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看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本文关键词: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看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06年11月第29卷第6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ebeiNormalUniv;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看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史方倩;(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是指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存在内的生产和组织的不对称性;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经济不发
2006年11月第29卷第6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be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Nov.2006Vol.29No.6
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看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史方倩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摘 要: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论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有启示作用。“二元经济结构”,。因此,关键词:二元经济;城市化中图分类号:1:A文章编号:1000Ο5587(2006)06Ο0038Ο05
,是指发展中国家普
遍存在的、存在内的生产和组织的不对称性。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由现代化的工业部门和传统落后的农业部门组成。传统部门的人均产量大都低于现代工业部门,但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就保证了现代工业部门规模扩大所需要的劳动力。由于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且农村的平均收入低,工资可以保持在低水平上,从而使现代工业部门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这些高利润再投资,又能使现代工业部门越来越扩大。因此,现代工业部门相对于落后的农业部门不断扩大,形成了发展中的二元结构。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刘易斯等人的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不仅存在着刘易斯所描述的那类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而且存在着市场经济与农村自给半自给经济、计划经济并存的“组织上的二元结构”。因此,如何化解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的矛盾,塑造新型的经济运行机制,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经济现
代化的水平。
一、中国二元性经济结构的形成原因
1.历史原因:殖民化构成的二元化的畸形
发展
在中国近代史开端的19世纪40年代,产生并发展了一批近代城市。近代城市的兴起,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近代城市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自身的特点。以农业社会为其经济基础的封建王朝,在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和挤压下被迫开埠,成了中国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开埠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近代化拉开了帷幕,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即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商业和近代城市开始起步的时期。但是这种城市化过程不仅十分艰难,而且十分缓慢,并带有对外国资本严重的依附性和浓厚的殖民地色彩。它给中国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套上了新的绳索,加速了农村的破产和城乡居民的贫困化过程,不仅给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也给中国未来的工业化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障碍。
列强们正是在这些港口城市获得种种特权,并以此为基地,逐渐向内地渗透,进而进行行政控
Ξ收稿日期:2006Ο01Ο25
基金项目:华北电力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先进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的相关成果 项目编号:200511004
),女河北保定市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作者简介:史方倩(1972Ο
史方倩 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看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39
制,扶持买办,拉拢军阀,这是中国上世纪二三十
年代军阀混战的重要背景。中国的民族资本,虽然在外国资本和封建势力的狭缝中生长了出来,但经济基础十分脆弱,一直未能居于主导地位。到1936年,中外产业资本的比重,外国资本仍占到社会总资本的78.4%[1]。其间,城市人口明显增加了,城市化的畸形发展也日益显著。因此,大约一百年城市化发展的后果,加重了旧中国城乡的分化与对立。大量财富的流失,城市的畸形发展,这是旧中国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存在严重的资金短缺和城市化滞后的重要历史渊源。
2.计划经济造就的二元经济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纪的时间内,和特权,,在大约5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工业化道路模式选择方面的原因,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也是非常曲折的,并付出过沉重的代价。受建国初期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在前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下,我国选择了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特征的赶超型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试图通过重工业的优先发展,超高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由于我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的,因此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很低,储蓄率低,资本积累能力不足,资金严重匮乏。再就是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不高,产出水平低下,支持工业化的能力有限。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既不能像早期资本主义国家那样通过对外掠夺(如英国早期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和早期的海外殖民扩张)来实现资本原始积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不可能通过引进外资的办法来补充国内资本的不足。而且由于重工业资本高度密集性的特点,使得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特征的赶超型发展战略与我国的劳动力丰裕、资本稀缺的资源禀赋特点相矛盾。为了保证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必须依靠一种新的制度安排———由政府统一调配资源,以降低发展重工业的成本,并减轻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的转移而形成的城市化
压力[1]。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统购统销、人民公社、户籍制度等在内的城乡隔离的二元经济体制。
建国以后,我国的最大问题是迅速实现工业化,而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由于当时国内外条件的限制和各种因素的制约,我们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模式。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基本上安排在沿海和内地工业基础比较好的地区。的资本供应量是很大的,榨
