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地区向全国碳市场过渡的障碍
本文选题:碳市场 切入点:碳排放交易 出处:《投资北京》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前,中国明确提出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届时将覆盖1万家企业,覆盖31个省市区的6个工业部门(电力、钢铁、水泥、化工、有色、石化),并将覆盖每年约40-45亿吨的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量的近50%,中国的碳市场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2011年10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了7个省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开展碳排放
[Abstract]:Just before the UN climate conference on December 2015, China explicitly proposed a plan to launch a national carbon trading system on 2017, which will cover 10,000 enterprises and six industrial sectors (electricity, steel, cement, chemical industry) in 31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municipalities. China's carbon market will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carbon trading market. At the end of October 2011,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approved seven provinces and cities (Beijing, China). Tianjin, Shanghai, Chongqing, Hubei, Guangdong and Shenzhen)
【作者单位】: 中创碳投;
【分类号】:X196;F83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爽;;全球碳市场动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6期
2 王巧芳;;浅议碳市场中银行的业务模式与风险[J];学理论;2009年25期
3 吴洁;曲如晓;;论全球碳市场机制的完善及中国的对策选择[J];亚太经济;2010年04期
4 郑爽;;2010年国际碳市场状况与趋势分析[J];中国能源;2011年08期
5 Bloomberg;;全球2011自愿碳市场现状[J];低碳世界;2011年05期
6 杨莉;;北美碳市场的发展和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2期
7 袁艳平;薛迪华;;争取我国碳市场主动权的发展路径和制度安排[J];岭南学刊;2011年06期
8 ;联合国五机构提出“全球蓝色碳市场”计划[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年S1期
9 袁艳平;;争取我国碳市场主动权的发展路径和制度安排[J];金融与经济;2011年12期
10 许明珠;;国外碳市场机制设计解读[J];环境经济;2012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解振华:国内碳市场筹建就绪,欧美伸来共建橄榄枝[A];《电站信息》2012年第12期[C];2012年
2 钟玲;李江;李丽华;刘尊文;张小丹;;从清洁发展机制看中国碳市场的发展及环保部的定位与作用[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飞 孟祥明 刘淼;全球碳市场:冷热不均 寻求突破[N];中国财经报;2010年
2 记者 卞晨光;联合国报告称非洲碳市场发展任重道远[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黎闵功;各地争建环交所 谋占碳市场制高点[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陈健鹏;中国并不迫切需要碳市场[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5 李佐军;如何建好中国碳市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6 贺娇;联合国五机构提出“全球蓝色碳市场”计划[N];中国海洋报;2011年
7 ;2011年国际碳市场情况分析[N];中国财经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李梅影;碳市场重现曙光 非洲或为爆发地[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9 记者 梁嘉琳;解振华:中国将参与国际碳市场规则制定[N];经济参考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陈阳;国际碳价跌九成 国内碳市场受冲击[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庄德栋;欧盟碳市场相依结构和风险溢出效应对碳排放权价格波动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易美君;广东、欧盟及加州碳市场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年
2 马淑姣;碳市场价格预测分析与风险管理研究[D];五邑大学;2015年
3 时志雄;国际碳市场发展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江淑敏;我国碳市场构建的设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光宇;基于EMD模型的碳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6 魏瑞娟;基于能源市场与碳市场传导机制的碳减排分析[D];天津大学;2014年
7 薛东昌;碳市场运行机制与减排原理探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8 刘雯;我国CDM的投资研究和因素分析[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13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613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