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循环经济的多维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8 14:41
【摘要】: 在工业化已进行200多年的今天,循环经济之所以蓬勃而起,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和历史缘由。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稀缺、生态破坏、粮食匮乏、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降低等深层生态经济问题日趋严重。显然,传统工业化已难以为继,支撑其经济增长的化石能源、矿产和森林资源等,已被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开发耗费过半。进入21世纪,国际社会达成共识:欲实现人口、经济与环境多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循环经济替代非循环经济是可行模式之一。占世界人口85%的发展中国家,欲生存、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与时俱进,尽早转变高碳、非循环型经济发展方式。 论文主要采用界面分析法。在界定生态维、经济维、工业维与良性循环生态经济维的界面整合理论中,辅以规范与实证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并融汇整体论、组织理论以及系统生态方法,突出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主体,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循环经济进行多维度的广角论证。 尽管发达国家已先后于20世纪初和50年代以来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中国也从80年代始,注重生态经济研究,但总的来看循环经济理论仍鲜为人知。本文着力于开掘循环经济的多维、复合生态经济理论。全文主要论述了如下观点:第一,自然生态循环是人类各社会经济阶段发展方式的基础。循环经济融合于自然生态循环之中,并替代其它非循环型经济模式,有其科学理论的多维时空序演化的历史必然性。第二,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演替时序包括了采集与狩猎、农业经济、自然经济、工业经济及后工业化的知识与信息经济时期。这些经济形态与自然生态循环有着内在的规律性,即:多维复合进化。第三,传统工业化使人类社会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其高速废物排放和能源低效率利用,远远超过了生态分解速度及自然承载力,阻断了物质循环通道,破坏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地球生物圈。第四,循环经济是构建良性循环产业链网体系的可行模式。其主要内容有:改变现有单向、线式、非循环工艺流程,实施废物资源化和源头无害化治理工程,创新节能减排技术和生物质能利用体系,把循环经济作为实施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构建以森林为主体的绿色产业网络。第五,引进、吸收国外循环经济成功案例,建立完善人口、资源、环境紧约束的循环经济机制与制度,形成中国式循环经济形态。 构建循环经济保障体系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包括建立政府层面的生态伦理与道德教育体系,夯实法制、法规基础,做好循环经济产业全国发展纲要和区域规划以及改革财政与金融支持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0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桂敏;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2期

2 汤天滋;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经验述评[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2期

3 杨雪锋,张卫东;资源减量化、信息替代与经济流程的转变[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5期

4 徐大伟,王子彦,李亚伟;基于工业代谢的工业生态链梯级循环物质流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02期

5 王成新,李昌峰;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抉择[J];理论学刊;2003年01期

6 张小兰;对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关系的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5年02期

7 张仁俐,赵旭,华燕青;构筑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09期

8 顾丽 ,彭福扬;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02期

9 赵玮;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J];科研管理;2005年02期

10 黄建军,刘建新,陈雪阳;循环经济产业化的实现形式及其发展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5期



本文编号:2773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773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5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