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分工、技术与市场
本文选题:分工 + 技术变革 ; 参考:《厦门大学》2001年硕士论文
【摘要】: 社会分工最为重要的特征是由不同的生产单位生产不同的有用物品。其结果必然是交换的存在和发展,市场也由此得以产生,并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但把原始的分工和市场与现有的分工和市场相对比,其发展之大又绝非已有经济理论所能完全揭示的。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对市场扩大的研究中,技术因素或多或少地被忽略掉了,或至少未给予足够重视。本文正是基于此点展开分析,尝试描述分工、技术和市场的动态关系。继而论证,网络技术是新一轮对信息要素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突破性变革,它必将对传统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和挑战。文章内容分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分工、技术和市场发展”。首先对市场的定义进行了辨析,并在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对市场的内涵进行了规范。接着,全面剖析了亚当·斯密的分工和市场关系原理,进一步提出了分工和市场的动态发展图式,并以技术变革为基准划分出市场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 第二部分:“网络经济的内涵、特征和作用”。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网络经济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网络技术给经济带来的革命性的结果。认为,网络经济既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又降低了生产费用,其双重作用促使市场在新的技术条件下进一步嬗变。 第三部分:“网络经济对传统市场的改造和开拓”。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首先,从市场的延伸范围和交易双方相互联结的即时性来说明,市场与以前相比更为深化了;其次,在新技术条件下,新产品、新市场不断涌现。诸多的数据表明,市场的容量在迅速扩大;再次,电子市场蓬勃发展,传统企业纷纷走向e化经营模式;最后,论述了商流和物流是市场交易成功的两项重要任务,但电子商务的发展却使双方的冲突日益加剧,物流的滞后成为网络经济进一步成长的软肋。另外,文章对市场发展产生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但限于篇幅,没有展开讨论。这是文章的一个缺陷。
[Abstract]: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of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is the production of different useful goods by different production units.The result is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xchange, and the market is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However, comparing the origi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market with the existing division of labor and market, its development is by no means fully revealed by existing economic theories.One important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technology is more or less ignored, or at least undervalued, in the study of market expansion.Based on this point, this paper tries to describe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of division of labor, technology and market.The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network technology is a new round of breakthrough changes in th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elements, which will bring great influence and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market.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division of labor, technology and market development.Firstly, the definition of the market is analyzed, 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market is standardized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Then, the paper analyzes Adam Smith's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principle of market relationship,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schemata of division of labor and dynamic development of market, and divides the two basic forms of market development based on technological change.The second part: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function of network economy.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economy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the revolutionary result brought by network technology to economy is analyzed.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network economy not only greatly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but also reduces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its dual role impel the market to change further under the new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The third par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arket by network economy.Mainly from four aspects to elaborate.First of all, the extension of the market and the immediacy of the mutu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show that the market is deeper than before; secondly, under the new technology conditions, new products and new markets continue to emerge.Many data show that the capacity of the market is expanding rapidly; thirdly, the electronic market is booming, and the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are moving towards the e-business mode. Finally, it is discussed that business flow and logistics are two important tasks for the success of market transactions.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two sid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 lag of logistics becomes the weakness of the further growth of network economy.In addition,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market development, but it is limited in space and has not been discussed.This is a flaw in the article.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F06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名刊[J];新经济;2001年08期
2 曹世功;;韩国为何力倡网络经济[J];中国经济快讯;2000年11期
3 ;今年二季度中国网络经济规模达622亿元[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1年04期
4 ;加盟领钱网 边领钱边当老板[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1年08期
5 高鹏;;浅谈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J];才智;2011年18期
6 武心莹;;网络经济下企业新型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03年02期
7 张悦;;网络经济潜力巨大[J];科技与企业;2010年09期
8 朱虹明;何义娟;;试论网络经济中反不正当竞争立法[J];技术与市场;2011年08期
9 白茹;;浅谈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J];中国外资;2011年15期
10 孙大春;;浅析网络经济在经济系统理论中的影响与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扬;;网络经济下科技创新的思考[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2 商植桐;杨立更;刘素贞;;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3 王烈;;铁路技术变革对跨越式发展影响的经济学分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牛飞亮;;数字化经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型[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吕刚;;安徽农网——中国网络经济的新探[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6 李农;;网络经济对企业组织的冲击[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1999年
7 刘艳良;;网络经济下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思考[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8 孙东川;李向荣;;网络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他[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顾文选;;网络经济与区域一体化——加强城镇密集区的发展与协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史达;;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成本分析[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高颖 实习生 刘戎;网络经济新模式初显身手[N];无锡日报;2005年
2 唐盛;网络经济迎来又一春?[N];证券时报;2005年
3 昊禹;“网络经济总统”导演全民闹剧[N];电脑报;2009年
4 纳晓娟;楚雄市工商局采取措施促进网络经济健康发展[N];楚雄日报(汉);2009年
5 吕律;浙江优化环境做强网络经济[N];中国工商报;2009年
6 李平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有技术就有未来[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蒋蕴 通讯员 沈雁;网店落地 浙江网络经济再出发[N];浙江日报;2009年
8 点评人 樊哲高;我国网络经济规模743亿元[N];中国电子报;2010年
9 浙江记者站 陆先玉;浙江出台8项举措规范网络经济健康发展[N];西部时报;2010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王荣;二季度网络经济增长55.9%[N];中国证券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蕊;网络经济及其在中国的发展[D];四川大学;2002年
2 吴君杨;网络经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吕本富;网络经济的创新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辛向前;网络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张铭洪;网络经济下的市场竞争策略与政府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黄璐;网络经济平台上的企业竞争战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赖观荣;网络经济时代的投资选择与管理[D];厦门大学;2001年
8 张弥;城市网络体系的经济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9 姚钟华;基于网络经济的企业动态自适应决策系统的价值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03年
10 王国才;基于产品差异化理论的网络产品竞争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小文;网络经济:分工、技术与市场[D];厦门大学;2001年
2 胡彦;网络经济与房地产业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崔雪;网络经济环境下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赵磊;银行业的网络经济及其效率增进[D];安徽大学;2003年
5 施宁(方方土);网络经济下湖南电信企业经营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6 董晖;网络经济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四川大学;2000年
7 曾迎庆;湖南省网络经济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8 苏苏;网络经济中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9 韩靓;网络经济中的制度变迁与企业竞争战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方中;论网络经济的金融支持系统[D];浙江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766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766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