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中国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的空间作用与格局分析

发布时间:2017-02-12 22:25

  本文关键词:欧美地缘经济理论发展脉络及其内涵特征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师范大学》 2014年

中国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的空间作用与格局分析

王晗  

【摘要】:后冷战时代的特征表现为地缘政治时期的冲突逻辑,正逐步被地缘经济时代的竞争逻辑取代,如何有效识别当前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特征成为政治地理学的重点和难点。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拟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国际贸易等相关理论共同指导下,试图从对外经济联系视角,综合利用数理统计与GIS空间分析方法,以我国90年代以来国家间进出口贸易流量数据着手,在深入分析我国地缘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格局基础上,考察两者的空间作用关系,并基于此对新形势下我国地缘战略提出总体思考。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进出口贸易表现出阶段性波动增长态势及贸易国别较分散的时空演变特征暗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可能存在内在相互交织机制。以集成工业制成品进出口和战略性资源进口考察我国地缘经济格局,总体上形成近距离高中关联为主的带状关联区,中远距离东欧关联低谷与中东中度关联区对比明显,远距离地区形成西欧、北美高度关联区,以及非洲与中南美洲关联低谷的基本特征。从历史视角透视我国的地缘政治格局,则主要表现为近距离被包围、中远距离力量胶着和远距离利益空间被挤压的三大圈层结构。由此,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格局的空间作用可总结为国家间地缘经济关联度越高,政治对抗性越强的特征。针对上述特征,兼顾全球和区域两个层面对新形势下我国地缘战略提出思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9.9;F75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鲁慧;;东北亚地缘政治变迁与中国崛起的安全环境[J];东北亚论坛;2007年03期

2 曹云华;李昌新;;美国崛起中的海权因素初探[J];当代亚太;2006年05期

3 李娜娜;施龙青;李忠建;曲志超;孟宪营;郑俊军;;基于系统聚类法的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2期

4 员璇;;浅析麦金德的枢纽地区学说[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崔建树;;哈尔福德·麦金德的地缘政治思想研究[J];国际政治研究;2010年04期

6 李冠群;;俄罗斯对中国海洋地缘战略的影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01期

7 饶文富,王道俊;中国与东盟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8 杨中强;中国石油安全及其中东石油战略[J];世界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9 卢光盛;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地缘经济学[J];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10 虞卫东;;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经贸合作现状和前景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毅;古代“茶马互市”贸易的分析及对现代贸易的启示[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胡海梅;;美苏民族政策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李安;;略谈中印传统文化之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刘小年;;农民工社会系统的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6 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展的重要成果[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庄乾;朱波;张小敏;;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障碍研究——以公共行政学的视角审视[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王世荣;论文化时代[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9 叶青;文明的冲突与冷和平——对阿以冷和平的个案分析[J];阿拉伯世界;2001年02期

10 刘小彪;全球化下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J];阿拉伯世界;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杨明;;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姚文放;;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6 ;On the Clash and Coexistence of Human Civilizations[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2004)论文选集[C];2004年

7 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8 王锁劳;;“伊斯兰”概念在国际关系中的曲解[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郑玥;;“文化全球化”对香港青少年的影响——以“哈裹·波特现象”为例的实证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10 张建华;;从“路标”到“路标转换”:1860年代以来俄国的社会转型和现代化[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张耀;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玉峰;新遗产城市[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8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世兰;中国出口扩张路径模式[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锐;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与战略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明丽;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社会文化基础与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心彬;程久龙;李丽;薛重生;;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矿井奥灰突水预测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6年06期

2 李彩华,姜大云;我国大三线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4期

3 刘昌明;李昕蕾;;地区主义与东亚秩序的转型趋向[J];东北亚论坛;2007年05期

4 曾向红;杨恕;;欧盟的中亚援助实践研究——以向欧洲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国家间(INOGATE)项目为例[J];东北亚论坛;2008年03期

5 马荣升;;创新与超越:新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J];东北亚论坛;2009年01期

6 邱丹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和平崛起的地缘经济学思考[J];当代亚太;2005年01期

7 程传林;浅析日本的中亚外交[J];当代亚太;2005年01期

8 陆建人;论中国的区域合作政策[J];当代亚太;2005年10期

9 张贵洪;;竞争与合作:地区视角下的中印关系[J];当代亚太;2006年12期

10 段进军;从地缘政治角度论冷战后资源的战略地位——以石油和水资源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俞邃;[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2 吕鸿、任毓骏、王如君;[N];人民日报;2003年

3 ;[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疆涛;俄罗斯对中亚政策的演变[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敦瑞;李新;;地缘经济学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2 张擎;魏津瑜;;天津与各省地缘经济关系测度分析[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贺铮;;新疆与中亚五国开展地缘经济合作必要性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23期

4 让·皮埃尔·莱曼;;为什么要提“地缘经济”?[J];中国企业家;2010年11期

5 于树一;;论中国中亚经贸合作与我国地缘经济安全的关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温志宏;广西地缘经济关系的评价[J];广西财专学报;1998年01期

7 李正;陈才;熊理然;;欧美地缘经济理论发展脉络及其内涵特征探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4年01期

8 孙晓青;欧元的国际化与欧美地缘经济之争[J];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06期

9 董藩;致力于创建中国的地缘经济学——评张丽君《地缘经济学导论——从民族经济到地缘经济》[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10 金玉国;江苏省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分析[J];江苏统计;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飞;;基于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视角的云南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研究[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黎鹏;;促进地缘经济区的合作开发,提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双伍;[N];学习时报;2000年

2 万毅;[N];甘肃日报;2002年

3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 郭可为;[N];上海证券报;2014年

4 张屹峰 上海社科院国关所地区合作室副主任;[N];文汇报;2013年

5 杨书强 孙久生 王猛;[N];德州日报;2010年

6 俄罗斯地缘经济与全球问题研究院院长 Э.科切托夫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强晓云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张海冰 俄联邦政府直属高等经济学院教授 п.莫基阿斯 钱宗旗译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欧亚所副研究员许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吴恩远 张树华 徐海燕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杜永明;[N];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于丽雯;[N];无锡日报;2008年

8 彭锋;[N];美术报;2014年

9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 杨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记者 刘凯;[N];运城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军;东北亚地缘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陈锴;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关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3 何祥武;当代经济民族主义视角的中日地缘经济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曾路;广东区位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娇媚;构筑中国的地缘经济安全[D];吉林大学;2007年

2 黄慧;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正青;地缘经济视角下的西藏经济政策研究[D];西藏大学;2013年

4 聂明;论中国周边地缘经济战略[D];南昌大学;2013年

5 冯涛;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俄朝地缘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吴萍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缘经济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胡金素;地缘经济学视角下的中俄石油合作与博弈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胡阳;新疆与中亚地缘经济合作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王满;中国地缘经济时空格局演变及其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薛翠翠;青岛对外经济联系强度与地缘经济关系的匹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欧美地缘经济理论发展脉络及其内涵特征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2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42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3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