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邻近、吸收能力与我国省际知识溢出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1 23:52
【摘要】:区域创新及其知识溢出是经济地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众多研究者考察了区域知识溢出的机制和过程,在这些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邻近性在区域知识溢出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学者们关于邻近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地理邻近方面,关于其他邻近维度在知识溢出中的作用的研究较少;此外,对于如何评价和测量吸收能力在知识溢出中的作用,目前还鲜有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本文采用我国大陆31个省份1999-2011年的面板数据,建立知识生产函数模型,以产业多样化指数作为控制变量。分别构建了基于地理和技术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并通过吸收能力进行了修正,使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省际间的知识溢出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通过空间相关性检验后,本文选择了固定效应下的SAR模型进行了相关估计,实证结果显示,研发人员与研发资本的投入均显著地促进了各省际的创新产出,且研发人员的弹性系数相对较高,这表明对于我们各省际的创新产出而言,劳动力贡献率要大于资本的贡献率;作为控制变量的产业多样化溢出对本地创新产出存在抑制作用,但不显著,这表明产业多样化溢出对地区创新产出的削弱作用是否已经发生尚待探讨;基于地理邻近和技术邻近的知识溢出对本地区的创新产出影响显著,影响强度分别为0.601和0.643,可以发现技术邻近在知识溢出中的作用相对较大;基于地区间吸收能力的差异,本文构建了调整后的吸收能力权重矩阵,研究了吸收能力权重矩阵与地理或技术邻近权重矩阵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吸收能力与地理和技术的交互效应并没有显著增强知识溢出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062.3
本文编号:2544636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06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顺应;王红;;道路安全评价因子分析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宁东玲;;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吸收能力的评价[J];科技和产业;2009年05期
3 郁培丽;刘锐;;区域产业结构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2期
4 谷玉;李田田;;东西部地区创新系统知识吸收能力的比较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24期
5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年07期
6 吴延兵;;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7 朱平芳,徐伟民;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8 霍静波;;研发人力资源投入、知识溢出和专利产出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J];技术经济;2012年01期
9 陈晓红;宋洋;;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吸收能力的评价及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1期
10 邬滋;;知识溢出的局域性与区域创新绩效:基于地理距离的知识溢出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4期
,本文编号:2544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544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