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信任与经济增长
本文关键词:法律,信任与经济增长
【摘要】:本文主要以信任为切入点,研究了信任与法律,信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曾经,学界对信任的研究多停留在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进行研究,但随着“社会资本”这一理论的提出,信任逐渐被认为是社会资本的一种,并成为与技术,资本及劳动等要素等同的,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要素之一。目前,国外学者关于信任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在他们所作的国别检验中,一般都没有包括中国,而国内在信任方面尤其是实证检验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的贡献在于,将中国以及其他已经转型或正处于转型当中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弥补了国外研究在样本选取上的空缺。 针对影响信任的因素,目前国外学者主要在理论上认为法律是影响信任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关的实证研究非常缺乏,虽然也有一些学者通过选取法律与信任的替代变量进行实证研究,但至今没有学者直接将信任作为因变量,法律作为自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因此没有一个实证可以直接证明法律对信任有促进和补充的作用。本文的贡献在于弥补了这一空白,即将信任度作为因变量,将法律作为解释变量,通过引入WVS以及WDI的信任度数据和政府效率数据来研究法律与信任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定量研究法律与信任的关系,从而解构信任,寻找建立社会良好信任的方法。 当人们所认为的信任的缺失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而不是一个个别社会问题时,作为一个学习经济学的人士,有必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对其现状进行分析,解读。鉴于前人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只限于信任和经济发展,并没有考虑将信任设为一个因变量,考虑信任的发展又可能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这里,我不仅引入了信任,还引入了可能对信任会造成影响的法律,以及受信任发展影响的经济增长,希望通过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全面更细致的解读这一世界问题。 本文开始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和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然后进行了文献回顾,找到了本文研究之所以研究的出发点,终点与其理论基础。本文对于信任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选取了国家信任指标,根据信任与人均GDP、信任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研究了信任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进行了法律与信任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根据实证内容收集相关样本的数据,选取了法律制度环境的指标、公司治理结构的指标、利益侵占指标、业绩指标等变量,进行了法律与信任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深化法律信任与经济增长相互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的实践与理论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061.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义忠;;《行政许可法》的善治理念与制度[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李明发;;信用维持的民法思考——关于信用权的进一步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龙新;;企业征信的法律经济学分析——以企业失信行为惩罚机制为视角[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李亦亮;大企业效应与中小企业问题解决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朱立奎;;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角色定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杨永刚;;浅谈企业信用政策[J];北方经济;2008年10期
7 高胤;;德·索托的资产表述学说对优化我国创业环境的启示[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2期
8 柯华庆;格式合同的经济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4年05期
9 梁鹏;交易公平原则实践——问题与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杨振宇;穆争社;;经济学的非对称信息范式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安卫华;;积极应对入世,建设信用政府[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3 朱仁显;黄国琴;;医疗服务信息不对称问题成因、影响与治理对策[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景玉琴;;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制度基础[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5 王保树;;信用、信息和健全信用机制[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6 王艳梅;;信用研究的商法视角——商法精神的制度化[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7 阮赞林;;论商法的发展与信用机制建设[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8 冯彦君;;市场信用机制的法律建构与保障——民商法、经济法的分工与合作[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9 李剑;;论信用是票据制度的基础[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10 邢博;杨坤;邢金刚;;不完全信息下的服务互动博弈:均衡分析及应对策略[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翔宇;公司型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5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白云峰;金融领域信用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素英;中国政府规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艳娟;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博弈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9 刘耀彬;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陈鹏飞;社会信用管理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我国政府诚信建设的法律途径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2 何丽鹏;高新技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3 孙涛;行政行为视野下提升中国政府公信力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纪远亮;我国上市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平平;论我国经济发展对民主政治的推动作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王晓琳;当前我国政府信任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洋;基于治理理论的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王可;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杨硕;医疗会诊中的共同侵权责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张战坡;股东滥用公司控制权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90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190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