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的极端化及其批判:从“米塞斯—哈耶克陷阱”谈起
本文选题:新自由主义 + 极端化 ; 参考:《国外理论动态》2017年06期
【摘要】:米塞斯的私有化思想与哈耶克的自由化理论是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米塞斯的私有化逻辑陷阱与哈耶克的自由化逻辑陷阱则是新自由主义及极端新自由主义产生的主要推动力量和逻辑起点。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发展和演化的结果,它们共同形成了"米塞斯—哈耶克逻辑陷阱"。极端新自由主义把私有化、自由化和市场化的理念高度教条化和极端化,使其变为意识形态和政治工具,进而盲目普世化和国际化,沦为垄断资本和霸权国家的工具,维护并制度化为利益集团的私人利益。私有化与产权界定的米塞斯悖论、自由化与有限理性的哈耶克悖论、市场化与稳定化的华盛顿共识悖论是极端新自由主义逻辑悖论的典型表现。
[Abstract]:Mises' idea of privatization and Hayek's theory of liberalization a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neoliberalism. Mises' privatization logic trap and Hayek's liberalization logic trap a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and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neoliberalism and extreme neoliberalism. The former is the foundation and premise of the latter, and the latter is th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former. Extreme neoliberalism has made the concepts of privatization, liber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highly dogmatic and extreme, turning them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struments, thus blindly universalizing and internationalizing, and becoming instruments of monopoly capital and hegemonic states, To safeguard and institutionalize the private interests of interest groups. The Mises paradox defined by privatization and property rights, the Hayek paradox of liberalization and limited rationality, and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paradox of marketization and stabilization are typ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extreme neoliberal logic paradox.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11AJL004) 教育部专项任务“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习近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17JFZX028)的资助
【分类号】:F0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静;;新自由主义“市场失灵”理论的双重悖论及其批判——兼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08期
2 路·冯·米塞斯 ,陈国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计算[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保建云;;新自由主义的极端化及其批判:从“米塞斯—哈耶克陷阱”谈起[J];国外理论动态;2017年06期
2 马海涛;陈珊珊;;新市场财政学:批判、继承与开拓[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7年03期
3 刘鹏;;税收激励的认识误区及其辨证[J];现代经济探讨;2017年01期
4 杨静;;从“社会共同需要”思想到“共需品”理论——对西方“公共产品”理论的批判性超越[J];教学与研究;2016年03期
5 刘晨晔;;20世纪西方学者社会主义批判史演进轨迹初探[J];教学与研究;2015年07期
6 李刚;于畅;;瑞典经济模式再思考——兼论黄范章先生《如何认识和借鉴瑞典经济模式》一文[J];当代经济;2009年13期
7 裴亮亮;;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综述[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年S1期
8 杨彦华,卢冬霜;论市场社会主义思潮中的所有制问题[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9 刘志铭;竞争、知识与发现:竞争性市场过程理论及其政策含义[J];江海学刊;2003年02期
10 刘志铭;竞争性市场过程、产业组织与经济增长: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发展[J];南开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尤佳;;欧美国家企图通过“经济计划”抢占第四次工业革命高地[J];红旗文稿;2015年01期
2 魏礼群;;正确认识与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年05期
3 陆健健;李滨;;效率与合法性:市场与国家关系论纲[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年03期
4 刘国光;程恩富;;全面准确理解市场与政府的关系[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年02期
5 张作云;;我国改革发展两种不同思路评析[J];管理学刊;2014年01期
6 习近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J];党建;2013年04期
7 崔宏伟;;欧盟“内嵌的自由主义”为什么失败?——对欧债危机的解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12期
8 赵峰;张晨;冯志轩;;试论国有企业是后发国家资本积累的有效制度安排[J];教学与研究;2012年11期
9 刘思华;;略论埋葬新自由主义经济意识形态[J];海派经济学;2011年04期
10 张晨;张宇;;“市场失灵”不是国有经济存在的依据——兼论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岳峰;拉美新自由主义的后果和前景[J];国外理论动态;2000年08期
2 牛晋芳;阿根廷:新自由主义的结构调整与社会脱节(上)邋[J];国外理论动态;2001年10期
3 吉姆·克罗蒂 ,康库克·李 ,韩德强;韩国的新自由主义结构调整:奇迹还是灾难?[J];中国税务;2002年05期
4 吉姆·克罗蒂,康库克·李,韩德强;韩国的新自由主义结构调整——奇迹还是灾难[J];开放导报;2002年Z1期
5 杨帆;评“新自由主义”——兼论国家经济安全理论[J];科学决策;2002年03期
6 方福前;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J];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12期
7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自由主义”研究课题组;关于“新自由主义”研究[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3年04期
8 张力化;热潮中的冷思考——对新自由主义的再认识[J];学术交流;2003年12期
9 李淑梅;新自由主义评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罗文东;新自由主义剖析:实质和影响[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菁;洪灏;;新自由主义的由来、本质特征及其影响[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陈惠雄;;主义与问题:新自由主义辨析——兼论“主体-社会”互构的人本经济哲学理论向度[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朱奎;王丽娟;;新自由主义之后:后新自由主义,还是后资本主义?[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4 白雪秋;;从理论缺陷到实践灾害:新自由主义难逃失灵宿命[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李炳炎;;国际金融危机后再认识新自由主义[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理论构建、实践构建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大众化网络化论文集[C];2012年
6 郭志琦;;绝不容许曲解邓小平的理论——评中国新自由主义学者们的一个惯用伎俩[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吴易风;;和青年朋友谈谈新自由主义问题[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8 刘文霞;;论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经济改革由增量改革到整体推进的影响[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王代敬;;排除新自由主义的干扰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10 李传桐;;新自由主义与俄罗斯养老保障制度改革[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蔓延及我们应取的科学态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菲利普.G.塞尼 吕增奎 编译;图绘新自由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5年
3 房宁;新自由主义在拉美的命运及教训[N];文汇报;2004年
4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安东;认清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实质[N];人民日报;2012年
5 刘瑜;新自由主义的两种命运[N];南方周末;2008年
6 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田文林;新自由主义戕害“模范国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7 高世楫;新自由主义是一种极端化的理论体系[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8 记者 李晓斌;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新自由主义[N];邯郸日报;2014年
9 李公明;什么是批判新自由主义的……合理逻辑与多种语境[N];东方早报;2014年
10 赵汇 齐林泉;新自由主义帮了谁害了谁?[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卓;新自由主义对东亚经济发展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9年
2 王熙;从经济思潮传播到意识形态扩张[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爱玲;新自由主义的理性批判[D];新疆大学;2008年
2 刘琼;新自由主义对中国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姚毅;应对新自由主义威胁的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策略[D];辽宁大学;2010年
4 黄秋霞;新自由主义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曾召国;剖析新自由主义:理论、政策实践及其启示[D];武汉大学;2005年
6 撖其籍;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与贫困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张玮;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后果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赵海成;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意识形态影响及对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晓丹;当代新情境下的新自由主义评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10 张云辉;新自由主义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83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883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