,;,而90%以上的农民来实现。为此,我们制定并实施了为满足工业化资金需求的农业政策,具体来说是利用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集中了农民的全部剩余劳动和部分必要劳动。农产品价格被大大压低了,在城市和工业中就可以实行低工资。由于劳工成本很低,轻工业利润很高,这样,每年大约350亿的资金集中于国家财政,投资于基本建设项目。城市的规模扩大了[2],一批新兴城市建设起来了,但广大的农村和众多的农民被游离于工业化过程之外,他们的劳动方式和实际的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相反,包括“穷过渡”在内的极左的农村政策,使大量的农村人口拥挤在狭小而落后的生产空间,重工业的优先发展虽然带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张,但这是以牺牲农村和剥夺农民为代价的。这是前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走过的道路,也是某些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工业化建设虽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上的差距拉大了。二元经济结构格局形成了。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不断强化,还表现在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和内地,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差距的拉大。相对而言,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更加缓慢。进入20世纪60年代,国家开始调整生产力布局,通过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调整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的重心开始向中西部转移,在客观上也带动了西部工业的发展和一批新兴城市的建立。但是,当时的指导思想是“备战备荒”,工业发展是按照“山、散、洞”的要求
40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进行布局的,大多脱离原有的工业基础和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不仅布局分散,而且区域经济发展的融合程度很低,既未带动原有工业技术的改造,也未有效的促进广大落后农村地区劳动方式的进步和制度变迁。总的说来,与20世纪50年代城市化发展所出现的情况一样,都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封闭运行的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城市发展的推动力是政治目标,采取的是行政手段。外在推力固然十分强大,但城市化的内在机制十分薄弱,而且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并未能成为按城市化本身固有规律正常健康发展的标志。相反,由于这种发展是以牺牲农业,剥夺农民,循环,果,城乡差距拉大了,减弱,,城 三、二元经济结构的破解
(一)走城市化道路
1.走城市化道路,发展中小型城市
之一也正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就要走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道路。这三者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一是农业走现代农业道路,用工业化改造农业,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道路。二是农村走城市化道路,发展中小城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是增加农民收入,充分保证农民工就业。在这里,能否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又是问题的关键。解放出来,进入城市定居,,,农业才有可能成为现代化产业;同时,也只有在“三农”问题解决后,中国才能最终实现现代化。从这种意义上讲,我国目前已经步入现代化大门边上,能否迈过这道门槛,将取决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2.实施城镇化战略是农民脱贫致富和农业现
我国的“十五”计划纲要,把积极推进城镇化作为新世纪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战略的实施意味着我国将全面地、大规模地推进城镇化建设,并把重心转向广大农村,重视走小城镇建设之路。这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城市化总体上滞后于工业化现象的战略决策。历史上存在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造成目前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缓慢、有效需求不足的总根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开始打破“二元结构”,国家“十五”计划把积极推进城镇化确立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线之一,将更进一步加速“二元社会”的融合,使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实施城镇化战略进程中,要从国情出发,立足新世纪的发展目标,顺应经济发展和城镇发展规律,作好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部署。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有一句名言: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现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问题,仍然是农民问题,即通常所说的“三农”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又在于农村。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代化的根本出路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由于在农村广泛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同时由于在农业中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国成功地解决了十多亿人吃饭的问题。但是,自1980
年代中后期以来却出现了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其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城市居民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曾一度扭转的城乡收入差距再度扩大,但是199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农业进一步演变为增产不增收。尽管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仍难阻止农民收入下滑的势头,城乡差距拉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国农业人均支配的土地资源太少,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无疑是最根本的原因。投入到土地中的劳力、资金、技术受到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的制约,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收益效应受到土地自然资源的限制,价格下跌。在农产品总体上讲已经过剩,农业已从供给约束型产业转变为需求约束型产业的背景下,价格的需求弹性很小,即使价格大幅度下降,需求也很难消化急速增加的供给,在这里先进技术甚至成了农民增收的杀手锏。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廉价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将不可避免,这实际
史方倩 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看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41
上已经把我国农产品价格总水平锁定在国际价格
水平上,因此,上述矛盾将更加突出。结论十分明显,农民很难依靠经营小块土地脱贫致富。因此,出路只能是把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把农民转移到城镇中去。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能依靠非农产业脱贫致富;另一方面把置换出来的土地资源在农民手中适度集中,实行农业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提高人均产出量,保证农民即使在农产品价格下跌时也能增收,使农业真正能成为致富的产业。
20多年来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已使1亿多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另外城市和沿海工业加工区也吸纳了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中劳动力与土地产与增收之间的矛盾[2]性,,农产业之间的两栖职业者。已经进城的农民最多只能算“准市民”,面临极大的职业、收入、保障风险,不可能在城市中安居乐业。已转移的农民仍然把农村视为自己的家,保留在农村中占有的资源,就成为在这种制度安排下理性选择。这既使农业日益成为“业余产业”“、副业”,也不利于土地资源的规模利用。因此,现在实施城镇化战略的重点,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转移到城镇,而且要求改革这些农民的身份,使之成为真正的市民,并以此为基础,从总体上重组城乡结构,重组资本、土地和劳动力资源。
