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提高中国碳税绩效的优化设计

发布时间:2017-10-26 14:22

  本文关键词:提高中国碳税绩效的优化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碳税 多国CGE模型 优化设计 绩效分析 碳减排成本 碳泄漏率


【摘要】: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并且具有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费结构,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低碳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面临来自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节能减排压力日益增加。中国政府已做出降低碳强度、快速达到碳排放峰值以及促进新能源使用等承诺。碳税作为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是实现中国经济向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但是碳税改革正处于研究和规划阶段,仍未启动。同时,中国是世界上的贸易大国,决策者在制定碳税政策的时,应考虑由此产生跨境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构建了一个多国CGE模型,该模型加入贸易因素且细分能源类型。通过化石能源种类和生产行业范围两个维度改变碳税征税对象,设定出六种征税情景,评估不同的碳税方案在产品产出、二氧化碳排放量、贸易等方面的表现并分析原因。同时设定碳税效率评价指标,综合比较不同情景下碳税的成本效率和减排效率差异。通过敏感性分析的方式,对于模型中设定的参数值进行分析,探究影响模拟结果的潜在因素。此外,结合其他政策,如税收收入返还政策和新能源补贴政策,对比单独实施碳税与增加辅助政策所带来的不同效果,寻求适合中国的碳税优化设计方案。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中国实施碳税会导致跨国外部性问题,通过贸易渠道产生竞争力问题,通过能源渠道产生能源反弹效应。竞争力问题和能源反弹效应会使碳税带来产生经济损失,并且阻碍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出现碳泄漏。第二,不同的碳税的设计方案会带来碳税绩效的差异,重要的影响因素如生产行业的征税范围、化石能源的征税种类,应根据当前实际需求选定更符合中国国情的设计方案。第三,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模型中一些重要参数值的设定在一定范围内直接影响到模拟结果,如碳强度目标值的设定、Armington贸易弹性和能源供给弹性。第四,在碳税的基础上增加税收收入返还政策和新能源补贴政策可以提高碳税的效率,且新能源的消费比例随着补贴率的升高而增长,但收入返还政策不存在强式“双重红利”现象。因此,中国在制定碳税方案时,应该综合考虑文中分析的各个因素,以提高碳税的绩效。
【关键词】:碳税 多国CGE模型 优化设计 绩效分析 碳减排成本 碳泄漏率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196;F812.42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1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背景11-14
  • 1.2 研究内容14-15
  • 1.3 研究方法15-16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不足16-18
  • 第2章 文献综述18-24
  • 2.1 碳税理论的相关研究18-19
  • 2.2 国外碳税实践的相关研究19-20
  • 2.3 中国碳税实践的相关研究20-24
  • 2.3.1 关于碳税影响的研究20-22
  • 2.3.2 关于碳税设计的研究22-24
  • 第3章 CGE模型构建24-33
  • 3.1 生产模块设定24-27
  • 3.2 消费模块设定27-28
  • 3.3 市场价格与碳税的关系28-29
  • 3.4 市场出清条件29-30
  • 3.5 征税情景设定30-31
  • 3.6 数据来源31-33
  • 第4章 单一碳税的数值模拟与绩效评估33-49
  • 4.1 对产品产出的影响分析33-36
  • 4.1.1 碳税与情景设定对总产出的影响34-35
  • 4.1.2 碳税与情景设定对产业结构的影响35-36
  • 4.2 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分析36-40
  • 4.2.1 碳税与情景设定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37-39
  • 4.2.2 碳税与情景设定对化石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39-40
  • 4.3 对贸易的影响分析40-42
  • 4.3.1 碳税与情景设定对净出口总额的影响41
  • 4.3.2 碳税与情景设定对贸易结构的影响41-42
  • 4.4 基于效率的影响分析42-44
  • 4.4.1 碳税效率评价指标的设定42-43
  • 4.4.2 不同情景下碳税效率的比较分析43-44
  • 4.5 主要参数的敏感性分析44-49
  • 4.5.1 减排目标值的敏感性分析44-45
  • 4.5.2 主要弹性的敏感性分析45-49
  • 第5章 碳税与其他政策的综合模拟与绩效评估49-54
  • 5.1 碳税与收入返还政策的组合49-51
  • 5.1.1 模型改进49
  • 5.1.2 数值模拟结果及影响分析49-51
  • 5.2 碳税与新能源补贴政策的组合51-54
  • 5.2.1 模型改进51
  • 5.2.2 数值模拟结果及影响分析51-54
  • 第6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54-57
  • 6.1 主要结论54-56
  • 6.2 政策建议56-57
  • 参考文献57-62
  • 致谢62-6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学术论文63-64
  • 附件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娟;赵宇;王铮;;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碳税政策模拟[J];生态经济;2014年04期

2 栾昊;杨军;黄季q;姜晔;;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影响评估的差异因素研究——基于Meta分析[J];资源科学;2013年05期

3 吕南;肖娜;彭倩;;国内外碳税理论研究现状与实践[J];天府新论;2012年04期

4 李淑霞;;试论中国碳税政策的基本框架[J];学习与探索;2011年06期

5 刘洁;李文;;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9期

6 张晓盈;钟锦文;;碳税的内涵、效应与中国碳税总体框架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我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72期

8 曹静;;走低碳发展之路:中国碳税政策的设计及CGE模型分析[J];金融研究;2009年12期

9 李齐云;商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碳税减排政策设计[J];财政研究;2009年10期

10 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我国开征碳税的效果预测和影响评价[J];环境经济;2009年09期



本文编号:1099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099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3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