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机制的新型比率计量型硫化氢荧光分子探针
本文关键词:基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机制的新型比率计量型硫化氢荧光分子探针
更多相关文章: 硫化氢 荧光探针 比率计量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叠氮还原 苯并噻唑
【摘要】:近些年随着对硫化氢(H_2S)生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建立了H_2S作为一种必需的生理调节物和细胞信号物质的重要地位,并将其认定为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之后的第三类内源性气体递质。但是至今对H_2S在生理和病理上广泛作用的认知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内H_2S周围高浓度生物巯基化合物的干扰以及传统测量方法的不完善致使对生理环境中的H_2S不能进行选择性强的准确的定量检测,因此实现对H_2S准确的生物分析对研究尚未解决的H_2S在生物系统中的作用机制、产生和降解的调控等根本性问题至关重要。相比较受环境影响较大的荧光开关类分子探针,比率计量型荧光探针基于检测前后两个发射带处荧光强度比值的变化,能够通过自校准而达到对分析物准确定量的目的。因此本实验基于对2-(2’-羟基-3’-甲氧基苯基)苯并噻唑(HMBT)荧光团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过程的调节设计并合成了新型比率计量型H_2S荧光分子探针A,利用H_2S介导特异性强的叠氮还原并引发级联的环化反应,脱去HMBT羟基的保护基,恢复HMBT的ESIPT,使探针A由原来仅有烯醇式发射(372 nm)转变为出现酮式发射(487 nm),发射光谱显著红移,通过在两发射处荧光强度的比值与H_2S浓度的线性关系,在水溶液和胎牛血清中均达到对H_2S准确的定量检测,并且探针A对H_2S表现出极强的选择性。
【关键词】:硫化氢 荧光探针 比率计量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叠氮还原 苯并噻唑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引言7-30
- 1.1 概述7
- 1.2 荧光信号机制7-20
- 1.2.1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机制8-9
- 1.2.2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机制9-11
- 1.2.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机制11-14
- 1.2.4 激基缔合物/激基复合物(eximer/exciplex)的形成14-16
- 1.2.5 C=N双键异构化机制16-18
- 1.2.6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机制18-20
- 1.3 比率计量型荧光探针20-21
- 1.4 硫化氢的生理学作用21-22
- 1.5 硫化氢的检测22-28
- 1.5.1 还原反应23-24
- 1.5.2 亲核反应24-28
- 1.5.3 铜硫沉淀反应28
- 1.6 苯并噻唑类荧光探针28-30
- 第二章 实验依据与实验设计30-34
- 2.1 立题依据30-32
- 2.2 实验设计32-34
- 第三章 实验内容与结论34-50
- 3.1 仪器与材料34-35
- 3.1.1 实验仪器与设备34
- 3.1.2 实验材料与试剂34-35
- 3.2 实验方法35-41
- 3.2.1 试剂的纯化35
- 3.2.2 探针A的合成35-38
- 3.2.3 溶液的配制38
- 3.2.4 光物理及反应性质的测定38-41
- 3.3 实验结果41-47
- 3.3.1 各步产物及探针A的合成结果41-42
- 3.3.2 光物理及反应性质的测定结果42-47
- 3.4 讨论47-50
- 参考文献50-58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8-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维平;徐玉芳;钱旭红;;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重金属及过渡金属离子荧光分子探针[J];化学进展;2007年09期
2 张灯青;赵圣印;刘海雄;;一氧化氮荧光分子探针[J];化学进展;2008年09期
3 马文辉;韩宏彦;徐群;夏威;宋波;梁春花;孙丽微;;香豆素类荧光增强型Cu~(2+)荧光分子探针[J];精细化工;2012年05期
4 何旭东;时萌萌;杨松;吴世喜;薛伟;;基于FRET机理的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进展[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2年06期
5 徐海云;方英;徐茂田;马淮凌;;识别Na~+的新型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与性能[J];河南化工;2008年05期
6 张宇;司万霞;郭祥峰;贾丽华;;水溶性8-羧酰胺基喹啉衍生物Zn~(2+)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2年11期
7 齐德强;王学杰;张一平;游金宗;;汞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进展[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刘敏;谭慧龙;刘治国;王维;曾文彬;;基于小分子的锌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3年08期
9 张有来;欧阳杰;金志进;李昱_";;新型碱性磷酸酶荧光分子探针合成及光谱性质[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付婷;梁淑彩;高晨;余慧;鄢国平;;非猝灭型Cu~(2+)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进展[J];分析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尹梅贞;刘柯兰;万树林;;荧光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成像[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2 周艳梅;张君丽;周华;张琳;;新型Pd~(2+)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质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钱益平;秦秋彦;李勋;范小林;;氯沙坦导向的荧光分子探针的设计与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王磊;钟成;傅恩琴;;环糊精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在水溶液中对Fe(Ⅲ)的选择性识别[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姜秀娟;几种新型荧光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识别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2 张宇;基于酰胺基喹啉的锌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郭祥峰;亲水性萘酰亚胺阳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4 贾丽华;新萘酰亚胺类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对金属离子的识别[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樊江莉;二(2-吡啶甲基)胺为识别基团Zn~(2+)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杨彬;荧光材料合成及其在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1年
7 李林波;功能型有机荧光小分子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玉;两种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成春文;新型罗丹明类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周秋兰;几种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其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徐钰;含氨基乙酰基咪唑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光谱性能[D];齐齐哈尔大学;2015年
5 邱鹏鹏;基于BODIPY/BINOL类衍生物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姜思泉;基于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接力型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7 杨玲;巯基蛋白质荧光分子探针的制备与应用[D];中北大学;2016年
8 耿琳;基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机制的新型比率计量型硫化氢荧光分子探针[D];兰州大学;2016年
9 张利锋;几种荧光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及离子识别性质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王文秀;一种选择性检测次氯酸的水溶性荧光分子探针[D];延边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75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775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