。最后,根据实证检验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实现收敛创造外部条件。通过研究,有以下发现:第一,对西部地区各省区的人均实际GDP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发现,西部地区各省区经济增长在1978-2013年间存在σ收敛与发散的阶段性特征。第二,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检验,发现西部地区各省区经济增长在1978-2013年间持续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第三,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发现西部地区各省区的人均实际GDP增长趋势不具有绝对β收敛性,而是在1978-2013年间的经济发展中呈现出了显著的发散性。一个省区的经济增长率既会对周围邻接省区的经济增长率有着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又会因外在情况所受的经济波动而对周围邻接省区的经济增长率产生正向的传递冲击效应。第四,西部地区各省区经济增长在1978-2013年间不存在条件β收敛性,但存在向条件β收敛转变的趋势。引入单个和联合的经济结构控制因素后,都表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在1978-2013年间均不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性。但随着经济变量的增多,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逐渐向条件β收敛转变的趋势,这一结果的政策含义明确,即通过有效调控多种经济因素,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在长期内存在条件β收敛。
【关键词】:西部地区 经济增长 收敛性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导论9-14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0-11
- 1.2.1 研究内容10-11
- 1.2.2 研究目标11
-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1
- 1.3 研究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11-12
- 1.3.1 研究重点11
- 1.3.2 研究难点11-12
- 1.3.3 主要观点12
- 1.3.4 创新之处12
- 1.4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12-14
- 1.4.1 基本思路12-13
- 1.4.2 研究方法13-14
- 2 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的实证综述14-19
- 2.1 基于截面数据空间计量模型的经济增长收敛检验14-15
- 2.2 基于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的经济增长收敛检验15-16
- 2.3 经济增长收敛的实证研究评述16-19
- 3 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的空间计量方法19-24
- 3.1 空间经济计量模型的发展脉络19-21
- 3.1.1 空间效应识别检验19
- 3.1.2 空间计量模型设定代际划分19-20
- 3.1.3 空间计量模型估计方法演变20-21
- 3.2 空间经济计量分析方法21-24
- 3.2.1 空间截面数据模型21-22
- 3.2.2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22-24
- 4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实证分析24-48
- 4.1 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24-28
- 4.1.1 数据来源24
- 4.1.2 变量说明24-28
- 4.2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空间统计分析28-33
- 4.2.1 统计描述和平稳性检验28-30
- 4.2.2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分析30-33
- 4.3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空间相关性分析33-40
- 4.3.1 空间权重矩阵构建33-34
- 4.3.2 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34-36
- 4.3.3 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36-40
- 4.4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40-48
- 4.4.1 绝对β收敛空间面板数据分析40-43
- 4.4.2 条件β收敛空间面板数据分析43-48
- 5 结语48-52
- 5.1 研究结论48-50
- 5.2 政策建议50-52
- 参考文献52-54
- 附录:数据表54-62
- 附表A :西部分省年度数据实际GDP54-55
- 附表B :西部分省年度数据人均实际GDP55-56
- 附表C :西部分省年度数据物质资本存量估算56-57
- 附表D :西部分省年度数据对外开放度(%)57-58
- 附表E :西部分省年度数据就业人数58-59
- 附表F :西部分省年度数据人.增长率(%)59-60
- 附表G :西部分省年度数据工农业结构比重(%)60-61
- 附表H :西部分省年度数据服务业结构比重(%)61-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茅欣;亚洲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地区[J];国际经济合作;2000年06期
2 贺力平;20世纪经济增长与现代化发展的经验[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1期
3 王荣阁;经济增长模式研究的重大收获——读《经济增长模式比较》[J];经济经纬;2000年05期
4 孙波;1978—1995年中国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00年02期
5 周绍朋;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04期
6 河北经贸大学课题组;河北省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实证分析——直接启动消费需求是我省下一步扩大内需政策的基本取向[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高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J];技术经济;2000年03期
8 李宗福;收债:促进港口经济增长的一个支点[J];交通财会;2000年02期
9 于秀媛;教育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热点[J];辽宁经济;2000年10期
10 吴盛汉;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J];龙岩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总第11期)[C];2004年
2 陈向阳;;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从环境成本视角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马国霞;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武义青;李冰茹;;经济增长解析[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5 戴武堂;;转轨时期中俄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孙文祥;;我国区域研发实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毅;辛利;熊焰;陈易章;;“奥运”对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8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刘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风险与经济增长:历史演变与最新进展[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10 周端明;蔡敏;;经济发展的实践、增长理论的进展与文献的转向——兼评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贤佳;“美经济增长放缓 对中国影响有限”[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徐启生;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减缓[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李金珊 赵云旗;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王振华;美巨额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构成危险[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陈泰锋;全球经济增长潜藏风险 人口问题威胁世界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4年
6 俄欧亚所 张中华;俄经济增长背后的隐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将趋缓[N];国际商报;2004年
8 钟生坦 黄铁苗;试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途径[N];光明日报;2001年
9 杰夫·马德里克;经济为什么增长?[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全国30省区市经济增长比较[N];经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泽填;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友才;引入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建伟;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7 张李节;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瑞泽;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安;内外资企业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国伟;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吴娟;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祝燕君;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公共支出模式创新[D];浙江大学;2009年
5 许莉;环境因素内生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莹;青岛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曹佛宝;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8 阮文达;越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穆晓芳;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叶磊;我国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33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633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