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正义的文化危机与资本生产的空间限度
本文选题:空间生产 切入点:城市正义 出处:《兰州学刊》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资本空间生产的结果与载体,现代城市结构及其日常生活景观面临正义失范与文化剥削的双重危机。一方面,个体日常交往的全部内容,被纳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空间性再生产当中。后者凭借地域性的劳动分工以及不均衡的资源分配,使城市格局碎片化的同时,加剧了不同区间内隶属各经济部类的居民,彼此之间已然存在的正义失衡。另一方面,以"物"为尺度的异化空间,催生了更为隐蔽的文化欺骗功能。在价值多元与文化工业的杂糅中,资本主义制度以商品消费为媒介,通过对各种城市亚文化和边缘群体的塑造与利用,成功实现了自身空间组织形式的重构。因此,城市化的实质,就是资本借助文化—政治策略对日常生活进行的空间性剥削。此外,城市空间的有限性又构成资本逻辑的外在限度。一旦商品的过度消费或财富的盲目积累突破阈值,以城市解体为征兆的政治困境,必然在空间层面以文化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鉴于此,对资本逻辑与日常生活文化图景间关系的批判性反思,可视为回应城市空间正义问题的必要路径。
[Abstract]:As the result and carrier of capital space production, modern urban structure and its daily life landscape face the double crisis of justice and cultural exploitation. It is included in the spatial reproduction of capitalist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which, by virtue of the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has fragmented the urban pattern and intensified the residents belonging to various economic ministr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On the other hand, the alienation space based on the "thing" has given birth to the more concealed function of cultural deception. In the mixture of value pluralism and cultural industry, the capitalist system takes commodity consumption as the medium. By shaping and utilizing all kinds of urban subculture and marginal groups, we have successfully realiz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our own spatial organization form. Therefore, the essence of urbanization, In addition, the limitation of urban space constitutes the external limit of capital logic. Once the commodity overconsumption or the blind accumulation of wealth breaks through the threshold, The political dilemma, which is marked by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city, must be manifested in the form of cultural crisis at the spatial level. In view of this, the critical reflec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gic of capital and the cultural picture of daily life, It can be regarded as a necessary way to respond to the problem of urban spatial justic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G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正聿;;《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J];学习与探索;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权;;城市正义的文化危机与资本生产的空间限度[J];兰州学刊;2017年02期
2 陈晓曦;;解放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价值哲学思想初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3 温权;;资本批判的三重向度与《资本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建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年05期
4 温权;;从城市的空间革命到社会关系的激进重构——一种反思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批判性理路[J];云南社会科学;2016年04期
5 王庆丰;;《资本论》与马克思的“新哲学”——从孙正聿对《资本论》思想史意义的解读说起[J];学习与探索;2016年07期
6 温权;;资本逻辑的三重向度与人类解放的现实依据——政治经济学语境下的哲学批判[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7 邵然;;从思辨与体验的视角看“商品”——敞开理解《资本论》开篇问题的一条新路径[J];哲学基础理论研究;2015年02期
8 张艳涛;;思想史语境中的《资本论》——兼论《资本论》与21世纪“中国现代性”建构[J];哲学基础理论研究;2015年01期
9 刘怀玉;王巍;;哲学前提的反思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理解视野——并论孙正聿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贡献[J];哲学基础理论研究;2015年02期
10 李慧娟;;启蒙的三重困境与马克思的超越[J];哲学基础理论研究;201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英姿;;资本逻辑的生态批判[J];求索;2012年05期
2 王博;;马克思眼中的资本本质与资本逻辑[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闲云;;解构资本逻辑[J];中国金融家;2004年Z1期
4 骆城林;;资本逻辑下的科技与消费[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5 周红山;;资本逻辑视阈下我国生态危机的成因及其对策[J];新西部;2010年07期
6 张俊;;资本逻辑还原为生产逻辑——资本逻辑的出路[J];枣庄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王永章;;论当代中国接纳资本逻辑的历史必然性[J];商业时代;2011年34期
8 王学荣;;资本逻辑的功过辨析——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分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9 赫曦滢;常樵;;资本帝国主义视野下的领土逻辑与资本逻辑[J];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01期
10 王学荣;;资本逻辑“功”与“祸”述要——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常晶;;马克思哲学视阈中的资本逻辑[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理论构建、实践构建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大众化网络化论文集[C];2012年
2 鲁品越;;唯物史观·资本逻辑·金融风暴[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3 黄锡富;;论资本逻辑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理论构建、实践构建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大众化网络化论文集[C];2012年
4 陈虎腾;;论现代性危机与文化哲学的救赎意义[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5 白刚;吕鹏;;超越资本的逻辑——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现代化之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第一辑)[C];2010年
6 张有奎;;资本逻辑与虚无主义的内在关系探析[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亮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资本逻辑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入现实的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石磊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从资本逻辑看中国社会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皇甫世俊;兴麟事件背后的资本逻辑[N];银川晚报;2014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郭静;生态文明建设需超越资本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王伟光;在超越资本逻辑的进程中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唐铭;“千鼠一面”:动漫形象变迁背后的资本逻辑[N];文汇报;2014年
7 乐水;“官煤勾结”如何一刀两断[N];东方早报;2005年
8 仰海峰;消费社会与资本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9 吉林大学 吴宏政;启蒙移植时代的终结[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孙亮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问题”的三重建构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振东;被资本操控的需要[D];吉林大学;2016年
2 王欢;超越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立忠;当代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与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强强;马克思哲学的生态内蕴[D];吉林大学;2015年
5 徐国超;权力的眼睛[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朝霞;当代中国资本逻辑观之反思[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孙W,
本文编号:1623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623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