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基于碳夹点分析的中国能源结构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1 02:38

  本文关键词: 碳排放目标 能源结构优化 碳夹点分析 能源替代 中国 出处:《资源科学》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研究了碳排放目标下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问题。论文运用碳夹点方法识别能源消费瓶颈,并通过能源替代确定满足碳排放约束的清洁能源量,最后以我国政府承诺的2020年碳减排目标为例,基于对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及碳排放量的预测,对我国整体能源结构优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我国预测碳排放量高于碳减排目标,在清洁能源达到2 466.8万TJ~3 496.2万TJ时,能够实现2020年比2005年单位GDP减排40%~45%的碳排放目标。研究发现,碳排放约束下能源结构优化必须在一定的激励和约束措施下才能实现,且关键在于降低高碳能源的比重。能源结构的优化需依据能源的碳排放因子,按照由低向高的顺序通过清洁能源对高碳能源的替代来实现。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的提升是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的关键。中国经济步入以中高速增长为标志的"新常态"将有利于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以及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的增加。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 of energ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under the carbon emission target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energy consumption bottleneck is identified by carbon pinch method, and the amount of clean energy meeting the carbon emission constraints is determined by energy substitution. Finally, taking the 2020 carbon reduction target promised by our government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2020 forecast of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 emissions forecast in 2020 is higher than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 and when clean energy reaches twenty-four million six hundred and sixty-eight thousand TJ~3 4.962 million TJ, To achieve the target of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by 40% or 45% per unit of GDP in 2020 compared with 2005,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optimization of energy structure under carbon emission constraints must be achieved under certain incentives and constraints. And the key is to reduce the proportion of high-carbon energy. The optimization of energy structure depends on the carbon emission factor of energy. According to the order from low to high, the substitution of clean energy for high carbon energy is achieved. The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clean energy consumption is the key to achieving the carbon reduction target in 2020. China's economy has stepped into a new era marked by moderate and high growth. Normalcy will help control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ncrease the share of clean energy consumption in 2020.
【作者单位】: 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宁波大学商学院;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
【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基于MSIASM方法的云南省能源代谢研究”(编号:2011FB073)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能源可持续消费实现路径研究”(编号:YB2012025) 云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云南省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基于碳排放视角”(编号:2014Z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知识治理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编号:71362014)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面上项目:“知识聚集与知识型服务机构嵌入影响农业产业集群升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编号:2014FB146)
【分类号】:F426.2;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盈之;董琳琳;;如何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能源结构优化视角下的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马超群,储慧斌,李科,周四清;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误差校正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4年10期

3 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范英,张九天;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年12期

4 王锋;冯根福;;优化能源结构对实现中国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4期

5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6 张玉卓;;基于供应量和价格的能源动态替代博弈研究[J];中外能源;2008年03期

7 林伯强;中国能源需求的经济计量分析[J];统计研究;2001年10期

8 丁仲礼;;对中国2020年CO_2减排目标的粗略分析[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年03期

9 胡晓岑;黄栋;;湖北省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路径:基于碳夹点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年18期

10 姚漫;汪传旭;;碳排放约束下区域能源分配的Pinch分析[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张翼;[N];光明日报;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华详;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付飞;李异;张健;;高龄老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3 张洪波;徐苏宁;;全球气候变化下低碳城市实现的规划途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4 崔木花;;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循环经济规划研究——以安徽能源循环经济规划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汪少波;略论非合理性政府行为与政府成本刚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黄晓霓;;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王守敬;;对我国居民消费率过低的几点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孟祥健;;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郑家欢;吴志祥;;安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10 余明江;;我国农村反贫困机制的构建——基于“政府—市场”双导向视角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建一;;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常慧娟;;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合作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滕吉文;阮小敏;张永谦;闫雅芬;;节能高效、减排低碳与责任和快速工业化及经济腾飞[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李毅;;民营房地产业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1(2003)[C];2004年

