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4-07-31 11:18

[摘 要]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农业是推动河南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次是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最后是第三产业。因此建议:河南应坚持“围绕农业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的战略方针,稳定农业基础,加速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河南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关键词]河南省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在物质形态上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在价值形态上是指一定时间内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收入的增长是第一、二、三产业共同增长的结果。产业结构反映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总体水平。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还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息息相关。在某种程度上,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使各类产业按一定比例协调发展,促进技术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质量。

本文拟通过对河南省1978—2002年的经济发展统计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说明河南省的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是以怎样的一种方式在影响其经济增长的,进而提出河南省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以促进其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1.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模型

设不同产业结构对生产影响的函数Y=F(X1,X2,……Xk,A),其中Y表示国民总产出,Xi表示第i产业的产出量(i=1,2…,K),A表示经济制度和技术水平。可利用下列模型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logY=β0+β1logX1+β2logX2+…+βKlogXK+ε3

2.变量和数据

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1978—2002年的河南经济。根据河南统计信息网和《河南统计年鉴》(2003)中提供的数据,可得出河南省1978—200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Y,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出量X1、X2、X3以及第二、三产业的二级行业的产出量,即工业X21、建筑业X22,以及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X31和批零贸易、餐饮业X32。  

 

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根据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及第一、二、三产业在1978—2002年的样本观测值,运用Eview3.1经济计量软件可得以下计量经济回归模型:

    log(Y)=1.083+0.309log(X1)+

(26.94)  (12.43)    

0.452log(X2)+0.238log(X3)①      

(32.12)   (14.26)

该方程的判决系数R2=0.999964,这说明河南省的第一、二、三产业对其国民生产总值有整体的解释意义。但D-W统计量只是0.44,表明回归方程的残差项存在着严重的序列相关,因此方程的参数估计在统计意义上是不可信的。因此考虑利用滞后一期的观测值建立回归模型,并估计方程得:

log(Y)=1.193+0.285log(X1)+0.433log(X2)+ (39.23) (19.86)0.262log(X3)+8.25e-0.6Y(-1)② (49.75) (26.53) (5.55)

由当前的回归方程得判决系数R2=0.999988,D-W统计量为1.81,接近于2,回归方程的残差项不存在着序列相关,各参数也通过了T统计检验及F检验,这说明在回归方程中考虑残差项的两阶自相关,比前述方程①的估计结果有所改进,也就是说可用估计出的方程②来分析河南省三个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第一、二、三产业的划分方法以及方程②可知,河南省的三个产业除对现期的国民生产总值有影响外,对未来一期的生产总值也会产生影响,也就是说现期的总产值不仅受到现期的三个产业的产出量影响,还受到滞后一期的产出量影响。根据第一、二、三产业的划分方法及方程②可知,河南省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出量每增长1%,分别会导致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0·285%、0·433%和0·262%;而1978—2002年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平均为28.3%、44.1%、27.6%,由此可知,每增加1个单位的产值,河南省的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带动其国民生产总值增加1.01、0.98和0.95个单位。这说明河南省在1978—2002年之间,第一产业在推动经济的增长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第三产业。

利用河南省国民生产总值Y、第一产业X1以及第三产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X31和批零贸易、餐饮业X32在1978—2002年样本观测值,运用Eview3.2可得以下计算经济的回归模型: 

log(Y)=1.500+0.301log(X1)+0.472log(X21)-(12.09)  (7.20)    (17.17) 

0.0555log(X22)+0.191log(X31)+0.0822log(X32)③  (-2.37)  (3.33)    (0.90)

该方程的判决系数R2=0.999951,D-W统计量是1.42,查表可知回归方程存在着序列相关,不仅参数估计无法通过统计检验,并且建筑业X22还无法通过现实经济的检验,因此用残差一阶自回归方程进行修正,并估计方程得: 

log(Y)=1.479+0.470log(X21)-0.048log(X22)+

(10.87) (14.39)   (-1.16)

0.177log(X31)+0.086log(X32)+ 

(3.35)    (1.02)

0.310log(X1)+[AR(1)=0.328]④ 

(6.46)    (0.79)

该方程的判决系数R2=0.999936,D_W统计量是1.60,这说明考虑残差项的一阶自相关之后,方程中已不存在序列相关问题,故参数估计的T检验是可信的,但建筑业X22和批零贸易、餐饮业X32参数估计值没有通过T检验,因此从统计意义上讲这两个变量与其他变量以及这两个变量之间可能出现了多重共线性,同时建筑业X22还无法通过现实经济的检验,其原因可能是第三产业只用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X31和批零贸易、餐饮业X32表示,缺失了一些具有第三产业服务性特征的分行业,从而从观测数据中无法把第三产业的特征表现出来,因而呈现出建筑业X22和批零贸易、餐饮业X32出现多重共线性的统计特征。然而在我们所掌握的统计资料中,无法找到第三产业的其他分行业,如地质勘探水利管理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样本的观测值,因而无法进—步分析第三产业中分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于是我们用第三产业的总量来代替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X31和批零贸易、餐饮业X32,再进行回归分析: 

log(Y)=1.353+0.290log(X1)+0.362log(X21)+

(28.14) (13.98)   (25.24) 

