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列宁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02:08

  本文关键词:列宁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列宁 社会主义 商品经济 新经济政策


【摘要】: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初曾一度将商品经济定义于资本主义的范畴,否认和排斥商品经济。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关于商品经济能否在社会主义国家存活和发展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经受频繁的战争破坏,俄国仍然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极度贫穷落后的国家。面对这样一个困难的政治经济条件,列宁在带领俄国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中,逐渐认识到商品经济的必要性,并充分肯定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新经济政策实施以后,列宁对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发展商品经济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创作了大量相关的文章和著作,这对马克思、恩格斯从未涉及过的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商品经济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突破。在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列宁对商品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并且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本文从新的视角阐述了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分析了列宁从坚信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不相容,到肯定商品经济并主张发展商品经济的转变过程。文章主要研究列宁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商品经济的艰辛探索,从列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变化发展的轨迹入手,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了列宁在这一历史时期的重大理论突破及其带来的现实启示。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对列宁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将列宁关于商品经济的探索历程分为四个时期,叙述了列宁对商品经济是如何经历由否定到肯定的认识过程;第二部分,整理归纳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探讨了列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发展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远影响;第四部分,论述了列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商品经济思想研究的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列宁 社会主义 商品经济 新经济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091.9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导论10-16
  • (一) 研究意义10-11
  • (二) 研究现状11-14
  • 1、国内研究现状11-13
  • 2、国外研究现状13-14
  • (三) 研究方法14
  • (四) 创新与不足14-16
  • 1、创新之处14-15
  • 2、不足之处15-16
  • 一、列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形成16-23
  • (一) 列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理论渊源16-17
  • (二) 列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17-23
  • 1、商品经济的初步认识17-18
  • 2、消灭商品经济的尝试18-19
  •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19-21
  • 4、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升华21-23
  • 二、列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23-30
  • (一) 商业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中心环节23
  • (二) 国家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23-24
  • (三) 国营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24-25
  • (四) 学会经商,善于发现做生意的人才25-26
  • (五) 国家银行参与调节经济生活26
  • (六) 建立新的货币关系和稳定的货币制度26-27
  • (七) 以物质利益为基础实现按劳分配27-28
  • (八) 通过合作社完成小农的社会主义改造28-30
  • 三、列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30-35
  • (一) 建国初期对商品经济的探索与实践30-31
  • (二) 改革开放之后对商品经济的创新与突破31-33
  • (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视与改革33-35
  • 四、列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历史意义及现实启示35-38
  • (一) 列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历史意义35-36
  • 1、为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35
  • 2、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了理论来源35-36
  • (二) 列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现实启示36-38
  • 1、尊重国情,坚持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36-37
  •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缺陷37-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金龙;浅议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最优化控制[J];江西社会科学;1986年06期

2 李实;;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过程[J];广东商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3 潘福元;;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J];科学决策;2008年12期

4 柳树滋;;科学思想史与抽象具体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5 苏振芳;不可忽视理论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J];福建论坛;1981年05期

6 鲍振元;试论技术手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7 李宝瑜;试论量以及人对量的认识过程[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8 杨善群;实事求是地讨论马克思对原始社会的认识过程[J];江汉论坛;1983年12期

9 姜霁;;知识交流及其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J];学术交流;1993年04期

10 张恕贤;处理协调工作的艺术[J];秘书;199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文川;;小学数学教具的作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2 杨国荣;;认识与存在[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孙煜;;从科学史看假说在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作用[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丽莉;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N];贵州政协报;2000年

2 实习记者 陈茹冰;北京地区MPA招考趋于理性[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5年

3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院长、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玉卓;管理是转制后的根本问题[N];科技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玮玮;列宁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2 汪文婵;人类认识过程中的主体性因素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01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101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2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