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碳生产率与影响因素关系的VAR实证研究
[Abstract]:Climate warming has made carbon-emitting space a scarce factor of production. Increasing carbon productivity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deal with climate change, and is also a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green economy. Based on the data from 1978 to 2013 in Guangxi, the paper uses weighted least square method and vector autoregressive method to establish an empirical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productiv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Guangxi. Th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response degree and influence coefficient of each fact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ponse of carbon productivity to economic growth,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ergy price is sensitive, and to the level of per capita income is general, and the response coefficient of influencing factors to carbon productivity is different in the long term and in the short term. It is suggested that Guangxi should promot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by eliminating excess production capacity, construct a scientific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 the current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actively develop and utilize new clean energy sources, and increase the purchasing power of residents' consumption. To guid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other ways to improve carbon productivity.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桂滇黔地区碳排放实证研究——现状评价与对策》(12YJA6301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X196;F127;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翠香;;山西省医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经济师;2014年02期
2 沈能;王艳;王群伟;;集聚外部性与碳生产率空间趋同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12期
3 吴晓华;李磊;;中国碳生产率与能源效率省际差异及提升潜力[J];经济地理;2014年05期
4 谌伟;诸大建;白竹岚;;上海市工业碳排放总量与碳生产率关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9期
5 张曦;赵国浩;;我国煤炭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1年04期
6 王映乔;;能源约束下的中国生产率测度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3年08期
7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生产率课题组;生产率研究的实践效果[J];管理世界;1992年06期
8 朱艳坤;张成;;我国碳生产率的提升空间研究[J];商业时代;2014年03期
9 徐永利;;兵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年12期
10 陶洪亮;申宇;;企业生产率演化与行业生产率变动——基于纺织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2 孟令杰;顾焕章;;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构成分析[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施晓丽;石爱虎;;福建省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分解[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星星;;中国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测度及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5 王玲;涂勤;;中国制造业外资生产率溢出的条件性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6 刘振娥;单传宝;;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成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晓萍;;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8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9 韩中;;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性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10 石海平;;石景山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Martin S. Feldstein邋实习生 白杰;收入,生产率,哪个增长快?[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实习生 赵方宇;绿色GDP时代,请精算“碳生产率”[N];文汇报;2009年
3 程海东;全球生产率增速:东风压倒西风[N];中国贸易报;2006年
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嵇尚洲;立足于提高生产率水平推进城镇化[N];人民日报;2014年
5 ;中国经济再十年[N];解放日报;2011年
6 张军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樊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主任);展望激流涌动的亚洲经济[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张军;中国经济再十年[N];经济观察报;2011年
8 徐翼;中国步入发达经济体还有距离[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9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郑江淮;中国的比较优势哪里来?[N];中国经营报;2008年
10 ;中国竞争力提升之本[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萍;异质性企业的出口生产率悖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周天欢;产业生产率与国际竞争优势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刘丹鹭;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黄苹;基于溢出源视角的R&D溢出对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饶敏;高校高绩效工作系统及其对研究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常建新;企业要素错配、技术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D];西北大学;2015年
7 田敏;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石慧;中国省际间农业生产率差异及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孙大文;我国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刘建森;中国制造业企业IT投资对生产率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文娇;基于环境视角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2 刘源;要素配置扭曲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D];复旦大学;2014年
3 韩冬冬;出口复杂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4 王硕硕;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全要素生产率[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5 马标行;四川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6 边啸;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7 别蒙;我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8 李琳;我国区域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及其收敛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9 王樱洁;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及海域收敛性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王琦晖;什么影响了中国工业行业生产率差异度的变化?[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86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286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