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代理人情况下公共物品供给的一般问题
本文关键词: 公共物品 渐进有效 渐进无效 一致同意率约束 出处:《武汉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Mailath及Postlewaite在其1990年的论文中证明了公共物品供给的渐进无效性,即随着经济中个体个数增加到无穷大,公共物品被提供的概率趋向于零(而此时公共物品应被提供的概率趋向于1)。本文将Mailath及Postlewaite(1990)的文章中的“个体理性”约束(即任何机制的通过必须得到全体个体的一致同意)放松成为了一个更为一般的、称为“一致同意率约束”的约束(即一个机制能被通过当且仅当全部个体中有某一比例部分以上的个体同意该机制,譬如在简单多数原则中,,该比例值就为1/2,在本文中我们称这一事先给定的比例为“一致同意率”)。本文发现,如果中央计划者所要求的一致同意率低于某一个临界值(该临界值由模型的参数决定),那么当经济中个体趋向于无穷时,公共物品被提供的概率将趋于1。如果中央计划者要求的一致同意率高于某一个临界值,那么当经济中个体趋向于无穷时,公共物品被提供的概率将趋于0。因此,Maialth及Postlewaite(1990)的结论成为本文结论中的一个特例。
[Abstract]:In their paper of 1990, Mailath and Postlewaite proved the gradual inefficiency of public goods supply, that i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in the economy to infinity. The probability of public goods being provided tends to zero (and the probability that public goods should be provided tends to 1). In this paper, Mailath and postlewaite1990). The relaxation of the "individual rationality" constraint in the article (that is, the adoption of any mechanism must obtain the unanimous consent of all individuals) has become a more general one. A constraint called a "consensus rate constraint" (that is, a mechanism can be adopted if and only if more than one part of the total individual agrees with the mechanism, for example, in the simple majority principle.). The ratio is 1 / 2, and in this paper we call this predefined ratio "consensus rate". If the consensus rate required by the central planner is lower than a certain threshold determined by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then when the economy tends to be infinite. If the consensus rate required by the central planner is higher than a certain threshold, then when the individual in the economy tends to be infinite. Therefore, the conclusion of Maialth and Postlewaite1990) becomes a special case in this paper.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06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形成机理与路径选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王俊;程光光;;从气象服务看公共物品供给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年01期
3 谢子平;宋洪远;;统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思路和措施[J];红旗文稿;2005年01期
4 林丽娟;;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障[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汪莉;;论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非政府制度选择[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吴强玲;;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机制创新[J];党政论坛;2007年03期
7 章平;张小敏;;个体异质性与公共物品治理的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2007年07期
8 袁华萍;张宝兵;;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及其成因[J];现代农业;2007年10期
9 黄新华;;政府的有效管理是最重要的公共物品——新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公共物品理论[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尹鸿雁;;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理论假设、现实困境及启示[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凯;;北京市治理中的公共物品供给——基于政府职能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2 曹亨鹏;刘丽;;我国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差别及统筹发展研究[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3 彭立;苏春江;;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多角度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4 周鹏程;;中国乡村公共物品融资模式改革途径——基于印度潘查亚特的参照[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颜佳华;何植民;;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物品供给治理研究[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赵淼;;简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康静萍;;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系与农民权益保护[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8 王慧军;;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我国公共物品供给体系的完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苏礼和;;公共物品多元供给的困境及政府定位[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罗宏磊;;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的制度研究[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综合开发研究院博士 阮萌;构建公共物品供给层面的政府与民间组织新关系[N];东莞日报;2011年
2 张金岭;公交“缩水”就是公共物品供给“缩水”[N];贵阳日报;2005年
3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张要杰 安阳工学院 赵庆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职能定位[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4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张要杰 安阳工学院 赵庆兰;建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金融支持体系[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5 宁甬;通过多中心途径完善中国公共物品供给[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张要杰 安阳工学院 赵庆兰 河南财经学院 蔡圃;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提供体制保障[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7 关耳;市场失灵的理论困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蔡秀云;完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的思考[N];中国税务报;2007年
9 记者 冯晓荣;中国农村卫生公共物品供给及法制保障研讨会在陕召开[N];陕西日报;2006年
10 沈荣华;农村公共物品亟需法治保障[N];苏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必纲;公共物品供给中的租及寻租博弈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刘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与政府定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袁燕;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4 韩荣锦;中国转型期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确定原则及其影响因素[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5 郑英宁;陕西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阮萌;中国公共物品供给转型的路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郑谦;公共性视角下的公共物品“多中心”供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解建立;中国特色的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均衡化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席恒;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10 傅勇;中国式分权、地方财政模式与公共物品供给:理论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娅宁;公共物品供给的市场化模式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2 王越祥;中国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李国英;地方公共物品供给的民营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刘玲;农村税费改革后公共物品供给状况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林建衡;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策因素分析[D];西北大学;2004年
6 陈伟;税费改革后的农田水利困境与制度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许晓;竞争与合作[D];西北大学;2007年
8 王泉超;社会资本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D];厦门大学;2009年
9 张超;城市准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宋兆勇;政府行为与公共物品供给的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44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44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