0.099log(X22)+0.246log(X3)+[AR(1)=0.177]⑤  

(7.33)   (17.79)   (0.445)

该方程的判决系数R2=0.999981,D-W统计量是1.73,显然回归估计的方程不存在序列相关,并且所有的估计参数都通过T检验。因此可用方程⑤来分析河南省的工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方程⑤可知,产出量每增长1%,第一产业会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0.290%,第二产业中的工业X21会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0.362%,建筑业X22会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0.099%,第三产业会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0.246%。以2002年为例,河南省第一产业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9%,工业X21占41.0%,建筑业X22占6.80%,第三产业占31·3%。由此可知,每增加1个单位的产值,河南省的第一产业会带动其国民生产总值增加1.39个单位,工业会带动其国民生产总值增加0.88个单位,建筑业会带动其国民生产总值增加1.46个单位,第三产业会带动其国民生产总值增加0.79个单位。  

 

三、加速发展河南产业经济的政策建议  

由上述经济计量和指标分析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是推动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次是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最后是第三产业。虽然在方程⑤的分析中,在以2002年的数据为例时,分析结果中建筑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要比第一产业大,但建筑业在经济中的份额较小,只能成为经济短期增长的推动力,很难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因此,根据河南的自然地理情况以及上述经济计量分析数据,笔者认为,河南省应坚持“围绕农业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的战略方针,稳定农业基础,加速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体建议如下:

其一,河南的“三农”问题不解决,肯定会拖累中原崛起,进而影响中部地区的崛起和整个国家的全面发展。对于有着7000万农民的农业大省而言,仅仅免除农业税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致富问题的。河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应抓住有利时机,调整结构,优化品种,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管理技能,加快农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需要强调的是,政府在宏观上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这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主要包括:(1)加大社会基础性投入,如大中型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中低产田改造投入等,以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产品生产带来的损失;(2)适当加大生产经营性投入,如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农业科技服务投入、小型水利配套设施投入等。

其二,对河南省而言,优势工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煤炭、有色金属矿采选及压延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电力等能源及材料工业;二是纺织、食品加工、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等。因此,在工业结构调整中,要加强和增大全省的优势工业,突出区域经济的特点,防止经济同构化倾向,并且加快轻纺工业发展,改变全省工业重工化趋势,提高资本产出效益。同时,加快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改变过去那种粗放型经营、产品加工度低、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低的状况,走集约化、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发展道路,增强产品及产业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更好地发挥优势工业对河南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其三,在河南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好农业与工业的发展问题,避免以工业为主体的城市在崛起,而以产粮为主体的农村在塌陷之状况的出现。做好这两者的协调,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快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工业,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新型产业,既能够推动工业发展,又能够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当然,这需要政府在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河南的农产品相对加工增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若全国平均水平为1.00,河南仅为0.68,东部发达地区为1.2~2.3,可见河南省农产品加工工业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河南应加快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利用工业来反哺农业,做到城市反哺农村,并将其作为产业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2)工业的发展需要吸纳大量劳动力,这样就能够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通过劳动力向工业转移可以建立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桥梁,以解决凸起带与塌陷区的矛盾问题。

其四,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是河南产业结构最突出的问题。因此,要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发展第三产业可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既能够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又有利于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尤其是通讯、信息、金融、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五,对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而言,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也是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快农业产业化、城市化进程,减少农村人口比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难点。一方面应通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改革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广泛应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业和农村社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参 考 文 献]

[1] 谢识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7—143.

[2] 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5):14—21.

[3] 刘伟,李绍荣,黄桂田,等.北京市经济结构分析[J].中国工业,2003,(1):23—30.

[4] 杨建.新时期河南产业增长与结构优化调整刍议[J].改革与理论,2002,(10):28—30.

[5] 喻卫斌·企业聚集与城镇化[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1—16·http://www.51lunwen.com/jiliangjingji/

[6] 汪浩瀚,丁元耀,孙文博.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分析[J].经济地理,2003,(23):593—596.

[7] 马兰,蔡建霞.河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学,2005,(23):778—780.

[8] 吴小莉.“中原崛起”———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谈河南崛起的思路[J].执政首脑,2005,(8):11—13. 



本文编号:8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8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9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