3.城镇化创造的巨大市场需求将成为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保证
2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两个因素推动:一是改革开放释放出的巨大能量的推动;二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留下的巨大市场空间的拉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告别短缺经济,这两个在过去保证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也日益衰减。一方面,我们现在不能再寄希望出台某项重大改革措施来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改革的难度增大,但增长效应却会递减;另一方面,随着告别短缺,需求约束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最大“瓶颈”,尽管我们可以通过扩
大国际市场来缓解需求不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但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讲,外需不可能替代内需。在这个问题上,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通过培育农村市场来扩大内需。在增加农民收入和拓展农村市场上,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并已开始取得一定成效。正如前面已经论述的,在目前的城乡格局下,农民增收空间十分有限,农村市场容量的扩大难以支撑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因此,只、长期的需求拉动力。可以预言,,一方面会因,另一,。
(二)要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西方国家的城镇化是与工业化同步、比较协调发展的,有一些是已被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实践历史所证明了的成功经验
。例如美国,它不存在二元经济模式,虽然有历史原因,它没有传统的农业文明,但是它也有一个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它的农业是工业化的农业,是高精尖技术和大型宽幅型作业模式。农业的科技含量高,美国的传统部门同时也是现代部门,现代部门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广到传统部门。现代部门不断扩张传统部门不断缩小,直到传统部门最终也过渡到现代部门,这样二元经济就会消亡。西方的城市化道路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进行的。但是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性失误,我国的城镇建设相对滞后。为此,现阶段我们应选择一条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之路,那就是城镇化优先的路子。我国的城镇化大大落后于工业化进程,原因在于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在特有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户籍制度,致使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出典型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城市和乡村相对封闭,城市以发展工业为主,并按现代化大生产的方式组织生产;而农村则以农业为主,主要是生产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农业基本上起着为城市工业发展提供原始积累的作用。在“二元社会”状态下,造成农村相对贫困化问题突出。农村人口膨胀,农民人均拥有的土地等生产资料越来越少,收入受到很大限制,城乡利益分配严重不均。
但是发展城市化道路也要因地制宜,中小型
42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城镇建设,有它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它分散,面广,不利于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在那些原有超大型城市的基础上建立大城市一体化,如京津地区,上海江浙一带建立大经济圈、超大型城市群,充分适应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明星城,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如何正确处理好城镇化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关系,如何能使广大农民最少痛苦地、平稳地而又较快地转移到城镇,减少城镇化过程的“阵痛”,乃是城镇化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从各国的经验看,主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放开城镇,让农民自由、自主和自愿地进城谋生或创业,不要有任何行政的、社区的阻碍,政府要适当引导和鼓励,混乱和无序。第二,,地,;另一方面,参考文献:
[1] 赵力.“城镇化”与“二元结构”的破解[J].城市问题.2002,
(3).
[2] 沈越.“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城市化[J].当代经济研
村居民有土地而赖以生存。第三,伴随着农民大
批进城,城镇的治安管理、社会秩序维持、城镇规划和管理要跟上[3]。在发展和建设小城镇过程中,各级政府的引导支持是关键,政府的行为应是: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和特点,防止盲目性、随意性、重复性,达到小城镇建设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在发展和建设小城镇过程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研、措施;防止因,,交、失业率上升;多渠道筹集加,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所需的巨大资金,充分合理运用财政资金、信贷资金、民间资金、国外资金,为城镇建设提供强大的、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究.2002,(2).
[3] 韩可卫,黄国庆.对我国走出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探讨[J].
改革与战略.1997,(6).
[责任编辑 啸 尘]
OnLewis’dualeconomicsandwayofChineseurbanization
SHIFang2qian
(SchoolofHumanityandSocialSciences,North2ChinaElectricPowerUniversity,Baoding,Hebei071000,China)
Abstract:WhileChinaisstilladevelopingcountryofgreatpopulationwithbackwardeconomy,thefeaturesofdualityarequiteobvious.TheeconomictheoriesbyLewisandothersareofenlighteningrevela2tionstotheChineseeconomics.InthecurrentChinaarenotonlyseenthedualeconomicstructuresasde2scribedintheworksofLewis,butalsotheorganizationaldualstructuresof
marketeconomy,ruralau2tonomouseconomy,andplaneconomy.Therefore,thepaperconcludesthattheurbanizationisassumedtobetheonlywayoutoftheChinesedualeconomicstructures.
Keywords:dualeconomics;urbanization;threeagriculture2relatedissues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高等教育、73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看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等内容。
下载地址:73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看中国的城市化道路.Doc
【】最新搜索
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看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3 基因工程
八校联考试卷_图文
2016-2022年中国酒精饮料行业发展格局及十三五投资方向
重结晶注意事项
垦造耕地施工(市政施工组织设计样本)
小学生师生谈心记录
空冷岛防冻措施
Mysql的日志子系统的技术路线
律师推荐公司注销清算报告_图文
本文关键词: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看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4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24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