5 王娜;邱琦;;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推广与普及[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6 唐海龙;徐玉新;蒋高明;刘沙沙;张Pr;钟世霞;;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7 郭雪松;邹娟;梁瀚文;刘俊新;;苕溪流域典型村落水污染特征调查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8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汪清蓉;;城市旅游业能耗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估算方法及深圳市实证分析[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怀;韩瑞;;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扣除额标准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8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耀鹏;中国粮食流通支持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闫俊;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闫恒超;棉花纤维发育伸长期和次生壁加厚期数字表达谱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鹏;煤粉永磁强磁滤器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谭啸;湘中南地区农村初中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史玉岩;开发节地型居住小区的技术措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商鹏鹏;我国个人破产制度之配套制度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瞿逸;我国经济转轨期民工荒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李善同;;2005-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分析[J];财经界;2005年11期

3 帅通;袁雯;;上海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0期

4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5 张式军;;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徐盈之;董琳琳;;如何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能源结构优化视角下的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李国璋;霍宗杰;;中国能源消费、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ARDL模型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3期

8 曲建升;曾静静;张志强;;国际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集比较分析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9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10 林毅夫;苏剑;;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惠,翟钧,刘振全,张建强;能源结构改变对兰州大气环境的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1期

2 吴文;北京市将调整能源结构[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3年04期

3 朱成章;;从美国的预测看中国的能源结构和能效水平[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4 程龙飞;;调整城市能源结构 改善区域空气质量[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10期

5 ;全球能源结构将调整 新能源将有重大机遇[J];石油工程建设;2009年01期

6 周德群,陈宝书;优化能源结构 实现可持续发展[J];能源研究与利用;1999年01期

7 冯元琦;我国能源结构中的煤源近期应用技术[J];大氮肥;2002年05期

8 刘梦潇,宋冬云,吕春玲;调整城市能源结构改善空气环境质量[J];新疆环境保护;2003年01期

9 冯本超,聂锐,杨维祥;中国东部能源结构的分析与调整[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何治,袁九毅,王颖,祁斌,汪新,温杨炅;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兰州大气环境质量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其朝;;从能源发展演变看调整能源结构的必要[A];福建省能源研究会、福建省资源利用协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祁斌;于周锁;;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城市空气质量[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3 杨宏青;;积极开发风能资源,丰富我省能源结构[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王平;刘致秀;朱帮助;;能源结构优化对广东省碳强度目标实现的贡献评估[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5 刘清志;朱辉;;低碳经济下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A];新形势下长三角能源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对策——第八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檀翠玲;王兴;刘晗;郭敏;邢美楠;张圆;;基于低碳视角的天津市能源结构系统动力学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7 钟文琪;顾利锋;陈雨亭;;从我国能源结构看“西气东输”工程[A];江苏省天然气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2年

8 杨宏青;;积极开发风能资源,丰富湖北省能源结构[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希平;;天然气的化工利用[A];浙江省化工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暨第二届省(市)际化学化工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罗玉飞;;煤矿企业路在何方[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朱薇;调整能源结构 加快能源发展[N];红河日报;2011年

2 记者 程新民;改变上海能源结构指日可待[N];联合时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张超义;发展清洁能源 优化能源结构[N];国家电网报;2013年

4 李呈祥 赵明欣 刘楠楠;兴隆调整能源结构防治大气污染[N];承德日报;2013年

5 见习记者 刘莹;提升电能终端利用率 优化能源结构[N];中国电力报;2013年

6 翟光明(石油地质勘探、油田开发);北京能源结构要升级[N];北京日报;2003年

7 记者 王巧然;北京市优化能源结构确保绿色奥运[N];中国石油报;2006年

8 记者 汪伟;优化能源结构打造碧水蓝天[N];天津日报;2009年

9 新华;未来的能源结构是啥样[N];中国矿业报;2002年

10 记者 王妍;能源结构转型“路线图”浮出水面[N];金融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霍宗杰;能源结构与粗放型经济增长[D];兰州大学;2010年

2 刘涛;我国能源消费预测与碳强度约束下的能源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丽;浙江省能源结构优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2 赵柳榕;能源结构的调整及能源战略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3 张春莲;基于遗传算法的河北省能源结构多目标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4 李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蒙古能源结构的优化战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王兴;基于低碳视角的天津市能源结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张炫炫;“十二五”期间能源结构优化及新能源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7 孙明;基于环境绩效的电力行业能源结构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欧阳小远;西部地区能源结构优化发展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9 刘东群;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我国能源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4年

10 王春艳;青岛市能源结构优化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应用[D];青岛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50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550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3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