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垄断的历史与嬗变
本文选题:利益 + 经济结构 ; 参考:《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垄断的产生和发展都表现出对自由竞争的排斥与限制倾向,奴隶社会和封建时代的国家政府倾向于运用专制强权实现对重要经济资源和交易活动的控制;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并干预生产交易活动;新经济形式下的垄断更多的依赖于技术进步和创新。政治势力、经济势力、技术势力等为了利益需求都会尽最大的可能去干预和影响经济利益的关键来源—生产和交易,这些意图谋取垄断的各类势力从来就不是完全分离的,它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演进,并在这一过程中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人们对于垄断的认识态度、国家政府对垄断的调整方式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正确定位反垄断的存在价值不仅只是单方面的研究垄断对社会经济的后果,还需要充分的认识垄断在不同环境下的形成机制与历史演进:垄断起源于生产和交易活动,是限制竞争的一种极端形态,它以形成具有优势地位的市场权力为基础,以谋取超额利益为目的。市场权力表现为对市场的控制能力与控制程度,是实施垄断的前提与基础;不同的垄断形态均需建立在不同性质的市场权力之上;市场权力的属性决定垄断的属性;市场权力的形成机制决定垄断的运行机理。垄断与反垄断的历史演进表明:它们本质上是不同性质的市场权力博弈的综合结果。反垄断的本质是要实现市场权力、经济效率和市场秩序的在不同阶段的整体平衡。
[Abstract]: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onopoly showed the tendency of exclusion and restriction to free competition. The slave society and the state government in feudal times tended to use autocratic power to control the important economic resources and trading activities. After the two industrial revolutions, the capitalists controlled and interfered in the production and trading activities by virtue of the strong economic strength; the monopoly under the new economic form depended more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novation. Political forces, economic forces, technological forces, and so on will do their utmost to interfere with and influence the key source of economic interests-production and trade-for the sake of interests. These forces, which seek monopoly, have never been completely separ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y permeate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People's attitude towards monopoly and the way the government adjusts monopoly are restricted by the leve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ocial system. To correctly define the existence value of antitrust is not only a unilateral study of the consequences of monopoly on social economy. We also ne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monopoly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monopoly originates from production and trading activities and is an extreme form of limiting competi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formation of dominant market power. In order to obtain excess benefits as the purpose. Market power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monopoliza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ability and degree of control over the market; different monopoly forms need to be built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t nature of market power; the attributes of market power determine the attributes of monopoly;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market power determines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monopoly.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monopoly and antitrust shows that they are the comprehensive result of different nature of market power game. The essence of anti-monopoly is to achieve the balance of market power,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market order in different stages.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0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仲维金;试谈运用利益均等开放原则促进经济结构调整[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3期
2 赵辉;;法定权利的设立标准[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09期
3 刘琼豪;论企业伦理对企业利益的积极作用[J];学术探索;2001年02期
4 寇东亮;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学机制[J];兰州学刊;2002年05期
5 沈卫中;避税行为的成因、后果及法律评价[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常美霞;Alberta刺激石油天然气技术的发展[J];国外油田工程;2003年01期
7 汪遵瑛;用WTO规则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燕钇好;付晶晶;;博弈中创建和谐房产[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9 刘军;;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8年18期
10 黄丽;;趋利避弊,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士德;;结构主义经济学研究动态述评与中国经济结构[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海南省社科联课题组;陈为毅;;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A];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何传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战略选择[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杨治国;宋小宁;;经济结构、汇率与长期贸易顺差——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观点[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段宏;;现行利益制度下风险导向审计实施策略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王永年;;本轮经济调整的二重性质及其矛盾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樊鹏;;环境刑法法益初论[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8 赵德海;王彦庆;;论我国零售商业业态结构的调整[A];2002“商业结构调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步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建房管理的调查[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蒋金红;;实施五大保障 维护农民利益——金华市区完善征地补偿安置的探索[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四卷(土地分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冰之;网络与企业:利益与威胁[N];国际商报;2001年
2 记者廖翊;早日实现直航符合两岸同胞利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3 本报记者 姚宽;为了共同的利益[N];中国石油报;2000年
4 江宗盟;政府办实事要从百姓利益出发[N];人民政协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斯之平;社会保障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利益[N];中国老年报;2001年
6 张道恒;安全与利益跷跷板中的中美关系[N];华夏时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刘建锋 《新财经》记者 杜登彬;债权人应该怎么办?[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8 朱军华;侵害个人独资企业利益的雇员该当何罪[N];江苏经济报;2001年
9 新华社记者 段建勋 刘永华 新华社通讯员 赵丕聪 本报记者 汪波;士兵利益重如山[N];人民日报;2002年
10 记者 刘思扬;人民群众的利益至上[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寰;北京市郊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张越扶;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3 张立伟;权利的功利化及其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陈枢卉;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D];苏州大学;2006年
5 沈仲衡;价值衡量法律思维方法论[D];吉林大学;2005年
6 赵长峰;国际金融合作中的权力与利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田峰;我国土地收购储备中的物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程兰芳;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经济结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9 李皓;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杨红;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资本流动利益的分配[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世祥;万盛区经济结构调整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尤正;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D];武汉大学;2004年
3 臧朋朋;解决乡镇财政困难,,推进农村税费改革[D];天津财经学院;2005年
4 高婷婷;秦汉时期吴地社会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5 陈文寿;股权分置下的股东利益机制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6 程家文;抗日战争时期陕西社会结构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王华艳;论提高劳动就业质量的经济社会功能及发展对策[D];青岛大学;2008年
8 张明昕;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钟小燕;功利主义及其在我国的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玉涛;维和行动在国际战略中的利益价值[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23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923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